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必须清净心才可以见么?佛现前,清净人可见,不清净人不可见么?
展开全部
后面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是则名曰:香光庄严.....”
如上,这里的“见佛”,不是见到佛的报身:真金色,三十二相.....而是见法身佛:开悟明心。
因为时时刻刻想着佛,犹如远游的儿子思念父母。这样忆念下去,就总有一天会在无需借助方便善巧(比如参禅等方法)的情况下开悟明心。这就是忆念佛的功德(不假方便的“假”,是“借助”的意思:假借;“自得心开”,是“自然而然开悟明心”的意思)。
接下来,大势至菩萨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往生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由此结束《念佛圆通章》。
直译如下:
我在因地的时候,就是这样以忆佛念佛之心而开悟的(无生忍,是悟后的功德受用)。所以今天我在这里用这个法门,摄取念佛人往生净土(往生之后,迟早必定开悟)。佛现在问:哪一种方法能令人圆满通达成佛之道?我没有什么选择:我认为:制心一处,六根不去攀缘万法,只剩下忆念佛的这个清净的念头,由此修得念佛三昧。这是第一善巧的法门。
如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被纳入“净土五经”。是修净土法门的五部根本经典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通篇讲“忆佛念法”:不是出声诵出佛号,甚至不是默念。而是在没有语言文字及佛的形象的情况下,思念佛的念头一直持续(净念相继)。当然,除非睡着或者专注于别的事的情况下才暂时不再“净念相继”。所以还是需要功夫的。
但是,如果是第一次远离家乡的人,思念父母家乡的念头很强烈,挡也挡不住;热恋中的人思念情人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苦思念,念头挡也挡不住。可是,又都不会口中诵念父母家乡情人的名字。这才是《圆通章》所说的念佛。大多数人都不会对阿弥陀佛有“这样深的感情”。忆佛的念头很难“犹如泉涌”,挡也挡不住。很难做到“净念相继”。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而得往生”“唯大福德始念佛”-------普通的念佛法门已经是这样,何况甚深微妙的“无相念佛”。所以,建议修学者先和佛“培养感情”:多看看讲述阿弥陀佛或者其他佛如何慈悲的经典,多想想佛无始劫以来为了我们做出的牺牲(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身处):这算是念佛法门所需要的“善根”“福德”吧。
如上,这里的“见佛”,不是见到佛的报身:真金色,三十二相.....而是见法身佛:开悟明心。
因为时时刻刻想着佛,犹如远游的儿子思念父母。这样忆念下去,就总有一天会在无需借助方便善巧(比如参禅等方法)的情况下开悟明心。这就是忆念佛的功德(不假方便的“假”,是“借助”的意思:假借;“自得心开”,是“自然而然开悟明心”的意思)。
接下来,大势至菩萨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往生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由此结束《念佛圆通章》。
直译如下:
我在因地的时候,就是这样以忆佛念佛之心而开悟的(无生忍,是悟后的功德受用)。所以今天我在这里用这个法门,摄取念佛人往生净土(往生之后,迟早必定开悟)。佛现在问:哪一种方法能令人圆满通达成佛之道?我没有什么选择:我认为:制心一处,六根不去攀缘万法,只剩下忆念佛的这个清净的念头,由此修得念佛三昧。这是第一善巧的法门。
如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被纳入“净土五经”。是修净土法门的五部根本经典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通篇讲“忆佛念法”:不是出声诵出佛号,甚至不是默念。而是在没有语言文字及佛的形象的情况下,思念佛的念头一直持续(净念相继)。当然,除非睡着或者专注于别的事的情况下才暂时不再“净念相继”。所以还是需要功夫的。
但是,如果是第一次远离家乡的人,思念父母家乡的念头很强烈,挡也挡不住;热恋中的人思念情人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苦思念,念头挡也挡不住。可是,又都不会口中诵念父母家乡情人的名字。这才是《圆通章》所说的念佛。大多数人都不会对阿弥陀佛有“这样深的感情”。忆佛的念头很难“犹如泉涌”,挡也挡不住。很难做到“净念相继”。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而得往生”“唯大福德始念佛”-------普通的念佛法门已经是这样,何况甚深微妙的“无相念佛”。所以,建议修学者先和佛“培养感情”:多看看讲述阿弥陀佛或者其他佛如何慈悲的经典,多想想佛无始劫以来为了我们做出的牺牲(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身处):这算是念佛法门所需要的“善根”“福德”吧。
展开全部
唯水清而静则现,水浊而动则隐。月固无取舍,其不现者,由水昏浊奔腾,无由受其影现耳。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至诚,与贪瞋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印光法师《初机净业指南序》
(一)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声闻断见思,乃相似之清现。菩萨在内凡位,从初信至七信,亦与声闻同。八九十信破尘沙,证法空,何可云破法空乎。初住即破无明,证法身,此分证位之初位。至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等觉,乃分证位之后位。分证位,凡佛所证者,皆证之,但未圆满究竟证耳。)四十一位,乃分证之清现。唯佛方为究竟清现。且即一位中,尚有无量无边浅深之不同。譬如外国人到中国,一到中国界上,即可云已到中国。而从兹尚有数千里之途程,方可到中国京都。在汝意既云到,即无所谓途程。既未得道,说清现便成错谬。且于仗佛力带业往生之事相违。其咎在汝好充通家,非莲池大师所说有不恰当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一)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声闻断见思,乃相似之清现。菩萨在内凡位,从初信至七信,亦与声闻同。八九十信破尘沙,证法空,何可云破法空乎。初住即破无明,证法身,此分证位之初位。至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等觉,乃分证位之后位。分证位,凡佛所证者,皆证之,但未圆满究竟证耳。)四十一位,乃分证之清现。唯佛方为究竟清现。且即一位中,尚有无量无边浅深之不同。譬如外国人到中国,一到中国界上,即可云已到中国。而从兹尚有数千里之途程,方可到中国京都。在汝意既云到,即无所谓途程。既未得道,说清现便成错谬。且于仗佛力带业往生之事相违。其咎在汝好充通家,非莲池大师所说有不恰当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金刚经》中有一首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说,“无色声香味触法”的开了悟的圣人才能见佛。
其实,刚开始读经修行的人,对某一段经文不理解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去深究,只管一门心思按照经文教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去做就行了,一直修到“得三摩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一切都明白了。
其实,刚开始读经修行的人,对某一段经文不理解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去深究,只管一门心思按照经文教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去做就行了,一直修到“得三摩地”这个境界的时候,就一切都明白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他来了...你也见不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楼主你这是自问自答啊.叫我们怎么回应..╮(╯▽╰)╭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