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 我来答
民生无小事hY
高粉答主

2019-08-28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9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5万
展开全部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采用了正面和侧面的写作方法描写聋哑青年的高超画技,这两个方面反映了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坚持不懈的品质。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描写的是一位聋哑年轻人在西湖玉泉金鱼缸边专心画画的情景,仿佛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扩展资料

《鱼游到了纸上》一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部分(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部分(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部分(9-13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画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地赞叹,一次是 作者的描写,第三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文中的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

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瘦骨侯
推荐于2016-11-16 · TA获得超过4.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302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223万
展开全部
  采用了夸张和借喻的写作方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教学好帮手
2015-05-19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751万
展开全部
严格讲鱼不可能游到纸上。鱼在水中游,又游到了纸上,就只能借助一种感觉,就是移觉。在诗的感觉中,诗人感物,联类无穷。鱼在水中游,在诗人的眼中,借助感觉之手,可以让鱼游到纸上。
移觉 修辞格——也称为通感。在现实中,人的五官各司其职。但是在感情的移注下,人的五官可以换位,可以“以耳代目”,可以“以目代耳”,可以偷换视听,可以偷换感觉。
鱼游到了纸上——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产生的。 这种修辞格就是移觉,换言之,感觉的移植。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闹钟里的小瓢虫
2015-05-19 · TA获得超过10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7万
展开全部
您好,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
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anjianhua321
2015-11-03 · TA获得超过14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6.4万
展开全部
拟人的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