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不婚不育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不婚不育始终是少数人的选择,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遵从主流遵从传统。正常的结婚生育。虽说95、00后可能会晚婚晚育,但做到不婚不育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这不符合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不过不婚不育的观念会被很多人接受。接受,但不代表他们自己会去践行。
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大致标签无非以下几种,仔细分析会发现每一种似乎都没有结婚生育的必要性:要么是经济压力大,连在一二线城市立足目前都做不到,这样的人基本不会生育;要么经济方面尚可,但这样的人往往不想结婚生子,因为很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现有生活水平;要么经济不是问题,但是很在意自己的精神需求,这样的人对世俗的东西不以为意;要么经济上很强,但这样的人很怕婚姻引起的经济纠纷。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很多事物很憧憬,但尝试这件事情可能有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当这种风险和副作用足够大时,我们宁愿不尝试新东西,而缩在自己狭小但温暖的。以为网上的一些消息就成为了主流
网络媒体所带偏。以为网上的一些消息就成为了主流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不过不婚不育的观念会被很多人接受。接受,但不代表他们自己会去践行。
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大致标签无非以下几种,仔细分析会发现每一种似乎都没有结婚生育的必要性:要么是经济压力大,连在一二线城市立足目前都做不到,这样的人基本不会生育;要么经济方面尚可,但这样的人往往不想结婚生子,因为很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现有生活水平;要么经济不是问题,但是很在意自己的精神需求,这样的人对世俗的东西不以为意;要么经济上很强,但这样的人很怕婚姻引起的经济纠纷。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很多事物很憧憬,但尝试这件事情可能有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当这种风险和副作用足够大时,我们宁愿不尝试新东西,而缩在自己狭小但温暖的。以为网上的一些消息就成为了主流
网络媒体所带偏。以为网上的一些消息就成为了主流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展开全部
从民政部公布的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763.6万对。仅仅看这个数据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如果注意到2013年的情况,就让人不由得吃惊。2013年为1346.93万对,2021年创下1986年以来结婚数据的历史新低。也就是说,8年时间,全国结婚人数减少了差不多一半。
再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数据看,2021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这个数据又是什么水平呢?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也就是说,和5年前相比,人口出生数减少了700万,出生率下降近一半。
这就是这两年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躺平”“佛系”对婚姻和生育观影响的最直接的表现:恋爱可以谈但是不想结婚,结婚一起过日子可以但是不愿意生小孩。这样的例子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而论之,人类依靠生育繁衍后代,使社会得以延续,小而言之,婚姻和生育使得家族得以传承,从人作为动物的本性来说,生育应该还是基因流转的原始冲动。那么,是什么使得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不婚不育了呢?大致来说,应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责任压力的逃避。对于这一点,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摆在第一位,比如来自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等方面的压力确实比较大,还有一个原因是某些地方的高额“彩礼”等。但是,从实际来看,这是一个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伪命题,因为这些压力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存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压力,没有这样的压力一定也会有那样的压力,这不应该是一个合适的理由。“躺平”和“佛系”,不愿意承担责任可能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是享乐主义的盛行。与不愿承担压力和责任相对应的是,享乐主义在部分年轻人中还有一定的市场。钱不用太多,但是该享受的一定要享受,比较极端的是确确实实有人因为要买一部苹果手机而用自己的一颗肾去换。享乐主义,不一定很错,努力拼搏,努力工作,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拥有更多的享受和快乐——只是不能太盛。可以谈恋爱但不要结婚,可以同居但是不要结婚证,可以结婚但是不要孩子,这似乎走向了享乐主义的一个极端。在婚育问题上,“躺平”躺的不是个人,而是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三是传统文化的弱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在这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就是传统生育文化。虽然说,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传统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但需要警惕的是,对部分传统文化的否定绝不是让“丁克”文化、“佛系”文化流行的理由,我们需要倡导的是少生、优生而不是不生不育。传统文化的弱化和后进在一定程度上为某些西方思想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我们总在说,日本社会已经是一个“低欲望社会”状态,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这种状况已经让日本经济学家开始忧心忡忡了。虽然目前日本还是一个发达的国家,但是长此以往呢?
在婚育观念上,“躺平”、“佛系”,这样的词语可休矣!
再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数据看,2021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这个数据又是什么水平呢?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也就是说,和5年前相比,人口出生数减少了700万,出生率下降近一半。
这就是这两年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的“躺平”“佛系”对婚姻和生育观影响的最直接的表现:恋爱可以谈但是不想结婚,结婚一起过日子可以但是不愿意生小孩。这样的例子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结婚生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而论之,人类依靠生育繁衍后代,使社会得以延续,小而言之,婚姻和生育使得家族得以传承,从人作为动物的本性来说,生育应该还是基因流转的原始冲动。那么,是什么使得现在很多年轻人开始不婚不育了呢?大致来说,应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责任压力的逃避。对于这一点,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摆在第一位,比如来自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等方面的压力确实比较大,还有一个原因是某些地方的高额“彩礼”等。但是,从实际来看,这是一个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伪命题,因为这些压力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存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压力,没有这样的压力一定也会有那样的压力,这不应该是一个合适的理由。“躺平”和“佛系”,不愿意承担责任可能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是享乐主义的盛行。与不愿承担压力和责任相对应的是,享乐主义在部分年轻人中还有一定的市场。钱不用太多,但是该享受的一定要享受,比较极端的是确确实实有人因为要买一部苹果手机而用自己的一颗肾去换。享乐主义,不一定很错,努力拼搏,努力工作,很多时候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拥有更多的享受和快乐——只是不能太盛。可以谈恋爱但不要结婚,可以同居但是不要结婚证,可以结婚但是不要孩子,这似乎走向了享乐主义的一个极端。在婚育问题上,“躺平”躺的不是个人,而是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三是传统文化的弱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在这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就是传统生育文化。虽然说,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传统的生育观念与行为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但需要警惕的是,对部分传统文化的否定绝不是让“丁克”文化、“佛系”文化流行的理由,我们需要倡导的是少生、优生而不是不生不育。传统文化的弱化和后进在一定程度上为某些西方思想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我们总在说,日本社会已经是一个“低欲望社会”状态,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这种状况已经让日本经济学家开始忧心忡忡了。虽然目前日本还是一个发达的国家,但是长此以往呢?
在婚育观念上,“躺平”、“佛系”,这样的词语可休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