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学习方法
正在学牛顿定律老师上课讲的题目都懂,但是到自己做都没有头绪看了答案以后,也能推出过程我该怎样才能让我对力学的题应对自如?怎样提高我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
正在学牛顿定律
老师上课讲的题目都懂,
但是到自己做都没有头绪
看了答案以后,也能推出过程
我该怎样才能让我对力学的题应对自如?
怎样提高我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 展开
老师上课讲的题目都懂,
但是到自己做都没有头绪
看了答案以后,也能推出过程
我该怎样才能让我对力学的题应对自如?
怎样提高我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 展开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活到老,学到老。”人离不开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只要你在平日的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找出重难疑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注意归纳,主动发言收集激励因子,那么你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文化课程的学习的。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2、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灵敏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的消磨。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法,它可以帮助你克服大脑记忆的限制,提示你回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做笔记不能成为对教师内容的机械复制,它同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做笔记一定要取舍得当,详略适中,重点是老师提示的重点和自己不会的难点。记笔记的过程必须科学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针对科目的难易有所侧重:对于较难的科目,可以50%的时间听讲,50%的时间记笔记;对更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科目,90%的时间听讲,10%的时间记下提纲就足够了。笔记必须要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才更有价值。
3、课后复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
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是:
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左右。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左右。
第五次复习,半年左右。
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复习,可以比较有效地对抗遗忘。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记笔记的好处有:
1.思想不易开小差,因上课时要边听边记边思考。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持久,加强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
2.记笔记要手、眼、耳、脑并用,使感觉器官和思维得到综合训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只要你在平日的学习中做到课前预习找出重难疑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问题注意归纳,主动发言收集激励因子,那么你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文化课程的学习的。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良好的学习习惯应是:耳、眼、脑、口、手并用,勤练习、多质疑、勤思考、重归纳、多应用,要注意总结规律性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果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前预习就是每节课前把本次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预习,初步熟悉课程内容,找到听课和理解的重点、难点、疑点,记下自己的困惑之处、薄弱环节,带着问题进课堂,以期在课堂学习中得以解决。
2、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要尽最大可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尽可能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对于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疑点要认真思考,通过听讲来解决预习时提出的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通过听课检查和锻炼自己的思维。并且不要满足于老师的思路,应多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可能。课堂的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老师讲你听,另一方面通过把你的反应反馈给老师,使老师知道自己所讲的内容是否被你理解。因此你要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老师了解你现有的思维水平。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记下课文的要点、重点、难点,老师的解释、提示和见解,自己的疑问和理解。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灵敏的脑袋也无法抗拒时间的消磨。做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学习法,它可以帮助你克服大脑记忆的限制,提示你回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做笔记不能成为对教师内容的机械复制,它同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做笔记一定要取舍得当,详略适中,重点是老师提示的重点和自己不会的难点。记笔记的过程必须科学分配自己的注意力,针对科目的难易有所侧重:对于较难的科目,可以50%的时间听讲,50%的时间记笔记;对更注重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科目,90%的时间听讲,10%的时间记下提纲就足够了。笔记必须要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才更有价值。
3、课后复习。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进行积极的回忆和必要的重新学习,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总体理解,减少遗忘。而且,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刚开始遗忘得较多、较快,以后遗忘得较少。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可以采取适当的复习策略来克服遗忘,即在遗忘尚未产生之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所以,在复习时要注意复习的时间安排。
根据有关研究,有效的复习时间安排是:
第一次复习,学习结束后的5—10分钟。
第二次复习,当天晚些时候或第二天。
第三次复习,一星期左右。
第四次复习,一个月左右。
第五次复习,半年左右。
根据上面的方法进行复习,可以比较有效地对抗遗忘。
展开全部
要学会用十字分析法,细致分析每一个力,尤其是摩擦力,重力,支持力等这些题里面没有给出却确实存在的力,这些力很容易被忽视,确实做题里常常要出现的,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我觉得力学部分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算不上,只要细致,不要忽视一些隐含条件,是不会做不出来的也不会做错的,电磁学才是难点,因为它综合了力学和电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受力分析在解物理题时至关重要,首先要搞清内力和外力。一般说内力更多是不管。面外力则用十字分解法,从垂直与水平方向分析。
受力分析搞懂了,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受力分析搞懂了,好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