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朱元璋如何从社会最底层奋斗到最顶

 我来答
无彳亍浪子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1.4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147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3492万
展开全部
在中国古代,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要吃过怎样的苦,走过怎样的路,经历怎样的磨难,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最终创建一个帝国?这样的人,几千年来,有,且仅有一个——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网友@jiangxinzou有着这样的启迪,他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朱元璋就是这样有准备的人,善于把握机会,牢牢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有利的平台,发展壮大自己,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穷苦青年的悲惨时光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而生活在元末暴政下的他,从生下来就开始经历悲惨的时光。
  朱元璋家祖上虽然人丁兴旺,却也无法承受统治者的剥削,根据元朝政府规定,每家都有固定户籍,朱家就是“淘金户”,这样不得不迫使朱家背井离乡。
  纵然如此,老天还嫌朱元璋不够惨,在宜昌大瘟疫中,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几乎同时病逝。所谓“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但事非经过不知难,家人死无葬身之地,让朱元璋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此时没有大的志向,只图有口饭吃,于是他便迎来人生中的第二个角色,在寺院里当了一个小沙弥。不承想,不久就闹饥荒,庙里也断粮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朱元璋就离开寺庙,成了一个四处要饭的游方和尚。
投奔义军成了有志青年
  在乱象四起的时代,农民起义如燎原星火,迅速在大江南北蔓延开来,而此时的朱元璋,仍然在皇觉寺里过着平静的僧侣生活,从现实情况考虑,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任何打算。
  朱元璋只觉得有口饭吃就可以活下去,而起义就是造反,造反就有可能掉脑袋,何必呢?没想到一封儿时伙伴的来信,彻底颠覆了他的想法。
  朱元璋小时的玩伴叫汤和,他在信中告诉朱元璋,自己参加义军了,手下还管着千把人。他劝说朱元璋来投义军……自此,一个佛门弟子,从此踏上了“逆袭之路”。而“让人人有饭吃”逐渐成了他的志向。
文艺青年的“理想国”
  公元1368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朱元璋在从底层爬上来的过程中,吃了太多的苦,见过太多的黑暗面,这或许成了他日后改造社会的强大动力。朱元璋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苛的针对贪污的法令——贪污八十贯钱就立即绞死的酷刑。
  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这位“文艺青年”想建立一个“万世不用更改,子孙只用按套路出牌”的“理想国”,然而,最终一切却都在朱元璋去世之后烟消云散。
  但朱元璋还是创建了一整套健全完备的社会制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方面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绵延至今。
  史上最励志的奋斗故事
  从放牛娃,到小和尚,再到投身义军,直至开创了一个王朝,朱元璋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传奇。他的个人经历是传奇的,更是励志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学习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取得成功的经验呢?
  《百家讲坛》持续讲解朱元璋已近半月,和往常的历史人物不同,主讲人商传把朱元璋当做一个励志人物来讲,一大批观众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或者非历史爱好者,都成了朱元璋的粉丝。
  “皇帝有那么多,有哪个像老朱那样一步步从社会最底层奋斗到最顶层的啊,太励志了。”和网友@lisa1201一样,许多观众都把朱元璋当做了“史上最励志的奋斗典型”。
  网友@jiangxinzou有着这样的启迪,他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朱元璋就是这样有准备的人,善于把握机会,牢牢抓住机会。充分利用有利的平台,发展壮大自己,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朱大大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真言给我启发挺大,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他就是靠着这些才逐步强大,成功地打败了所有的对手。”网友@六六的溜溜说。
朱元璋性格:不甘为人下
一个贫寒家庭出身的人,想出人头地必须先取得心理上的优势,让自己的心“站”起来,而不是“跪”下去。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他的命运是“跪”着的,但是,他的心灵却从来没有“跪”下过,始终“站”得笔直笔直。
  元末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濠洲钟离(今安徽凤阳),小名叫重八。长大后才有了正式名字,叫兴宗,后改为朱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从小聪明过人。父母对他格外喜欢,送他去念私塾。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只读了几个月就退了学。七八岁时,为了生计,他就为地主刘德家放牛。在放牛的日子里,他结识了不少童年伙伴,如徐达、周德兴、汤和等,后来这些人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朱元璋小的时候虽然家贫,但是有不甘为人下的性格。王文禄《龙兴慈记》中记载:小时候他替地主放牛羊时,小伙伴们都听他调遣,大家经常在一起玩的游戏是装皇上。朱元璋光着脚,把棕榈叶子撕成细丝,挂在嘴上当胡须,找来一块破水车板顶在头上当皇冠,要求小伙伴们排成一行行的,整整齐齐地向他三跪九叩头,并三呼万岁。
朱元璋创业三式
1.高筑墙,先在一个领域里做到极致高度,像袁隆平种水稻的水平让别人无法逾越;
2.广积粮,让自己经历更多,如徐霞客、马可波罗行走天下,开阔更多视野和专业知识;
3.缓称王,戒骄戒躁,开源节流求发展,最终不急于求成便能大成。
朱元璋戒奢
朱元璋是一位从贫苦人家成长起来的开国皇帝,深知一粒一粟来之不易。因此,朱元璋当了明朝的皇帝后,倡导勤俭节约的风尚。
  明皇宫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所以明皇宫投资小,规模小。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大臣们建议他扩建皇宫,好好装修一下。朱元璋立即拒绝了,他不仅没有扩建和装修宫殿,还让人在皇宫的墙上画了一些勤俭节约的图画,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本。
  按惯例,皇帝用的车舆、器具等对象都应该用黄金来装饰。可是,当工匠们开始施工时,朱元璋下令全部以铜代替。主管的官员诧异地说:“大明朝再穷,也不差这一点钱呀!”朱元璋严肃地说:“这不是差不差钱的事,这可是涉及到民风政风的大事。你们想:寡人用金,大臣们就可能会用银,再下面的官儿就可能会用铜。这样,全国有多少官吏,需要耗费多少钱财呀!”
  朱元璋勤俭节约还从身边的人抓起。古时候,皇帝们都是有三宫六院72妃的。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要吃好的,穿好的,那可是一大笔开支。朱元璋当了皇帝,尽量削减嫔妃们的数量。不仅如此,他还在后宫倡导勤俭之风。马皇后是他的第一夫人,却常常穿旧衣服。即使破了,也要缝补一下,继续穿。不仅如此,遇到灾荒,朱元璋带领后宫嫔妃,吃野菜,吃窝窝头,以此来体验民间之苦。
  为了更加规范,朱元璋对各级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节俭要求。特别是对公交车配备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员乘坐轿子,在京四品以下和在外官员必须骑马,而七品以下的官员只能骑驴。如果超标“用车”,一律斩首示众。官员们以为朱元璋在给他们开玩笑。一次,一位从元朝过渡来的四品官员离开京城办案,偷偷地坐了一次轿子。谁知恰恰被朱元璋派出的锦衣卫逮了个正着。朱元璋毫不含糊地把那位超标用“车”的官员处死。自此,再也没有人敢超标用“车” 了。
  朱元璋经常对大臣们说:“勤俭兴邦,奢侈亡国。现在,天下初定,老百姓就像是一只刚会飞的鸟。官员们奢侈,就会去拔鸟的羽毛。这样,国家就会灭亡!”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