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表面有小疙瘩这正常吗 5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没问清楚
1.若是乳晕周围的能看到的突出皮肤表面的突起,那是正常的乳晕腺体
2.若是其他部位可以触及的肿物,那建议医院检查
1.若是乳晕周围的能看到的突出皮肤表面的突起,那是正常的乳晕腺体
2.若是其他部位可以触及的肿物,那建议医院检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乳晕周围的正常,其他部位的应该小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乳腺癌是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而发生癌变的疾病。临床以乳腺肿块为主要表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颇具侵袭性,但病程进展缓慢。自然生存期长等特点,属于中医学乳瘤"化岩"等范畴。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尤其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以上海最高,1972年上海的乳腺癌发病率为20.1/10万,1988年则为28/10万,是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
乳腺癌主要发生于女性,男性少见,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近百倍。
1 病因学
与乳腺癌病因有关的因素较多,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 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产年龄。
(2) 家族史。
(3) 乳腺的良性疾病。
(4) 饮食因素及肥胖。
(5) 内分泌因素及激素。
(6) 电离辐射。
(7) 不良生活习惯。
(8) 病毒感染等。
2 播散与转移
(一)淋巴播散: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最多为腋下,其次为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双侧乳房存在交通淋巴管,也可发生双侧乳腺的转移、播散。即使临床未能触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中仍发现有1/3左右的病例已经出现了腋下淋巴结的转移。内乳淋巴结和腋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第1站,锁骨上淋巴结为第2站,此站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标志着乳腺癌已属晚期。
(二)血行播散:乳腺癌通过血道播散发生远处部位转移的能力较强,出现也较早,可以发生在淋巴结转移灶出现之前。最常见的为肺,其次为骨、肝、软组织、脑、肾上腺、肾、卵巢及骨髓等。
3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①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②数目 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③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此外,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也是常见但不被重视的重要体征,有报道一组触不到肿块的To乳癌中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占40%。
④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 肿块形状多样,-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但应注意的是,肿块越小(小于1.0cm),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此外,有些特殊型癌,因浸润较轻,即使较大的肿块,也可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及活动度较好,如髓样癌、粘液癌,高分化腺癌等。
⑤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呈囊状有波动感。少数发生在脂肪型乳房(多见于老年)的小型癌,因被脂肪包绕,触诊时给人以表面柔软的感觉。
⑥活动度 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肿块常与周围软组织一起活动是其特点。肿块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很难与良性肿块相鉴别。
(2)乳头溢液
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血性溢液中约有12%-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有时仅有溢液,而触不到明显肿块,可为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亦可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溢液多见于单侧乳房的单个乳管口,溢液可自行溢出,亦可挤压而被动溢出,其性质多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3)乳头和乳晕改变
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改变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人乳晕下。乳头糜烂、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是Paget病的典型症状。
