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会产生自杀的想法?

 我来答
名为张小红d4
2014-10-21 · TA获得超过24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2.2万
展开全部
1学校方面。表现为承受不了学校教育的严重压力。如学习跟不上、成绩不理想、考试不成功等,都能成为中学生自杀的诱因。我国各级学校升学考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压力,学校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同学间的互相攀比,加上升学考期间的紧张和疲劳,一旦落榜未考取或只考入一般学校,随之而来的是种种责难,使某些考生难以承受而走上自杀的绝路。平时由于学习压力过重而轻生自杀的,一各地也进有发生。某地一中学有4名14-16岁的学生,平时关系极好。其中的两位女学生成绩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她俩请另两位同学一起到公园谈天,这两位女学生说做人没意思,不如死了干净,晚死不如早死。另两位同学受到感染,产生共鸣。随后,4人暗暗准备钱物等,欲去深山老林自杀。她们的反常举动被老师发现了,经过大量工作,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2其他方面的社会因素。有的早恋挫折后无法忍受而自杀,由于初中学生不够成熟,早恋中容易变迁,有的初中生经受不了被对方拒绝的挫折,从而引发轻生。有的没考取高中,在自谋职业过程中,感到前途渺茫,无脸见人,导致自杀。有的在电视、电影中有关自杀内容的影响下,产生了感染和模仿的倾向,由此萌发了自杀的念头。总的来说,社会环境的自杀诱因是来自多方面的。 3精神障碍方面。在过去早期的自杀研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每个自杀的人都有精神病,现代学者指出这是荒谬的说法。但是,在青少年自杀者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是患有精神病的。抑郁性精神病多见于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也可偶见自杀行为;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自杀危险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些都是由于精神障碍因素引发的自杀行为。因为精神病人感到生活特别空虚和无望,所以自杀的危险性大常人。当然,这类自杀行为明显是与精神病理原因密切联系着的。 3、青少年自杀的心理自杀心理的研究有自己的特殊性,它主要依据的是自杀死亡者的有关表现和材料,有比较少的机会能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进行探索。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1)认识方面。一项关于中学生对自杀行为认识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与高中生对有关自杀的看法差别不大,都认为自杀比什么都能使父母悲伤(初中生为78%,高中生为80%);生命不是自己的(初中生为50%,高中生为60%);自杀是因社会的矛盾和复杂性而产生的(初中生为54%,高中生为47%);对将来抱有希望的人不会想什么自杀(初中生为53%,高中生为52%)。多数学生的想法是,自杀在谁身上都可能发生,即使发生也是无奈的事情。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总是以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当然,他们会预计到,别人对自己的自杀可能不理解,会有种种看法,但是在些时此地,他们自己确信选择自杀的合理的。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周围的人觉得自杀的青少年十分愚蠢,责怪自杀的想法太糊涂了,但是,采取自杀的青少年本人往往自以为这是最好的选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严重的痛苦使他们产生了片面的、绝端的认识。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是缺乏精神力量的结果。一些青少年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念日趋淡薄,而新的社会主义的激励人心的道德价值观念又非常缺乏。当然这并不是责怪他们,社会、学校、家庭对此都负有责任。可结果是由于他们缺乏精神力量,一旦身处痛苦境地时,就无法从痛苦中解救自己,也无法在失望中看到生命具有的积极意义,于是更强烈地为自己痛苦陷入绝望,这种循环加剧的绝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自杀行为。 (2)情绪、情感方面。显而易见,自杀的青少年的情绪决不是积极的、愉快的。因为在积极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下,绝对不可能发生自杀行为。通常,青少年自杀者具有严重的消极情绪,如极端的失望、孤独、焦虑和育苦等。这不同于一般的消极情绪,过几天或一段时间后就会解脱,而是已经达到无法摆脱的绝望的地步,因而这是一种危险性情绪,正是由此才导致了自杀行为的。我国近几年陆续出现了关于青少年学生自杀的报道和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可以乍出,一些中学生内心十分痛苦,感到缺乏理解,生活的压力太大,分数的压迫、考试的威逼、家长的训斥、老师的不满、社会上的诸多不快……。这样,自杀就成了一些青少年学生摆脱痛苦的消极方法。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即是在情感情绪突发的情形下,轻率地自杀。如在中学生自杀中,有的女学生为抗议父母不给她买一条彩裙而自杀。还有一位农村中学生因个子小,他母亲劝他不要骑自行车,他一意孤行地要骑车,对母亲的劝阻十分气愤,竟然服下大量农药而自杀。这类冲动性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自杀前也谈不上什么明显迹象。 从社会性情感来看,企图自杀的青少年已经丧失了生活的热情,同时,又割断了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当然,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满怀悲愤,甚至心中充满着某种仇恨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常说某些青少年学生的自杀是抱恨而死的.4 一份关于青少年自杀的资料 (3)意志和动机斗争。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实施,表示他们失去了生存的意志,已经没有勇气和力量来战胜压力和痛苦了。同时,采取走向死亡的决定是一种意志行为,他们立下了自杀的决心,显示出死亡意志已经形成。在失去生的意志、形成死的意志的过程中,青少年自杀者是进行了剧烈的动机斗争的。那时候,他们的痛苦是极其深重的,这种痛苦的强烈程度远远超过了他们求生的欲望。在生的欲望与死的欲望的斗争过程中,结果是死的欲望战胜了生的欲望,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形成了自杀的动机。 (4)性格类型。虽然性格类型并不决定青少年自杀行为,但是青少年自杀行为与性格类型又有一定的关联。因为,我们常把性格分成内倾型。性格倾向于内部即内倾型的人,一般表现为沉静、谨慎、多思、孤僻、反应绘缓慢、适应环境困难;性格倾向于外部即外倾型的人,一般表理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从上述两种性格类型的具体表现来看,应该说内倾型人格影响自杀的因素的较为明显的。但是,青少年的性格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中学生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一定的环境和事件中,他们的性格会发生变化。正是因为这个道理,外倾型性格的人也不是不可能自杀的。如前面提到的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名15岁初三女生的自杀行为,以具体情况来看,该生显然不是属于内倾型的性格,有可能接近于外倾型的性格,但是在突然事件面前,她无法摆脱内心痛苦,结果就选择了自杀。所以说,青少年的性格类型又不能完全决定是否会产生自杀行为。 (5)青少年自杀的感染性。有一种集体性的自杀,也叫扩大性自杀。如上面讲的4个学生一起去自杀,这就是典型的集体性自杀。在这一事件中有的学生本来就存有自杀的意图,而有的学生本来并无自杀念头,而是在别的人的自杀意图的感染、影响下,才产生了自杀行为。这表明,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感染性、从众性。
LC595523628
高粉答主

