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VS2005或者2008开发wince应用程序
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12
展开全部
先说开发工具,目前用得比较多的开发工具有EVC4(SP4)、VS2005、VS2008和Platform Builder。
其中Platform Builder主要是用来定制操作系统的,虽然也支持编写应用程序,但用得相对较少。记得没错的话,它还得先编译系统,才能新建应用程序的工程。
VS2005和VS2008是微软的集大成开发工具,PB6.0就是作为VS2005的插件安装的(PB6.0目前应该是不支持VS2008)。在VS2005中,你可以编译WinCE6.0的操作系统,也可以编译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省去了切换开发环境的麻烦。
EVC4(SP4)即嵌入式的VC,使用起来基本跟VC6.0一致。
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相对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有一些特点,如下:
1. UNICODE编码。WinCE中的应用程序只能使用UNICODE编码,桌面系统则支持UNICODE和ANSI码。在移植PC端程序到设备上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2.SDK。SDK即软件开发支持包,软件开发都少不了这个,但在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中尤为重要。因为WinCE系统本身是一个非标的操作系统,它的组件特性和可裁剪性决定了不同的系统支持的API是不同的。而桌面系统相对标准,SDK的作用就弱化了。WinCE中的SDK由系统开发人员在编译完系统后,通过Platform Builder导出。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安装此SDK,并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将应用程序下载到目标平台上运行测试。一般来说,SDK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纽带,但他们之间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譬如,在硬件和操作系统都没调试好时,我们可以先用标准的SDK或者自己定制一个模拟器的SDK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等硬件和系统调试完成后再做联调。应用程序基于新的SDK编译一下,甚至无需重新编译也可运行。当然,一个应用程序在别的设备上跑得很好,但到另外一个设备上却不能工作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很多WM上的应用程序在WinCE中不能跑一样,虽然内核相同,但系统不同,支持的API也是不同的。
最后说说开发语言,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有Win32、MFC和Managed等几种方式。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使用哪一个主要看效能,开发的效能和运行的效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开发效能和运行效能应该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呵呵,跟能量守恒定律有关系么?勉强找个有力证据吧。托管代码的开发效率很高,但执行效率相对就低了。这在物资还不是极大丰富的嵌入式系统上,就显得尤为突出,实时性也得不到保证。MFC是基于Window32的一个基础类库,封装了很多Win32的API,方便开发者使用,但它也是有缺点的,似乎也没再更新。Win32是这三者中最底层的一个,编译出的程序小,没有额外的包袱,运行起来快,所以开发的难度自然就大了,代码量也很大。我们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
其中Platform Builder主要是用来定制操作系统的,虽然也支持编写应用程序,但用得相对较少。记得没错的话,它还得先编译系统,才能新建应用程序的工程。
VS2005和VS2008是微软的集大成开发工具,PB6.0就是作为VS2005的插件安装的(PB6.0目前应该是不支持VS2008)。在VS2005中,你可以编译WinCE6.0的操作系统,也可以编译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省去了切换开发环境的麻烦。
EVC4(SP4)即嵌入式的VC,使用起来基本跟VC6.0一致。
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相对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有一些特点,如下:
1. UNICODE编码。WinCE中的应用程序只能使用UNICODE编码,桌面系统则支持UNICODE和ANSI码。在移植PC端程序到设备上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2.SDK。SDK即软件开发支持包,软件开发都少不了这个,但在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中尤为重要。因为WinCE系统本身是一个非标的操作系统,它的组件特性和可裁剪性决定了不同的系统支持的API是不同的。而桌面系统相对标准,SDK的作用就弱化了。WinCE中的SDK由系统开发人员在编译完系统后,通过Platform Builder导出。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安装此SDK,并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将应用程序下载到目标平台上运行测试。一般来说,SDK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纽带,但他们之间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譬如,在硬件和操作系统都没调试好时,我们可以先用标准的SDK或者自己定制一个模拟器的SDK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等硬件和系统调试完成后再做联调。应用程序基于新的SDK编译一下,甚至无需重新编译也可运行。当然,一个应用程序在别的设备上跑得很好,但到另外一个设备上却不能工作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很多WM上的应用程序在WinCE中不能跑一样,虽然内核相同,但系统不同,支持的API也是不同的。
最后说说开发语言,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有Win32、MFC和Managed等几种方式。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使用哪一个主要看效能,开发的效能和运行的效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开发效能和运行效能应该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呵呵,跟能量守恒定律有关系么?勉强找个有力证据吧。托管代码的开发效率很高,但执行效率相对就低了。这在物资还不是极大丰富的嵌入式系统上,就显得尤为突出,实时性也得不到保证。MFC是基于Window32的一个基础类库,封装了很多Win32的API,方便开发者使用,但它也是有缺点的,似乎也没再更新。Win32是这三者中最底层的一个,编译出的程序小,没有额外的包袱,运行起来快,所以开发的难度自然就大了,代码量也很大。我们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
