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河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考点预测第十一章

 我来答
刘老师的每日回答
2023-01-16 · TA获得超过42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5万
展开全部
第十一章 班主任与班级

  考点预测:本章一般不作为考试的重点,涉及的知识点也较少。以后的考试中,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等知识点以简答题形式出题的可能性较大。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的含义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二)班主任的任务及职责

  1.班主任的任务

  

  2.班主任的职责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的职责作了如下规定:

  (1)按照《中学德育纲要》,联系本班的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2)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教会学习方法,学好功课。并掌握学生的课业负担量。

  (3)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注意保护视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培养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学生的个别工作。

  (5)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6)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7)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注意争取社会力量教育学生。

  (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教师集体的组织者和灵魂

  一个教学班一般有几名教师任教,为了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科任教教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班主任首先得尊重任课教师.其次要积极主动地互通情况,形成一个高效的教育集体,最后要协调一致,统一要求,帮助课任老师建立威信。

  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作为组织者.班主任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创建一个学生集体.而且要使各方面的影响保持一致,并最有效地发挥作用;作为组织者,他还要组织班级内各成员诸方面的活动,力求使成员能在友好的氛围中获得限度的成长。作为,他要以其声望、权威、影响力去启发、组织和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行为围绕教育目标有效地展开。作为教育者,他不仅以自身的力量和品格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还要创建班集体,创建一个能对其成员产生教育影响的集体。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促进智力、能力、体力的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者

  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影响交互作用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首席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使之形成影响学生的合力。在校内,班主任必须协调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者等关系,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在校外,班主任应当协调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强一致性,以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影响。

  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纽带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教育单位,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其他组织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班主任只有正确贯彻上级领导的意图和指示.围绕学校的育人任务来开展工作.才能保证班级任务的完成,进而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观。同时,班主任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率领本班走在前面。

  二、中学班主任工作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主要有八方面的工作:了解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建立学生档案、个别教育、班会活动、协调各种教育影响、操行评定、写好工作计划与总结。

  (一)中学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学生

  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_丽: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做好后进生工作,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第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三,树立榜样。增强是非观念。

  第四,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三、)班会活动的组织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之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1.班会的特征

  集体性。一是所有学生都得参加,二是参加者在班会中接受教育,同时每个人又都在塑造着一个集体。

  自主性。指班会的组织者一般是班干部,参与者是所有的学生,不是通过班主任的说教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争论形成共识。

  针对性。班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事先确定的,不是漫无目的进行的。

  2.班会的分类

  常规班会。常规班会义称班务会,如晨会、周会等。

  生活班会。生活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目标结合班级实际,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讨论德、智、体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引导学生发扬优点、纠正缺点的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的形式主要有:(1)主题报告会;(2)主题汇报会;(3)主题讨论会;(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5)主题竞赛;(6)主题晚会。

  3.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1)确定主题:(2)精心准备;(3)具体实施;(4)效果深化。
  第二节 班级管理

  一、班级概述

  (一)班级含义

  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班级的教育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性。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 、

  第二,有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提高效率,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第三,可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二、班集体概述

  (一)班集体的特征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有着自己的特征:

  第一,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社会群体,它传导和积淀着班级制度的社会文化基因,如:教育目标、规范和组织模式等。

  第二,班集体又是一个以教学为中介的共同活动体系,它以课堂教学为中介,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影响,社会化的共同学习活动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第三,班集体还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正是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

  第四,班集体是一个以巢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的社会心理共同体.集体心理的统一性和社会成熟度综合反映了集体主体性的水平。

  (二)班集体的构成要素

  第一,共同的目标。就班级而言,其成员在文化上表现出的同质性,原因在于集体追求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正是因为共同目标的吸引力,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才可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第二,一定的组织结构,如班委会、小组等。班级中存在一定的组织结构。在我国由于学生规模和人数的关系,通常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一-个班被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有班委和小组长.不同的学科有相应的科代表,在班级中还有团队组织等。

  第三,共同生活的准则。如规章制度、班级守则等。由于是正式的集体组织。班级中通常会有各种比较严格的关于考试、考勤、作业等方面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是班级得以顺利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

  第四,一定的心理氛围、情感纽带。班级的互动往往都是在直接的、面对面的情况下发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维系作用,对集体的归属感,对某种制度或荣誉的维护,对本班成员的亲近感等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班集体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机构

  (1)班集体是一个集体主义价值导向的规范化的组织。班集体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育内容,拥有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学生进入班级集体,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必然要遵从和依照集体的规范行事,并通过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和责任,与他人合作共事、处理人际冲突、参与制订集体规范和评价集体中的人与事等,理解和掌握集体观念、集体规范,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做人的道理,习得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和行为的能力,从而为养成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品质奠定基础。

  (2)班集体内还有共青团或少先队组织,这些组织既是对学生进行社会理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社会化,以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班集体的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社区和家庭,拥有各自不同的社会知识、经验背景。每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分享、选择,以及集体舆论的评价与引领,使学生能获得丰富的社会知识、经验规范和观念。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性问题,习得各种交往技巧与能力等等。

  (4)班集体内有各种非正式群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朋友且隶属于一定的非正式群体。在集体积极价值的引导下.这些由学生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社会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各种非正式群体中,可以学会如何遵守规则,如何合作、忍让,如何组织共同活动和承担角色责任等等。

  2.班集体是满足学生个体心理需要的场所

  良好的班集体具有相互关爱、尊重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学生作为其中的成员,能得到集体的尊重、关爱,能感受自由、安全、愉悦的集体心理氛围。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无疑是一种的保护剂。同时,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能在关爱、尊重他人和承担集体责任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获得人格上的自尊感。

