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亿万年前,没有人造火光 ,飞蛾完全靠天然光源日光、月光 或星光指引飞行。由于太阳、月亮、星星距离地球都很远,它们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照到地球上可以认为是平行直线。当飞蛾直线飞行时,它在任何位置的前进方向与光线的夹角都是一个固定值。
可是,如果光源离得很近,比如火把或蜡烛,不能再将它们发出的光线看作平行光时,飞蛾按照固有的习惯飞行,飞出的路线就不是直线。而是一条不断折向灯光光源的等角螺线或称之为对数螺线(并非阿基米德螺线),不断接近光源,最终丧命于火,即飞蛾扑火。
扩展资料:
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
南朝梁的时候,有一个少年才子,名叫到荩。他是当朝大臣到溉的孙子。到溉在朝廷是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他十分喜爱这个孙子,有时带着他到皇宫里去增长见识。
到荩十二三岁时,越发出息得叫人喜欢,每次他祖父领他到皇宫玩耍,皇帝萧衍都要把他留在身边,问长问短。有时还带着他外出游览,登上北固楼吟诗作赋。有一次他祖父到溉也一同陪皇帝游览,皇帝对到荩说:“孩子,你看这景致多美呀,你写首诗念给我听一听。”
到荩毫不为难,不假思索地就赋诗一首: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到荩一字一板地给皇帝吟咏一遍。梁武帝听了连声夸奖拍着他的头说:“你真是天下无双的才子呀,恐怕当年的曹植也赶不上你呢!”
皇帝又扭头与到溉开玩笑说道:“难怪你每次递上的奏章都那么出色,大概是你孙子替你写的吧?”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提笔为到溉题了一首诗:
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蛾扑火
推荐于2017-10-03 · 知道合伙人宠物行家
科学解释: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
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死去
【注音】fēi é pū huǒ
【注释】蛾:类似蝴蝶一样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或,比喻不顾一切地奔赴所向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