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下《科学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体会》由学习心得体会栏目为您独家提供,欢迎大家浏览参考。
月27日,全县《科学》教研会在城内小学召开。与其它学科教研会不同的是,《科学》教研会不是对新课标进行培训,而是科学课高效课堂的培训。原因是新拟定的《科学课程标准》还没有正式颁布。这次会议,全县专兼职老师一共100多人,观摩了三节高效课堂教学,聆听了龚主任所作的“构建自主探究式的高效课堂”专题讲座。
会议上,本人将前不久录制的《谁吃谁》一课,放映给老师们观摩,现场反响良好。现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顺便谈谈自己对科学课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先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精心选择并设计问题情境。开课时,我选择了草原上动植物之间发生的吃与被吃的真实事件,剪辑了一段视频。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段视频能够真实反映出草原这个环境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教材中,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引入。在自然界中,很难有人捕捉到真实的捕食画面,过去,也有教师采用动画片。但个人认为,真实的画面要比动画片更有说服力。在学生观看这段视频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出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在干什么?二是你认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两个问题也是由浅入深,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其次,精心选择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抽象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概念。草原环境只是个引子,要想抽象概念,必须要从个体到一般。于是,我选择了菜园里、森林里两个环境,让学生巩固用图例表达食物联系的方法,并学习如何在图片中表达食物联系,为后续活动打下基础。
当三条食物联系板书在黑板上,教学到达了研讨环节,即抽象概念。在这里,我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概念。先是出示了两个问题,即:给三条食物联系取个名字,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一般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接着,我要求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交流时,注重了启发和引导作用的发挥,如:大家同意他们组取的名字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引向深入。
最后,以稻田环境为例,深化对食物网的认识,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态平衡教育。对食物网的教学,既是新知教学,也是对食物链的表达进行强化训练的教学环节。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谈稻田里的生物,然后为它们发了一张卡片,让他们用箭头表达出复杂的食物链关系。在这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大家共同商量、配合完成。再选择一组,将情况反映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有没有错误的地方?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错?你觉得它像什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抽象出食物网的概念。
在课的最后,以吃蛙肉为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维持生态平衡的教育。
二、说说这节课“高效”的地方。
1、设计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过程。教学仍然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教学比较流畅,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到渠成。
2、教学时,尝试使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以学案,引起学生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了全体学生。教师在三个环节设计了学案。第一处: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提出两道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带问题有目的观看。第二处:学生在观察了菜园、森林两个环境中的动植物后,出示两个自学提示,(1)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怎样的食物联系?(2)用图例表达出食物联系。第三处:研讨环节,出示了三道思考题,(1)观察这三条食物联系,它像什么,能不能取个形象的名字?(2)观察这些食物联系,它们有哪些共同点?(3)动物为什么要吃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从哪里来?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学案,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将教学不断引向深入。
3、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共有三次。一是在研讨环节,二是在绘制食物网环节,三是讨论吃青蛙会怎样,你能想到什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才是组内交流,最后是全班汇报。这样做,实现了独立、对学、群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面向了全体学生,杜绝了一问一答式的单向交流。
三、说说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和学案设计不准确,造成学生误解,影响了教学。教学中至少有两处出现了与教学预设不一样的生成。第一处,才开课时,我问到:它们之间存在的食物联系,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进行表达呢?这时,有学生举手,站起来后一下子说到食物链,这出乎我的意料,这时,我镇定地说:“说说看,什么是食物链?”当另一个学生突然说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后,我意识到学生曲解我的提问,但仍然对他的回答给予鼓励,此时,不能花过多的教学时间,于是,我说到:今天我教给大家一种表达食物联系的简捷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教学正途上。第二处,抽象生产者和消费者时,出示了问题:“肉食动物为什么要吃肉,草食动物为什么要吃植物?”此时,学生同样被我的学案问题误导,回答也不是教学需要的,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老师同样给予了鼓励,并及时用语言将教学引向正途。课后反思,教学之所以出现问题,跟老师设计的问题、与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有直接关系。
2、老师形象不好,有些驼背,不录相可能平时都不知道。老师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浓厚,听起来不舒服。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意识也需要提高。
四、谈谈对当下高效课堂的看法。
1、教案必须是“导学案”的格式吗?导学案倡导三段式教学,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以表格分开,但是相互呼应的。这样做,目的是改革备课模式,引领广大教师尽快走进高效课堂。但个人认为,几十年的传统备课形式并非一无是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完美的统一体,没必要在形式上被生生区分。另外,三段式教学是否过于呆板,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硬往三段标题里塞内容,也不合适。我觉得,以传统的备课模式,同样可以建设高效课堂。
2、学案导学,是否变相的牵引学生?教学以学案来引领,学案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开展小组学习,进而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解决问题。总觉得,教学少了灵动和生成。我们是否在变相的牵引学生?