  3.班集体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平台

  班集体的自主管理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责任岗位.担任不同的角色.学生在承担集体责任和角色时,产生对自我的积极期望。并在努力发挥作用中,促进个性情感,能力,社会性,行为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同时,集体生活中展开的各种评价,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唤起积极的自我价值追求。从而促使其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

  (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的目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的要求:

  第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予。

  第二,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歼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性的教育活动与阶段性的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所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面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

  三、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这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这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四、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无形中受到分数与教师权威的双重制约。由此形成班级管理的极为简单的因果关系: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并越来越好;学得差的,受到批评,并越来越差;受到鼓励的,不断进步为好学生;受到批评的,逐渐退化为“双差生”。班级管理成为教师实施个人专断管理的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当今的中小学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班级干部相对固定。使一些学生养成了“干部作风”,不能平等地对待同学,而多数学生希望能为班级做点事,却缺少机会;学生在社会环境及部分家长影响下.往往把班干部标志看成是荣誉的象征;只把班干部看成是“老师的助手”,忽视干部是“群众的代表”:学生都想当干部、当个好干部,但缺乏“每个人都是班级小主人”、“争取做合格的班级小主人”意识。这说明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特殊化、多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缺乏自主性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班级管理机制

  (一)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活动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班级活动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班级活动本身应该具有教育性,是教育实施和实现的有效途径。在进行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时,要以培养人为指导方向和原则,通过班级活动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

  (二)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的发展,从根本j二促进了新型班级的建立。现代教育的内在机制就在于从人的主体性源泉出发去发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人主动和谐的发展。

  (三)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现代教育体系下的班主任,应该将班干部视为班级工作的主角,自己只需要当好“导演”的角色.把握好班级工作的节奏和度,处理好班干部之间、班干部和学生之间的一些矛盾,为班干部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现出他们对班集体的关心和热爱。

  第三节 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概述

  (一)班级活动的含义和意义

  班级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班级范围内开展的学科教学之外的各种教育活动。班级活动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下列儿个方面:

  1.班级活动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认知能力

  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从不同方面打开了视野.获得了知识。活动因其明确的目的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感官去观察、倾听、感受,通过大脑去思考判断,得出新的认识.提高了认识能力。

  2.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或组织参加各种活动,无论是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参观访问还是文体科技活动,都需要身体力行。在实践过程中其实践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目的明确的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集体活动增强着集体凝聚力。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的积极性。形成着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

  4.班级活动有助于形成班级凝聚力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集体形成的重要动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相互了解和充分交往.在活动中通过有效合作形成了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活动增进了大家的感情,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5.班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

  通过在活动中承担相应角色或任务,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征,不仅能够反映出来.同时也在活动中得到调整或强化。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有效地缓解了学习带来的压力.创设了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1.班会

  班会是比较固定的班级活动形式,由班主任、班委会成员或其他同学来主持。依据是否有明确教育主题分为主题班会和常规班会两种形式。主题班会通常进行主题教育,常规班会则总结班级工作.布置班级计划.讨论集体建设情况等。

  2.科技活动

  班级的科技活动可以通过科技班(队)会、科技参观、科技兴趣小组三种形式来进行。

  3。文体活动

  班级内开展文体活动,可以活跃班级气氛,增进集体团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联欢会是经常采用的文艺活动形式。其他还有生日会、营火晚会、朗诵或辩论赛、班级才艺展示或大赛等。

  4.节日纪念日活动

  利用中外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歌咏比赛、感念亲情等活动。进行爱国、感恩等相关主题的教育是班级活动的一大类型。

  5.课外阅读活动

  与各科教师相配合,推荐阅读书目,建立班级图书室或图书角。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开展好书推荐等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6.其他班级活动

  包括学习经验交流会,知识或智力竞赛,自我服务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社会调查或参观等等。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大致有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一系列具体工作,班主任应从活动的全过程着眼,抓好每一步的工作。

  (一)选题

  活动选题的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选题要符合教育意义。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还要主题鲜明。选题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依据:

  一是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计划,看集体建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的需要。围绕一个目标通常可以做成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班集体的现实情况,是否有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三是学校教育计划和活动安排。

  选题大致确定之后,班主任应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引导大家充分讨论,有些活动还可以征求班级科任教师、学校主管领导、部分家长的意见。在吸纳大家的建议之后,初步确定活动选题。商议活动开展的基本形式。

  (二)制订活动计划

  选题确定之后,要由班主任和班委会共同制订活动计划并落实各项组织工作。活动计划应该包括下列内容: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程序、活动时间地点安排、具体准备工作及组织管理等。

  在活动计划制订中,还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尽可能发动和安排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力求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或体验的角色:

  二是考虑适当地借助外力,根据活动的主题或目的,邀请学校领导、科任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进来.此举往往会给活动增色不少。

  (三)活动实施与总结

  活动实施是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确保活动成功,除了准备阶段的努力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基本问题:如在活动的前一天。利用集体舆论营造活动氛围,调整全班同学的心理状态,将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降到最低。在活动的当天,班主任和班委会成员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活动总结也是活动的重要环节,总结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开小范围的座谈会,可以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形成书面总结。总结可以使活动的效果得以持续。而且,通过对活动全过程的反思,可以进一步提高开展活动的能力。

  活动的每一步骤,都关系到教育效果,活动的全过程都在育人。活动结束之后,还要考虑后续活动及与下一项活动的衔接.避免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的现象发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