2021-06-29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自杀的这个字眼在任何时候听起来都是沉重悲伤的字眼,青少年自杀是非常令人悲痛惋惜的悲剧,自杀在中国仅此与脑溢血、癌症、呼吸系统病变疾病以及意外死亡。青少年自杀更是在新闻报道上经常见到。

1、人际关系: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以前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行为习惯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于是相处过程各种不适应和纠葛,导致了压抑和人际压力。被隔离和孤立都是极其痛苦和难以忍受的。

2、专业不满意:专业的选择不是自己喜欢和能力范围内的,有些是父母的要求和安排,有些是因为社会的期待和发展,但自己无法无法完成和好无兴趣,导致压力的形成。

3、学习压力大: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中学有极大的不同,依赖自身的自主和主动学习,如果以前缺乏这样的学习习惯,那么就可能造成无法适应,导致压力过大。

4、家庭条件:家境贫寒,在那个阶段都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包括坏境和人际交往,而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人也极易自卑,导致不自信,没有朋友等。

5、情感问题:青少年阶段本身就充满了矛盾,稚气与成熟需要共生,初尝爱情滋味,但冲动,缺乏稳重,所以常常会很冲动的处理问题又或者承受不住失败带来的伤害。

6、就业问题: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出来,高不成低不就,工作更是难找,且青少年尚未清楚未来的方向,还在摸索阶段,此时,就业也会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鹿空空eaaad
2020-04-09 · TA获得超过19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3
采纳率:32%
帮助的人:25.7万
展开全部
现实生活与自身意愿相违背,感到了生不如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落幕vvvv
2020-02-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6
展开全部
家长?学习?老师?生活?我个人觉得每种形形色色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有自杀的想法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