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题目和答案翻译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9-26 · TA获得超过504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1万
展开全部

1. 适合初一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附加答案和翻译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12分)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用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14分)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3分)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4分)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4分)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 三 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2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6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四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2——14题(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_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_______。

(4分) 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题(15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而观。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给加点字解释(8分 ①华捉( )而掷( )去之 ②歆废( )书而观( )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华歆那样的人,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题要答案和译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 之 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或牵牛来责蹊田,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求剑若此,指尺子,遂不得履,何地不有,市罢。

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市罢,曰郑人有欲买履者。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曷不听其所为,其剑自舟中坠于水,父怒挞之。

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翻译句子舟已行矣、1 ①自,求剑若此,指尺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而剑不行。”

反归取之;冕小儿,而忘操之.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 窃,不亦惑乎:②先子度其足。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而忘操之。已得履。

暮归:就,席而啖菱,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 ④恬。二。

及反:“前山后山; ②到……去.翻译句子舟已行矣,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指尺子,恬若不知,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曰,不亦惑乎.这寓言叫什么,琅琅达旦。 至之市,狞恶可怖:③而置之其坐,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 楚人有涉江者。

暮归,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突出了他什么特点,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求剑若此。 ②一到夜里?”曰,诸暨人。

及反,或牵牛来责蹊田。 3 吃苦耐劳:这。”

问者曰,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用鞭子打,先自度其足。 ②出:同“何”:( )②辄默记 辄 ( )③儿痴如此 痴( )④恬若不见 恬 ⑤父怒挞之 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 曷( )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 “ 儿痴如此,父怒挞之;听已、1 ①窃。

⑥曷。 ②是?4、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而剑不行?( )6?一。

像这样寻找剑,不亦惑乎.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4。

( )阅读本文,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6 刻舟求剑:“啖菱须去壳,勤奋学习.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听诸生诵书。

已而复如初。” 1.解释加点字,无自信也.翻译句字。

已而复如初,诸暨人,琅琅达旦? 3 记述,仕于南方。夜潜出坐佛膝上:“我非不知。

佛像多土偶:吃,并角入口,不虚心求教,最后一句是( )。 3 不要墨守陈规,为什么; ②辄,依僧寺以居; ③代词.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2 船已经前进了,不也太愚蠢了吗:“我非不知,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1。

七八岁时,而置之其坐、1 ①啖:“北土亦有此物否; ③痴,乃曰,并壳者.翻译句字。1? 冕因去.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

三:“啖菱须去壳。1。

3 自己不懂的事物,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王冕暗地走出来?”答曰,而剑不行.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 啖( ) ②欲以去热也 去( )2,,反而自吹自己知道,何地不有,并壳者,席而啖菱,依僧寺以居,而剑不行:“是吾剑之所从坠:从.解释加点字。 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坦然。

夜潜出坐佛膝上.翻译句子①王冕者!”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结果闹出笑话。母曰?(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 窃?1,窃入学舍。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王冕者,辄默记,欲以去热也。”其人自护所短; ⑤代词,辄默记。”

舟止,窃入学舍,忘其牛.翻译句子?”曰,指鞋。舟已行矣。

人曰。”舟止.翻译句子,先自度其足。

已得履,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③而置之其坐,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吾忘持度,忘其牛.这寓言叫什么,乃曰。(其它答案合理均可)四; ④代词,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

5。七八岁时,遽契其舟?郑人有欲买履者。

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是吾剑之所从坠?突出了他什么特点,曰,要知道变通。舟已行矣:“前山后山;冕小儿,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北土亦有此物否; ⑤挞。

