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武将官职表
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
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
属官有长史、司马。
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
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
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中郎将反而成为了中下级军官的职位。
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
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
分别是长水校尉、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
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
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四安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
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四平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
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
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
吴同魏制。
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督:东汉末年始置。
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
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上大将军: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
后吕岱亦任此职。
杂号将军: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
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军师将军(军师):杂号将军之一。
魏以荀攸为军师,凡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之。
吴也曾以朱然为右军师,蜀国也以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领军将军(领军、中领军):杂号将军之一。
曹操任丞相时,置领军一职,由史涣担任,与护军一起并掌禁兵,后更名为中领军。
曹丕更名为领军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
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护军将军(护军、中护军):杂号将军之一。
与领军同时置,由韩浩担任护军,掌禁兵。
曹丕更名为护军将军。
蜀、吴亦置,为高级将军名号。
监军(中监军):监督、巡查军队之职,有时也以军师或军司兼其职。
别部司马:军中司马,因领一营故称为别部司马。
其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牙门将军(牙门将):赵云、魏延曾任牙门将军,位比杂号将军略低。
曹丕于黄初年间也置牙门将,冠服与杂号将军同。
后世以牙将为低级军官。
偏将军:低级将军名号,高于裨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
门下督、帐下督:蜀国将帅手下直属部队的低级将领。
扩展资料
古代官职知识
开府(开府仪同三司): 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三司)可以开幕府。
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假节钺(假节):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
“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
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
“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
“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
“假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使君:州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豫州牧刘备为“使君”。
府君:郡守的尊称。
品秩: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
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等。
可参见东汉官职
录尚书事:录为总领之意,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方正(贤良方正): 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
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茂才: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
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孝廉: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高第: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行: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
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假:假为代理之意。
除:拜官授职。
迁:升迁。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