三国演义里的对联
1、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此联出自第45回三江口斗智中。
2、整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
3、玉泉山关帝庙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此联出自第77回关公显圣中。
4、、诸葛亮口占联四副: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此联出自第43回舌战群儒中。
扩展资料
对联的发展起源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
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
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