(4)局部皮肤改变
根据乳腺癌病期的早晚可出现不同的皮肤改变。一些部位浅在的早期癌即可侵犯乳房悬韧带使其挛缩,或肿瘤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外观凹陷,酷似酒窝,临床称为"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肿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小癌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形"铠甲样变"。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经久不愈。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之感皮肤增厚、粗糙、皮温增高,酷似妊娠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应注意鉴别。
(5)乳房轮廓改变
由于肿瘤浸润,可使乳腺弧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6)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癌早期出现转移者,一般触摸不到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若乳房肿块具有恶性征象,同时触及的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较大,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或相互融合,则说明转移的可能性大。值得注意的是,隐性乳腺癌往往以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房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
4 治疗
(1)外治法
阿魏化痞膏外敷局部肿块;鲜蟾皮外敷局部肿块。溃破后用海浮散干掺,外敷藤黄膏
(2)单验方
①当归、夏枯草各45克,桔核12克,白芷、僵蚕各6克, 丹参15克,每日1剂,煎2次分服。
②鲜天门冬30-90克,榨汁内服,每日3次。
③山慈姑、露蜂房各15克,雄黄6克,先分别研末,和匀共研, 每服1.5克,1日2次(装胶囊内服)。
(3)针灸疗法
乳腺癌常取:乳根、肩井、膻中、三阴交,根据具体病症,可增补穴位和采用补泻手法,每日1次。
(4)饮食疗法
乳癌患者宜多服宽胸利膈之品,如桔子、苹果、丝瓜、冬瓜、罗卜等。
①菱角肉60克,薏苡仁30克,绿茶1.5克。菱角肉切片与薏苡仁加水同煎,沸后30分钟,加绿茶泡10-15分。 每日一剂,分3次服。
②海藻250克,白酒500毫升。将海藻切段,白酒浸泡5-7天,少少饮之,每日饮3-5次。
(5)气功疗法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体质、病情、环境来选择一些气功功法进行锻炼,如十二段锦、太极拳、练功十八法、二十四节坐功法等。
5 预防与护理
(1)对于乳岩高发年龄期的妇女应定期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一旦怀疑有肿块,应立即就诊是预防乳腺癌的关键。
(2)畅情志:情志不畅足以使乳腺癌病情加重,所以调畅情志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节饮食:乳腺癌病人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肥腻之品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我国虽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尤其沪、京、津及沿海地区是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地区,以上海最高,1972年上海的乳腺癌发病率为20.1/10万,1988年则为28/10万,是女性恶性肿瘤中的第2位。
乳腺癌主要发生于女性,男性少见,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近百倍。
1 病因学
与乳腺癌病因有关的因素较多,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 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初产年龄。
(2) 家族史。
(3) 乳腺的良性疾病。
(4) 饮食因素及肥胖。
(5) 内分泌因素及激素。
(6) 电离辐射。
(7) 不良生活习惯。
(8) 病毒感染等。
2 播散与转移
(一)淋巴播散:乳腺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很高,最多为腋下,其次为锁骨下及锁骨上淋巴结。双侧乳房存在交通淋巴管,也可发生双侧乳腺的转移、播散。即使临床未能触及腋下肿大淋巴结,术中仍发现有1/3左右的病例已经出现了腋下淋巴结的转移。内乳淋巴结和腋淋巴结为乳腺癌转移第1站,锁骨上淋巴结为第2站,此站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标志着乳腺癌已属晚期。
(二)血行播散:乳腺癌通过血道播散发生远处部位转移的能力较强,出现也较早,可以发生在淋巴结转移灶出现之前。最常见的为肺,其次为骨、肝、软组织、脑、肾上腺、肾、卵巢及骨髓等。
3 临床表现
(一)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常呈间歇性且局限于病变处,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至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①部位 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其他部位较少。
