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 我来答
未山雁E
2023-07-08 · TA获得超过10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9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8.5万
展开全部

电信网络诈骗泛滥、花样百出

虽然有些骗术不高

甚至漏洞百出

可仍有人上当受骗

为什么被骗?

只因抓住了人的一些心理

打赢电信网络诈骗是一场“心理战”

快来一起看看!

一、趋利心理

趋利心理是电信诈骗分子利用的主要心理缺陷。面对诈骗分子给出的诱人条件,被害人往往自以为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受利益吸引,最终被骗。具体来说,犯罪分子会虚构中奖、网上刷单、网上投资高回报、网上交友、网上优惠贷款、退税分红、高薪招聘等。

二、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指借用恐惧信息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向一定方向发生变化。如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受害人注销贷款记录,否则会影响信用,影响未来贷款买房、买车,最后诱骗受害人一步步进行转账操作。

三、轻信心理

大学生一直生活在家长的呵护中,很少见识社会的阴暗面,心思单纯。他们通常对问题的考虑不够周全,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容易相信他人。

四、投机心理

电信诈骗被害人主观上对诈骗事实是有所怀疑的,但客观上缺乏对该事实进行检验的可能性,存在投机心理。如诈骗分子说“我这个玉手镯价值5万,现在急用钱,1万卖给你。”这时被害人会对事实有所怀疑,但不会鉴定手镯的真假,这时容易出现投机心理,万一是真的,就赚了,以致被骗。

五、利他心理

很多大学生单纯善良、乐于助人,帮助他人时不假思索,容易被诈骗分子精心编造的故事所蒙蔽,落入他们设计的圈套。例如,诈骗分子冒充亲戚、朋友、同学等遇到困难,急需受害人的经济帮助,这时,受害人的善良就被利用了。

六、求成心理

当电信诈骗被害人有一种迫切的愿望、急于达到某种目的或实现某种目标,如找工作、通过某项考试、做成某单生意、找对象等等。一旦有诈骗分子向他们投放“饵料”,受害人就会紧紧咬住,唯恐错失良机。这时,受害人认知容易出现盲点,对一些危险情况不能做出正常的判断,或选择性忽略一些关键细节,导致被骗。

七、服从权威心理

很多电信诈骗分子虚构自己的身份,如公检法工作人员、警官、检察官。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公众对其高度服从和尊重。所以,一旦收到公检法部门打来的电话,很多人都会诚惶诚恐,并积极配合。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一些诈骗分子冒充学校老师、教育局工作人员实施诈骗也是利用了学生的服从权威的心理。

八、挽回损失心理

有些受害人被连环诈骗,其他人很难理解,事实受害人就是陷入到挽回损失的心理陷阱中。一些电信诈骗案件中,被害人已经有部分钱款被骗,他们在挽回损失的心理支配下,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反复多次汇出钱款。经济学中有一个“沉没资本”的概念,即已经投入但不能收回的成本。很多人在遭遇了沉没资本时是拒绝承认的,他们会增加投资,以挽回自己的前期损失。诈骗分子利用这种心理特点,引诱被害人不断汇款。

当大家接到汇款、中奖、发证件、特殊包裹等信息或电话时,要冷静一下,向官方部门查验联系方式,跟亲戚、朋友电话确认事实,下载反诈骗APP等,防止掉入诈骗陷阱,保护好财产与人身安全。

反诈骗,行胜于言。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

诈骗的心理学知识

提升反诈骗意识和能力

坚持理性的判断

做反诈骗的动派。

惟其如此

才能防止悲剧再次发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8393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苏州天空之城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杭州雪花飘飘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长沙森林舞者2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4355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