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垛楼是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的一个村子。当年焦裕禄在兰考县任县委书记的时候,曾经树立了四面红旗: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也就是说,当时的赵垛楼村以有干劲闻名。但是,50多年来,赵垛楼村却并没有摆脱贫困。
近几年,赵垛楼村一直在寻找脱贫致富的方向。
第一面红旗:赵垛楼的贫下中农在7季基本绝收以后,冒着倾盆大雨,挖河渠,挖排水沟,与暴雨内涝搏斗,1963年秋天,这里一连下了9天暴雨,他们却夺得了好收成,卖了8万斤余粮。
第二面红旗:韩村是一个只有27户人家的生产队。1962年秋天遭受了毁灭性的涝灾,每人只分了12两(当时的秤是16两1斤)红高粱穗。在这样严重的困难面前,生产队的贫下中农提出,不向国家伸手,不要救济粮、救济款,自己割草卖草养活自己。
他们说,摇钱树,人人有,全靠自己一双手,不能支援国家,心里就够难受了,绝不能再拉国家的后腿。就在这年冬天,他们割了27万斤草,养活了全体社员,养活了8头牲口,还修理了农具,买了7辆架子车。
第三面红旗:双杨树的贫下中农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雷打不散,社员们对鸡蛋卖猪、买牲口买种子,坚持走集体经济自力更生的道路,社员们说:“穷,咱穷到一块儿;富,咱也富到一块儿。”
第四面红旗:秦寨的贫下中农社员,在盐碱地上刮掉一层皮,从下面深翻出好土,盖在上面。他们深翻地的时候,正是最困难的1963年夏季,是因为村民深翻土地,抗击盐碱,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
扩展资料:
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
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总结出了整治三害的具体策略,探索出了大规模栽种泡桐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