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名人怎么写作文

 我来答
乖乖甜甜7
2013-12-06 · TA获得超过6.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0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07万
展开全部
1、家乡的名人奶奶
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那些战斗英雄、劳动模范,或是作家、画家、企业家、科学家,还有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的奶奶。
奶奶六十来岁,个子不算高。脸上布满了皱纹,一笑起来皱纹就更深了。虽然奶奶长得并不出众,可她扎出的扫把却个个漂亮得很。
奶奶每年都要种扫把苗子用来扎扫把,因为每年总是有一些人找奶奶帮他(她)们扎。还有一些人也想学,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教她,直到把她教会为止。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你奶奶这手艺是跟谁学的?”其实,奶奶的这个手艺并不是跟谁学的,而是她看别人扎,她自己也很好奇,回家自学的。后来慢慢就学会了。
其实,做扫把也不是很难。先把扫把苗子晒干,种子去掉,再把它的外皮剥掉,用锤子把杆子锤开,然后用绳子把它扎成扫把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一点,一定要扎紧,否则很容易散掉。
有一次,我跟奶奶在聊天。我突发奇想,问:“奶奶,你刚开始学扎扫把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呀?”奶奶说:“有啊。”我说:“那你给我说说吧。”奶奶说:“好。有一天,我正在扎扫把,突然,用东西把杆子梳开的时候,那东西上面有一颗钉子松掉了。我一梳,把手都割破了。”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不学了?”奶奶说:“这点小困难算什么?我跟本就没有想过。”我说:“哦。”突然之间,我真有些佩服奶奶呢。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人”——奶奶。

2、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无锡,这里是江南鱼米之乡,并且多人辈出《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它的作者华彦钧就是我们无锡东亭小四房人。
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但由于35岁时双目先后失明,又被人称作“瞎子阿炳”。阿炳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他自幼没有母亲,21岁时。父亲又患病去世。后来,阿炳得了眼病,因为没钱看病,终于不幸双目失明。阿炳只好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艰辛和苦难。
阿炳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这也阻拦不了阿炳对音乐的追求。
阿炳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她都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间乐作品,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更是他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表面上似乎描绘无锡“天下第二泉”的月夜景色,其实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艰难生活的深沉感受,寄托了对美好的寻觅和向往。
那乐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旋律优美动人,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韵味。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二泉映月》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如今,《二泉映月》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甚至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到太空播放,传递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阿炳还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抗战时期,日冠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也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汗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无不叫好。
在无锡惠山黄公涧旁,坐落着阿炳的墓。墓前有着一尊阿炳的铜像,只见阿炳头戴毡帽,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背上背着一只琵琶,手里还拉着二胡。他微闭双目,仿佛正沉醉在《二泉映月》哀婉动人的旋律中。
啊,阿炳,你是我们无锡永远的骄傲!作为一名无锡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你的音乐使我感觉在梦幻之中,使我听到了你的倾诉,叹息,悲哀,辛酸和怒号从弦上流出的悲伤啊,成为了中华民族百年不朽的千古绝唱!

3、家乡的名人
要说起我家乡的名人,那可是数不胜数啊!
一说出来,那都不是等闲之辈,不信,我几个给你听听。
马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音乐作品,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画家李可染生前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还有项羽,刘向等等。怎么样,这些都是名人吧!不过他可比这些都要出名,那他是谁呢?他就是汉高祖——刘邦。徐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汉高祖的故乡,刘邦出生颇有神话色彩,传说汉高祖之母避雨于桥遇龙而孕,其受娠地龙雾桥就在今天丰县城东北的梁楼村。汉高祖儿时避乱迁到沛城以北三里左右的地方落户。故当地有“丰生沛养汉高祖”的说法。
高祖十年,汉高祖亲征平叛而归,途经沛县故里,在沛宫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还挑选了一百二十名青少年,组成合唱团,以助酒兴。酒酣之时,汉高祖击筑高歌,自赋诗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儿童亦随之唱和。歌罢,高祖挥剑起舞,万分伤感。对沛县父老说:游子思故乡,我虽定都长安,但百年之后我的魂魄还要回归故里。高祖离沛后,沛人为显扬帝威,请金石良匠将《大风歌》摹刻上石,并筑百尺高台,立碑于台上。《大风歌》碑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书,历经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流传至今。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刘邦。

4、家乡的名人
在我的家乡,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他曾经是大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保安,但他从小就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几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努力,从大都市回到家乡,历经了许多次失败,最后靠养鸡致富,他,就是我的大伯。
大伯的养鸡场离村子不远,进入养鸡场,映入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小鸡,成千上万的白色小鸡就像给养鸡场的地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只见大伯和他的助手一把鸡饲料倒下去,小鸡们都来争抢,好不热闹。
听奶奶说,大伯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使他走上养鸡致富的道路的。当时,大伯是一位不起眼的保安,一次他下班后到他的一个朋友家去玩,这位朋友办了几个养鸡场,专门养殖饲料鸡。很快,大伯发现养鸡收入丰厚,因此,就萌生了养鸡的念头。从那时起,大伯一边上班,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到养鸡场学习养殖技术。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终于把技术学到手。于是大伯就辞去保安工作,拿出多年打工的积蓄,东凑西借,投入5万元,建立了两个养鸡场,可是好景不长,这不,就当大伯第一次养鸡时,全国遭受禽流感,结果把本钱全赔了进去,还欠了一大堆债务。可大伯身上有着不屈服命运的志气,他毫不气馁,他白天在养殖场上忙忙碌碌,晚上又在台灯下读书,还把饲养的鸡全部注射了疫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伯的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如今,大伯招收了5个返乡农民工专门负责养鸡场的喂料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户农民来向他买鸡苗,请教养鸡技术,大伯都毫不犹豫地传授给他们。
这就是我的大伯,一个远近闻名的“养鸡大王”。
⭐ 安心
2013-12-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8万
展开全部
把你们家乡的比较出名的人这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hexin5
2013-12-06 · 超过2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5.4万
展开全部
你家哪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