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负?
自负就是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
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 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感。
扩展资料
【成因】
自负这种自我意识的偏差又是如何在我们的个性中沉淀下来的呢?自负心理形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的顺利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工作中其才华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受到领导的肯定,从而就会产生的自傲心理;
对于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出众的教学成绩以及获得的各类殊荣,如不及时正确反思自我,自负心理也有可能滋生,就会被心理上的偏差引入歧途,形成心理障碍。青年教师若因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就自恃了不起,似乎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表现出极端的自信和过分自负,将会阻碍自己取得新成就。
二、自我认识
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
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三、情感原因
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
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人,深怕被周围经济条件优越的同事朋友或家人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人的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从上面的测验结果来看,在自恋情结上得分较高者,往往容易形成自负心理认识。而自负心理认识上的偏激和情感上的过分敏感,无形中带来固执已见,自命清高的特殊心理,这与交际互补、平等待人的原则是不相符合的。所以,人们需要广泛交际,善于在交际中交流信息和感情,交互作用,取长补短,就必须改变这种心理。
参考资料:自负--百度百科
2023-03-14
人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知、自我意志和自我情感体验。人评价自己,要靠自我认知,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负;有的人过低地评价自己,就表现为自卑。 自负往往以语言、行动等方式表现出来。 自负实质是无知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不自知。俗话说:“自知者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知有两种表现,一是盲从,二是狂妄。自负有时表现为狂妄,容易造成对方的反感。另外,自负还有自我负责任的意思,比方说我们看到某店铺门上贴的警语:门前请勿停车,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