②数目 一般单侧乳房的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
③大小 肿块大小不一。以往因就诊较晚,肿块多较大。此外,乳腺局限性腺体增厚也是常见但不被重视的重要体征,有报道一组触不到肿块的To乳癌中以此为主要表现者占40%。
④肿块形态、表面及边界 肿块形状多样,-般为不规则形,亦可见圆形、卵圆形等。肥胖者或肿块位于乳房后方部位较深者,肿块常呈扁片状或局限性腺体增厚,表面不光滑或呈颗粒感,边界不清楚。但应注意的是,肿块越小(小于1.0cm),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此外,有些特殊型癌,因浸润较轻,即使较大的肿块,也可表现为边界较清楚及活动度较好,如髓样癌、粘液癌,高分化腺癌等。
⑤肿块质地 其质地并不完全相同,大多为实性,较硬,甚至为石样硬。但富含细胞的髓样癌及小叶癌常较软,粘液癌质地韧,囊性乳头状癌则呈囊状有波动感。少数发生在脂肪型乳房(多见于老年)的小型癌,因被脂肪包绕,触诊时给人以表面柔软的感觉。
⑥活动度 与良性肿块相比,其活动度较差。如侵犯胸大肌筋膜,在双手用力叉腰使胸大肌收缩时,活动度更小,如累及胸肌,则活动性消失,晚期肿瘤累及胸壁(肋间肌)时,则完全固定。但肿块较小时,活动度较大,肿块常与周围软组织一起活动是其特点。肿块越小上述特征越不明显,有时很难与良性肿块相鉴别。
(2)乳头溢液
乳腺癌的乳头溢液发生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血性溢液中约有12%-25%为乳腺癌,但50岁以上患者的乳头血性溢液,乳腺癌可达64%。乳腺癌原发于大导管或为管内癌者,合并乳头溢液较多。有时仅有溢液,而触不到明显肿块,可为管内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但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管内乳头状瘤恶变、乳头湿疹样癌亦可伴有乳头溢液。乳腺癌的溢液多见于单侧乳房的单个乳管口,溢液可自行溢出,亦可挤压而被动溢出,其性质多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3)乳头和乳晕改变
癌灶侵及乳头或乳晕改变时,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人乳晕下。乳头糜烂、结痂等湿疹样改变常是Paget病的典型症状。
(4)局部皮肤改变
根据乳腺癌病期的早晚可出现不同的皮肤改变。一些部位浅在的早期癌即可侵犯乳房悬韧带使其挛缩,或肿瘤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外观凹陷,酷似酒窝,临床称为"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呈"橘皮样变"。肿瘤侵入皮内淋巴管,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小癌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形"铠甲样变"。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经久不愈。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呈炎症样表现,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皮肤水肿,触之感皮肤增厚、粗糙、皮温增高,酷似妊娠哺乳期乳腺炎,临床应注意鉴别。
(5)乳房轮廓改变
由于肿瘤浸润,可使乳腺弧度发生变化,出现轻微外凸或凹陷。亦可见乳房抬高,令两侧乳头不在同一水平面上。
(6)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
乳腺癌早期出现转移者,一般触摸不到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若乳房肿块具有恶性征象,同时触及的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较大,质地较硬,活动性较差,或相互融合,则说明转移的可能性大。值得注意的是,隐性乳腺癌往往以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房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
4 治疗
(1)外治法
阿魏化痞膏外敷局部肿块;鲜蟾皮外敷局部肿块。溃破后用海浮散干掺,外敷藤黄膏
(2)单验方
①当归、夏枯草各45克,桔核12克,白芷、僵蚕各6克, 丹参15克,每日1剂,煎2次分服。
②鲜天门冬30-90克,榨汁内服,每日3次。
③山慈姑、露蜂房各15克,雄黄6克,先分别研末,和匀共研, 每服1.5克,1日2次(装胶囊内服)。
(3)针灸疗法
乳腺癌常取:乳根、肩井、膻中、三阴交,根据具体病症,可增补穴位和采用补泻手法,每日1次。
(4)饮食疗法
乳癌患者宜多服宽胸利膈之品,如桔子、苹果、丝瓜、冬瓜、罗卜等。
①菱角肉60克,薏苡仁30克,绿茶1.5克。菱角肉切片与薏苡仁加水同煎,沸后30分钟,加绿茶泡10-15分。 每日一剂,分3次服。
②海藻250克,白酒500毫升。将海藻切段,白酒浸泡5-7天,少少饮之,每日饮3-5次。
(5)气功疗法
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体质、病情、环境来选择一些气功功法进行锻炼,如十二段锦、太极拳、练功十八法、二十四节坐功法等。
5 预防与护理
(1)对于乳岩高发年龄期的妇女应定期进行乳房的自我检查, 一旦怀疑有肿块,应立即就诊是预防乳腺癌的关键。
(2)畅情志:情志不畅足以使乳腺癌病情加重,所以调畅情志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节饮食:乳腺癌病人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辣肥腻之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