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考城隍的故事情节(200字)

聊斋志异之考城隍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人物性格,谢谢!... 聊斋志异之考城隍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人物性格,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爽LOVE杰
推荐于2016-12-01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4万
展开全部
不好意思,没找到人物和性格,这是原书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朝生员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可取得廪生名义,官府月给廪膳,并负具保应考童生无冒名顶替及匿丧等弊之职。——宋焘先生生前即为本地廪生。那一日,宋公骤染怪疾,顿觉心力交瘁,恹恹若绝。迷迷糊糊间,看见一个役卒模样的人牵着一匹白颠马送来一纸牒文,道:“宋先生,且随我赴考场应试。”宋公接下,一面浏览一面说:“考期尚远,主考大人也未到任,怎么忽然的就要考试了?”那人听了也不言语,只顾催促着赶紧动身。宋公无法,只好勉强带病骑马随他而去。 一路上所见景致都极为陌生,正恍惚间,不觉已进入一座城池,其间繁华有如京师。诧异中来不及观览,早已被带入一处衙门,里面房舍都极为华美壮丽。 宋公进前细看,见堂上坐着十几个官员模样的人,但都面生得很,不识其为谁,也不便多问,只有那关帝是有些面熟的,毕竟常常可以在关帝庙里见到。而在堂前,则摆放了两张几案以及配套的矮凳,几上摆着纸笔,且有一位秀才早已坐在那里了。 看到这情形,宋公方信传话人并未胡言,果真是接他来考试的。他于是走过去与那秀才并排坐下。 不多时,试卷从天而降。接来一看,上题八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两位秀才略一审题,随后运笔如飞。很快便写好了文章呈了上去。 宋公文章中的一句“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堂上各位看了传赞不已,遂将他唤上前去,说道:“河南那边现缺一位城隍,以先生之才颇称其职,如今且将此城交与先生守护,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大事。”宋公听了这话,恍然明悉其中道理。无奈家有老母无人照料,由凡人骤升为神仙,自是美事,可怎忍弃老母于不顾,故而哭拜于地,请求诸位上仙,且发慈悲,容他赡养老母直至终其天年,再去赴任。堂上为首的那位上仙,听了此番诉说深为所动,即刻命人查阅生死簿,得知其母尚有九年阳寿。诸神正不知该如何是好。这时关帝提议,不妨让刚才共试之落第秀才姑且代职九年,待期满之后,再让宋公接任不迟。诸神听了均无异议,皆赞此法可行。为首上仙因而嘱咐宋公:“此等要事,本是不该推辞的,但念你是一片孝心,姑且给假九年,待期满之后,当复相召。”随后又激励了秀才几句。二人听了,跪地叩首,再拜而退。 秀才送宋公至郊外,以诗赠别,留名长山张某。但事后宋公也记不清那首诗的全部内容了,只记得里面有一句:“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当日宋公与张公道别之后,骑马回到家里,恍惚间,忽然惊醒,有如梦寤。而此时他其实已经死了三天了。宋母正自悲伤,忽听得棺椁中动静不小,一时转悲为惊,由惊至喜,试探着将其扶出,过了小半天,总算缓过神来,只是对梦中之事颇感惊异,未敢轻信,因而派人到长山县去打听,不料果有一位姓张的秀才于当日死了,宋公在惊异之余,也只好信了梦中之事。 之后又过了九年,宋母果如生死簿中所记而死。宋公自知九年假期已满,于是为老母办完丧事后,便更衣沐浴,进房躺好,无病无痛,安然仙逝。飘飘然,魂灵脱壳而起,穿门而出,但见门外一队极为排场的迎驾车仗早已等候多时。宋公如约上车,随车仗而去。在路过其岳丈门前时,曾登堂跪地一拜,只是不曾留下半声言语,令堂上众人无不诧异,待要问明事由,他却早已起身离去,事后派人到他家去询问,才得知他居然已经死了。 宋公原本留下了一份亲笔记录的小传,只可惜后经战乱早已散佚,此文乃撮要转述。
猫飞剑
2012-12-27 · TA获得超过726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32
采纳率:20%
帮助的人:1123万
展开全部
呵呵,早上好,都过去两年多了,你还在吗(2587479578)?
窃以为上一个回答者的答案,实在杜撰太多,子虚乌有的情节只能误导提问者。
具体情节、人物等梗概,我改天再补出来,因为译文是绝对不止200字的。
下面的是我翻译的,你一看便明白了,还有疑问的话,可以来咨询我。

