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意思
《弟子规》的意思如下:
叙
弟子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
入则孝
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冬天天气寒冷,在父母睡觉之前,应该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天气酷热,应该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问好;到了晚上,应该伺候父母就寝后,再入睡。
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尽量固定,不要经常搬家,谋生的工作也不要经常更换。
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
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
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父母对我们态度慈爱的时候,孝敬父母恭顺父母不是什么难事;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如果自己认为父母有过错,应该努力劝导父母改过向善,以免父母铸成更大的错误,使父母陷于不义的境地;不过要注意方法,劝导时应该和颜悦色、态度诚恳,说话的时候应该语气轻柔。
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孝道就在其中了。
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不论饮食用餐,或就坐行走;都要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
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行礼;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如果遇见长辈时,自己是骑马或乘车,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不应该坐着。具体是长辈坐下前,晚辈不应该先坐;大家都坐着的时候,长辈站起来时,晚辈也应该站起来;大家都坐着的时候,又一个长辈进来了,晚辈也应该立即站起来,以示尊敬。长辈坐定以后,晚辈应该等长辈示意自己坐下时,才可以坐。
在尊长跟前与尊长说话,或者在尊长跟前与别人说话,应该低声细气,不应该咋咋呼呼;但声音太低,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尊长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该站起来回答,而且应该注视聆听,不应该东张西望;
对待父辈祖辈,如养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长辈,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兄辈,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长,应该如同对待自己的同胞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
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回来,应该洗手。
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放置衣服时,应该固定位置;衣物不要乱放乱扔,以免使家中脏乱差。
服装穿着重在整洁,不在多么华丽;一方面应该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家庭实力量力而行。
对待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嫌这嫌那;饮食吃饱吃好就行,不要过分追求美食,三餐只需吃个八分饱即可,避免过量,危害健康。
少年未成,不可饮酒;酒醉之态,最为丑陋。
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
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
进出房间揭帘子、开关门的时候,应该动作轻缓,不要故意发出声响;拐弯的时候,应该绕大点圈,不要直楞楞的贴着墙角或者直角拐,这样就不会撞到物品的棱角,以致受伤,也不会因为有人在拐角处突然出现而撞在一起。
拿空器具的时候,应该像拿着里面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端端正正,不要甩来甩去,不然会显得很轻浮;进入无人的房间,也应该像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的时候,即使再紧迫,也不要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行事。
打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僻怪事,不要好奇过问。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有人在吗?”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里的人知道有人来了。
屋里的人问:“是谁呀?”,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想用别人的物品,应该明明白白向人请求、以征得同意;如果没有询问主人意愿,或者问了却没有征得主人同意,而擅自取用,那就是偷窃行为。
借人物品,应该及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
信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
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
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对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许诺;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50、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短处;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
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
听到他人称赞自己,唯恐过誉;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不是存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
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泛爱众
凡是人类,皆须相亲相爱;因为同顶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德行高尚者,名声自然崇高;人们内心真正敬重的是德行,而不是那些表面上权势高,地位高的人。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们内心真正信服的德才,而不是那些嘴上谈论的大官,大人物,大财商。
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
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纵自大;不要喜新厌旧。
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
别人的短处,切记不要去揭短;别人的隐私,切记不要去宣扬。
赞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别人听到你的称赞,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他人的恶行,就是在做恶事;对别人过分指责批评,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互相劝善,德才共修;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的品德都会亏欠。
取得或给予财物,贵在分明,该取则取,该予则予;给予宜多,取得宜少。
要求别人做的事情,先反省问自己愿不愿意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应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强求别人去做。
欲报答别人的恩情,就要忘记对别人的怨恨;应该短期抱怨、长期报恩。
对待婢女和仆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厚更可贵;
仗势逼迫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
亲仁
同样是人,善恶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齐;流于世俗的人众多,仁义博爱的人稀少。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讳,不会察色献媚。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是无限好的事情;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与日俱增,过错逐日减少;
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余力学文
不能身体力行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纵有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华而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只是身体力行,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也会看不到真理;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做学问要专一,不能一门学问没搞懂,又想搞其他学问。
读书计划要有宽限,用功要加紧;用功到了,学问就通了。
不懂的问题,记下笔记,就向良师益友请教,求的正确答案。
房间整洁,墙壁干净,书桌清洁,笔墨整齐。
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写字就不工整,心绪就不好了。
书架取书,读完之后,放归原处。
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不良书刊,摒弃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坏了心志。
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
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