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8-04-13
那么究竟脚后跟痛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处理呢?
脚后跟痛是哪些原因导致的呢?
脚后跟痛的原因有很多,不过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炎症”,这里的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
1、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2、足底部筋膜炎
足底部筋膜炎引起的脚跟痛很常见。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刚行走时疼痛加剧,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会加剧。
3、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
4、跟骨后滑囊炎
一些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脚后跟痛该怎么办?
脚后跟痛首先要到医院去确诊,没有确诊盲目的去处理肯定是不行的。做不到对症下药,这样的治疗无异于缘木求鱼。
如果确诊是由于无菌性炎症疾病导致的,那就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果仅仅是由于过度使用脚导致的,那你不妨试试这些方法:
1、换用合脚的运动鞋
一双合脚的运动鞋可以有效的减轻自身体重对脚后跟产生的压力,可以买双专用足跟垫,垫高脚后跟,让周围肌肉和韧带放松,疼痛也能缓解。
2、劳逸结合
脚后跟痛除了要避免负重之外,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者运动,要给脚跟部缓解疲劳的时间。
3、冷敷热敷
剧烈运动或运动损伤后及时冷敷,恢复期(受伤后48小时)适当的热敷,又能有效地缓解疲劳,降低疼痛的程度。
4、坚持锻炼
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力,但是不要在坚硬的地面上,可以在松软的地面上,例如:赤脚在沙地上、橡胶跑道等。
如若喜欢小编的文章,请各位看官们在右上角关注区手动关注一下,小编将每天送上最新最好看的新闻!
通常,足跟部的软组织劳损和骨刺的形成并不一定就会引起足跟痛发生。许多时候是在劳累、寒冷、潮.湿、久站、奔跑、身体超重、走不平的路、穿不合适的鞋等诱因作用下,肌腱韧带即会发生慢性反复损伤而产生无菌性炎症,出现渗出、水肿、粘连或滑囊形成,局部压力增加,于是引起疼痛、跛行。造成足跟痛的其他原因还有:跟骨骨折、跟腱滑膜炎、跟骨骨膜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跗骨窦软组织劳损、跟骨结核、肿.瘤等。
足跟痛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影响人们的行动和生活质量,提醒中老年朋友及早作好防护,远离足跟痛。
鞋靴适宜外出宜穿宽松柔软、轻便舒适的鞋靴,在家应穿富有弹.性的拖鞋。买鞋时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鞋底厚些、不能太软,鞋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并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足跟韧带的拉力,减轻摩擦,以保护足跟。
避免外伤时刻注意不让足跟受到外力侵害,不让足跟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取改变站姿的方法,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过大的力量。如果发现脚跟疼痛,就应该及时调整充分休息。
注意补钙中老年人应进食含有充足钙质的食品,并不时地晒晒太阳,防止骨质疏松和跟骨骨刺生成。
不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骨刺的发生与足跟痛并无绝对的关系。许多长骨刺的人,并没有任何症状的,以上病人过去经常经局部注射类固醇,口服非载体消炎药,症状均可缓解,但反复,且可能会有潜在副作用,目前治疗主要在改变走路姿势、调整鞋子、功能锻炼为主。其中功能锻炼作为基础治疗非常重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可以外敷贴剂赵
氏
养
生
膏
贴,直接敷贴于患处,通过药力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快速起到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等作用,刺激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之目的。
老年人因足跟痛就诊的比较多,而且女性患者较为常见。足跟痛好发于足跟的底部以及后部承重的部位。足部长期承受人体重量及各种运动的负荷,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韧带退变松弛,或不当的长期过度运动,足部韧带的附着点容易引起慢性的累积性劳损和相应部位的骨质增生,从而产生疼痛症状,跟骨最常见。X线侧位片可见跟骨的跟腱和跖腱膜附着部位有尖形或钩形骨性突出,大小不等。治疗方法主要应减轻局部负担,调整脚部受力,最好穿有弹性的鞋如旅游鞋,或应用“护跟”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治宜宜肝健脾,疏通经络,祛寒以除湿,和血以止痛。
1:处方: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
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
疗效:用药5天见效,有效率达100%
2:内服处方:熟地25克,牛膝、木瓜、杜仲、枸杞、归尾各9克,汉防己、炙甘草各6克,肉桂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
外洗处方:皂角60克,人发16克
用法:药用水煎,去渣取液,浸泡患处,日两次,浸后用三棱针在患足后跟正中线,红白肉际处扎2.6-3.3厘米深,捻转留针30分钟,日1次
疗效:内外兼治3-5天,有效率达100%
足跟痛的保养方法有:1、休息;2、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3、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5、功能锻炼。
治疗方面:1、理疗;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3、局部封闭治疗;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