3、小组合作学习过频好吗?如果频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且不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我们固然做到了面全体学生,但我们却也培养不出有独立个性、聪慧的学生。个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时机,需要用时方可用,并且在组织形式上要体现层次性。还有,小组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如果花许多教学时间来做这项工作,也必定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月27日,全县《科学》教研会在城内小学召开。与其它学科教研会不同的是,《科学》教研会不是对新课标进行培训,而是科学课高效课堂的培训。原因是新拟定的《科学课程标准》还没有正式颁布。这次会议,全县专兼职老师一共100多人,观摩了三节高效课堂教学,聆听了龚主任所作的“构建自主探究式的高效课堂”专题讲座。
会议上,本人将前不久录制的《谁吃谁》一课,放映给老师们观摩,现场反响良好。现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顺便谈谈自己对科学课高效课堂的一些思考。
一、先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精心选择并设计问题情境。开课时,我选择了草原上动植物之间发生的吃与被吃的真实事件,剪辑了一段视频。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段视频能够真实反映出草原这个环境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教材中,是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引入。在自然界中,很难有人捕捉到真实的捕食画面,过去,也有教师采用动画片。但个人认为,真实的画面要比动画片更有说服力。在学生观看这段视频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出现了哪些动植物,它们在干什么?二是你认为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两个问题也是由浅入深,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
其次,精心选择自然环境,引导学生抽象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概念。草原环境只是个引子,要想抽象概念,必须要从个体到一般。于是,我选择了菜园里、森林里两个环境,让学生巩固用图例表达食物联系的方法,并学习如何在图片中表达食物联系,为后续活动打下基础。
当三条食物联系板书在黑板上,教学到达了研讨环节,即抽象概念。在这里,我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概念。先是出示了两个问题,即:给三条食物联系取个名字,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讨论,一般都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接着,我要求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交流。交流时,注重了启发和引导作用的发挥,如:大家同意他们组取的名字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引向深入。
最后,以稻田环境为例,深化对食物网的认识,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态平衡教育。对食物网的教学,既是新知教学,也是对食物链的表达进行强化训练的教学环节。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谈稻田里的生物,然后为它们发了一张卡片,让他们用箭头表达出复杂的食物链关系。在这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大家共同商量、配合完成。再选择一组,将情况反映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有没有错误的地方?你觉得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错?你觉得它像什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抽象出食物网的概念。
在课的最后,以吃蛙肉为例,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维持生态平衡的教育。
二、说说这节课“高效”的地方。
1、设计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过程。教学仍然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教学比较流畅,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到渠成。
2、教学时,尝试使用了“学案导学”的方式,以学案,引起学生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了全体学生。教师在三个环节设计了学案。第一处:学生在观看视频时,提出两道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带问题有目的观看。第二处:学生在观察了菜园、森林两个环境中的动植物后,出示两个自学提示,(1)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怎样的食物联系?(2)用图例表达出食物联系。第三处:研讨环节,出示了三道思考题,(1)观察这三条食物联系,它像什么,能不能取个形象的名字?(2)观察这些食物联系,它们有哪些共同点?(3)动物为什么要吃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从哪里来?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学案,将学生的思维紧紧抓住,将教学不断引向深入。
3、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共有三次。一是在研讨环节,二是在绘制食物网环节,三是讨论吃青蛙会怎样,你能想到什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才是组内交流,最后是全班汇报。这样做,实现了独立、对学、群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面向了全体学生,杜绝了一问一答式的单向交流。
三、说说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学语言和学案设计不准确,造成学生误解,影响了教学。教学中至少有两处出现了与教学预设不一样的生成。第一处,才开课时,我问到:它们之间存在的食物联系,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进行表达呢?这时,有学生举手,站起来后一下子说到食物链,这出乎我的意料,这时,我镇定地说:“说说看,什么是食物链?”当另一个学生突然说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后,我意识到学生曲解我的提问,但仍然对他的回答给予鼓励,此时,不能花过多的教学时间,于是,我说到:今天我教给大家一种表达食物联系的简捷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教学正途上。第二处,抽象生产者和消费者时,出示了问题:“肉食动物为什么要吃肉,草食动物为什么要吃植物?”此时,学生同样被我的学案问题误导,回答也不是教学需要的,但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老师同样给予了鼓励,并及时用语言将教学引向正途。课后反思,教学之所以出现问题,跟老师设计的问题、与老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有直接关系。
2、老师形象不好,有些驼背,不录相可能平时都不知道。老师普通话不标准,地方口音浓厚,听起来不舒服。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意识也需要提高。
四、谈谈对当下高效课堂的看法。
1、教案必须是“导学案”的格式吗?导学案倡导三段式教学,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以表格分开,但是相互呼应的。这样做,目的是改革备课模式,引领广大教师尽快走进高效课堂。但个人认为,几十年的传统备课形式并非一无是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是完美的统一体,没必要在形式上被生生区分。另外,三段式教学是否过于呆板,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硬往三段标题里塞内容,也不合适。我觉得,以传统的备课模式,同样可以建设高效课堂。
2、学案导学,是否变相的牵引学生?教学以学案来引领,学案都是教师课前预设的,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开展小组学习,进而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解决问题。总觉得,教学少了灵动和生成。我们是否在变相的牵引学生?
3、小组合作学习过频好吗?如果频频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且不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我们固然做到了面全体学生,但我们却也培养不出有独立个性、聪慧的学生。个人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把握时机,需要用时方可用,并且在组织形式上要体现层次性。还有,小组的评价固然重要,但如果花许多教学时间来做这项工作,也必定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