我姐夫的祖上宋公,名讳是焘字,原是县里的一名廪膳生员。一天正生病躺着,看见一个衙差带着官府牒文,牵着一匹白色的骏马走来,说:“请去参加会试。”宋公说:“文宗大人还没有亲临,哪里会这么快就考试?”差人并不说话,只是敦促宋公动身。宋公忍着病痛上马跟着差人出发了,途经的道路他非常生疏,到了一个城市,很像帝王居住的地方。过了一会儿他随着进入官府,看见里面的房间都很轩昂壮丽。台上坐着十多位官员,却都不知道是谁,只有关壮缪关羽可以认出来。廊檐下摆设着两份小几和坐墩,已经有一个秀才坐在后面的一个位子上了,宋公就坐在了另一个位子上。几上都有纸笔。一会儿考卷飞落下来,他一看,上面写了八个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一个人两个人,是有心还是无心)。”两位先生写好了文章,呈交给各位大人。宋公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话:“有心做善事的话,上天也不会因为这件善事而有所赏赐;无心做了恶事,上天也不会因为这件恶事而有所惩罚。”各位神官都传阅称赞不已。宣召宋公上去,晓谕说:“河南正缺一个城隍,你可以担当此任。”宋公这才醒悟,磕头哭泣说:“小人承蒙恩宠得到任命,怎么还敢有推辞?只是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再没有人赡养了,我请求等待母亲百年之后,那时任大人差唤。”上面一个容颜像帝王的官员,马上就让人稽查宋公母亲的阳寿。有一个长着长胡须的衙差捧着册籍翻阅了一遍,禀告说:“还有九年阳寿。”大家正在思虑之时,关帝说:“不妨让张生代为做九年城隍,到时候了再让他去也可以。”于是那帝王就对宋公说:“本来你要马上赴任的,现在念你一片仁慈孝悯之心,准予你九年假期,到时候了我们会再次召唤你的。”接着又勉励了那秀才几句话。两位先生低头作揖一齐下来了。秀才握着宋公的手,送他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是长山张某。并作了一首诗以赠别,现在都忘记了具体的词句了,里面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身边有花又有酒的话,春天就好像常在了;即使没有蜡烛没有灯火,夜晚也能像天明一样。)这样的句子。”宋公然后上了马,这才告别回去了,等到了家乡时,忽然就好像梦醒了一样。那时他已经去世三天了,母亲听见棺材里面有呻吟的声音,就把他扶了出来,他好半天才能说话。他打听长山这个地方,果然有一个张生在这一天死去了。后来过了九年,母亲果然去世了,他举行完葬礼以后,沐浴一番进入房间里后也去世了。他的岳父家在县城西门里面,忽然那一天看见宋公穿着镂金的官服,戴着朱红的帽冠,车马纷纷的,走进他家,却只行了一个跪拜礼就走了。大家都很惊讶猜疑,并不知道宋公他已经是神了,奔赴他的家乡询问时,才知道已经他已经去世了。——宋公有自己写的一点自传,只可惜战乱后没有存留下来,这只是故事的大概罢了。

嗨,你好,现在我把这个补上来了,正好200个字!

主要故事情节:本文讲述了作者的一个听闻,宋焘先生为人正直有才学,应召考城隍,被录用时发现需要立即死去以便接受任命,他恳请主考官员让他回家尽孝侍奉母亲并被答应
主要人物:宋公、关帝、张生。
人物性格:宋公一介书生,性格正直,所以地府征召他考城隍。谈吐流畅,顺利的经过了考试。忠厚孝顺,宁愿拒绝城隍这一任命。诚实守信,九年之后他应约赴命。尊崇礼节,去任上之前拜见了岳丈。关帝正直铁面,通情达理。张生温和有礼。

参考资料: 蒲松龄.《聊斋志异·考城隍》.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第1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