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4分)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题1:首联中“

小松(4分)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题1:首联中“刺”字用得特别传神,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小题2:这是一首寓意深长... 小松 (4分)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题1:首联中“刺”字用得特别传神,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小题2:这是一首寓意深长的托物讽喻诗,请结合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2分) 展开
 我来答
状逗翎4323
推荐于2016-07-22 · 超过7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小题1:一个“刺”字,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2分)
小题1:三四两句的议论,是作者借“小松”来哀叹自己,讽刺社会对人才的成长缺乏关注与培养。(2分)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炼字时一定要坚持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分析“刺”的表达效果,结合诗歌中小松的特点以及小松的形象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鉴赏语句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解答此题时,先确定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方法,然后根据方法分析效果,最后写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即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