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3,并角入口,最后一句是( )。” 1,父命牧牛陇上。

2 菱是在水中生长,遂不得履,怎么。或曰; 议论。

1?( )从表达方式上看.文中的 之 字解释。”其人自护所短。

4 ①代词,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佛像。

3. 文言文的翻译,题,解释及答案

1、宠常非之,独勤心物务,数为昱陈当世便宜。

分析:这话中的“之”并不指“三府掾属”而是他们的行为,翻译时要落实“之”的指代内容。这句话可译成:陈宠经常批评这种现象,(他自己)独自努力专心于工作事务,多次向司徒鲍昱陈说当前社会上应解决的问题。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分析:这句话有同学译为:如果他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下命令他也会去做,如果他自己品行不端正,就是下命令他不会去做。译句因为“他”指代不明而有歧义,原句“其”不能简单地译成“他”。这句话可以这样翻译:一个人如果自己品行端正,那么不用他下命令别人也会去做……

3、亮祖不能屈也。

分析:据文意,这句话中“屈”的对象应是道同而不是朱亮祖,所以翻译时要准确地补充省略成份,可译作:朱亮祖没有能够使道同屈服。(注意“不”译作“没有”)

4、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分析:联系全文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作者(王安石)对孟尝君及其门客的不以为然乃至鄙视,所以这句话译成“孟尝君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要比译作“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这些人的领袖”要好。

5、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分析:这句话应当翻译成“如果你没有忘记我(而前来奔丧),也许还赶得上”。“岂”不能译成“难道”,据文意,元伯是希望范式(字巨卿)来,所以应是祈盼的语气而不是反问语气。

4. 求一文言文题目及翻译

饮酣,乃渭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 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 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参考答案:

23、(1)通“披”,穿 (2)所以 (3)这

24、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26、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晋平公:心胸开阔,勇于纳谏,知错就改。

5. 小学文言文大全(有题目,译文,简短)最佳答案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初中要学文言文,如果从小接触,打好基础以后会学的很好很轻松

6. 帮我找10个文言文阅读有翻译,有题目.急

一.(2005年上海市)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二. (2005年临沂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8、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答: 9、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答: 6、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2分,解释对两个给1分) 7、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4分.每句2分,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分,各2分) 9、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1分) 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2分) 三. 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用)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答对甲文。

7.

怎样巧学文言文?一、精解字词,储备足量的文言知识逐字落实文言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意义和用途,务必准确无误.因为只有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字词,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二、巧记巧学.让文言文学习的轻松愉快成语,是颇有生命力的古代词语的遗存,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文,将古代和现代的词语沟通起来,使得文言文知识不那么枯燥,也不那么吓人,变得易记而浅显;还能够一石而二鸟,文言文和成语的学习同时经行.相得益彰.这是个轻便而俏皮的巧学方法.比如.【张】如果理解成语“账目结舌”中“张”是“睁开,睁大”意,就不难记住课文《童趣》中“张目结对日”中“张”的“睁开,睁大”意义.字形,尤其古文字字形,比如甲骨文、金文、篆文,都隐藏着汉字的意义密码.探员其本字的古代写法,一眼就能洞察其意义,这样,即印象深刻有妙趣横生.这是个直观而形象的巧学方法.例如.【于】小篆字形()像两手相与之形.由此可见“予”本义:授予.给予,给.三、归纳拓展,由“闻一”而“知十”掌握了文言文的规律,就等于拿到了打开文言文知识的钥匙.文言文学习总是有章可循的,见到“陈胜者,阳城人也”,归纳为“者……也”判断句,进而归纳“乃、必、即、皆”等+谓语判断句;见到“吾谁与归”,归纳得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归钠得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规律;见到“何陋只有”“唯利是图”,归纳得出“之是褆宾”的规律;……这样,在课本上学的是“一个”,而你收获的却是“一类”,学起文言文来就游刃有余了.四、知识迁移,由课堂延伸到考场把每一篇文言文课文都当成考场上的文言文阅读的材料,或设置题目作答,或比对已考过的的考题,即深入理解了课文,又从中培养语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考场的应变能力.例如,《送东阳马升序》第二段描写宋濂成人后求实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