2018-07-29 ·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其中Platform Builder主要是用来定制操作系统的,虽然也支持编写应用程序,但用得相对较少。记得没错的话,它还得先编译系统,才能新建应用程序的工程。
VS2005和VS2008是微软的集大成开发工具,PB6.0就是作为VS2005的插件安装的(PB6.0目前应该是不支持VS2008)。在VS2005中,你可以编译WinCE6.0的操作系统,也可以编译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省去了切换开发环境的麻烦。
EVC4(SP4)即嵌入式的VC,使用起来基本跟VC6.0一致。
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相对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有一些特点,如下:
1. UNICODE编码。WinCE中的应用程序只能使用UNICODE编码,桌面系统则支持UNICODE和ANSI码。在移植PC端程序到设备上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2.SDK。SDK即软件开发支持包,软件开发都少不了这个,但在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中尤为重要。因为WinCE系统本身是一个非标的操作系统,它的组件特性和可裁剪性决定了不同的系统支持的API是不同的。而桌面系统相对标准,SDK的作用就弱化了。WinCE中的SDK由系统开发人员在编译完系统后,通过Platform Builder导出。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安装此SDK,并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将应用程序下载到目标平台上运行测试。一般来说,SDK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纽带,但他们之间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譬如,在硬件和操作系统都没调试好时,我们可以先用标准的SDK或者自己定制一个模拟器的SDK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等硬件和系统调试完成后再做联调。应用程序基于新的SDK编译一下,甚至无需重新编译也可运行。当然,一个应用程序在别的设备上跑得很好,但到另外一个设备上却不能工作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很多WM上的应用程序在WinCE中不能跑一样,虽然内核相同,但系统不同,支持的API也是不同的。
最后说说开发语言,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有Win32、MFC和Managed等几种方式。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使用哪一个主要看效能,开发的效能和运行的效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开发效能和运行效能应该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呵呵,跟能量守恒定律有关系么?勉强找个有力证据吧。托管代码的开发效率很高,但执行效率相对就低了。这在物资还不是极大丰富的嵌入式系统上,就显得尤为突出,实时性也得不到保证。MFC是基于Window32的一个基础类库,封装了很多Win32的API,方便开发者使用,但它也是有缺点的,似乎也没再更新。Win32是这三者中最底层的一个,编译出的程序小,没有额外的包袱,运行起来快,所以开发的难度自然就大了,代码量也很大。我们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
VS2005和VS2008是微软的集大成开发工具,PB6.0就是作为VS2005的插件安装的(PB6.0目前应该是不支持VS2008)。在VS2005中,你可以编译WinCE6.0的操作系统,也可以编译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省去了切换开发环境的麻烦。
EVC4(SP4)即嵌入式的VC,使用起来基本跟VC6.0一致。
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相对桌面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有一些特点,如下:
1. UNICODE编码。WinCE中的应用程序只能使用UNICODE编码,桌面系统则支持UNICODE和ANSI码。在移植PC端程序到设备上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2.SDK。SDK即软件开发支持包,软件开发都少不了这个,但在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中尤为重要。因为WinCE系统本身是一个非标的操作系统,它的组件特性和可裁剪性决定了不同的系统支持的API是不同的。而桌面系统相对标准,SDK的作用就弱化了。WinCE中的SDK由系统开发人员在编译完系统后,通过Platform Builder导出。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安装此SDK,并编写应用程序,最终将应用程序下载到目标平台上运行测试。一般来说,SDK是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纽带,但他们之间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譬如,在硬件和操作系统都没调试好时,我们可以先用标准的SDK或者自己定制一个模拟器的SDK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等硬件和系统调试完成后再做联调。应用程序基于新的SDK编译一下,甚至无需重新编译也可运行。当然,一个应用程序在别的设备上跑得很好,但到另外一个设备上却不能工作也是很正常的。就像很多WM上的应用程序在WinCE中不能跑一样,虽然内核相同,但系统不同,支持的API也是不同的。
最后说说开发语言,WinCE应用程序的开发有Win32、MFC和Managed等几种方式。对于开发者来说,选择使用哪一个主要看效能,开发的效能和运行的效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开发效能和运行效能应该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呵呵,跟能量守恒定律有关系么?勉强找个有力证据吧。托管代码的开发效率很高,但执行效率相对就低了。这在物资还不是极大丰富的嵌入式系统上,就显得尤为突出,实时性也得不到保证。MFC是基于Window32的一个基础类库,封装了很多Win32的API,方便开发者使用,但它也是有缺点的,似乎也没再更新。Win32是这三者中最底层的一个,编译出的程序小,没有额外的包袱,运行起来快,所以开发的难度自然就大了,代码量也很大。我们在开发应用程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