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和家庭感情变化调查报告可以问哪些问题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5-10-29
展开全部
大学生与家庭感情变化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本次调研是为了了解大学生与家庭感情的状况而展开,同时也希望能探讨其 原因。小组对10所大学的同学展开了调查,得出了当今大学生对于家庭关系的疏离的结论。最后,通过分析,小组得出了三个原因。 前言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永恒不变的爱,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亲情是人生最珍贵的宝藏。尤其是对于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亲情对于家庭的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与家庭的情感关系也会或多或少发生一些改变。那么这一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呢?而这种变化后面有隐藏着怎样的影响因素呢? 为了了解大学生和家人沟通是否合理充分,对于家人的情感依赖的程度有多高,家人的对于孩子的情感倾述的反馈又如何,这对于他们在现实中解决问题是否有利等等一系列问题,希望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营造有利于大学生个体成长的良好环境,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其面临压力或各种应激事件时能更多的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减轻个体的负面情绪和负面影响。 调研与过程 调查方式 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见附件1和附件2),通过邮件发送的方式随机抽取了500名在校大学生,并收到了294份回复。这些回复分别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等学校。 因为是本小组成员亲自跟踪调查,同时资料来源于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大学,所以能够比较好地反映整体情况。问卷的变量主要包括三个。一、大学生的家庭信息。二、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状况。三、大学生的家庭观和感知。问卷共有18个问题,通过认真审核和整理资料后,借助了计算机准确得出了调查结果。 小组分工 本调查小组由四位同学组成。分别是杨军(10300270023,法学类)、李雪吟(10300270085,法学类)、唐玉梅(10300170166,国际政治类)、陈思婧(10300130117,新闻传播类)。 本次调查是由本小组的四位同学共同分工合作完成的,包括主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问卷的制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写作。其中,问卷设计由四人一起完成。问卷发放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其中,主体选择是小组成员在陈金华老师的指导下确定。杨军同学负责了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的问卷发放;唐玉梅同学负责了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的问卷发放;陈思婧同学负责了福建师范大学的问卷发放。在问卷收回之后,杨军同学负责了数据统计工作,李雪吟同学负责了数据分析工作。在调查报告中,陈思婧、唐玉梅两位同学负责了背景、目的叙述工作。李雪吟同学负责了主体写作工作即结果分析。杨军同学负责了数据制图工作。

结果与讨论 数据分布 (见附件2) 结果总结分析 首先,数据表明当前多数大学生依然看重于家人的关系,把与家人的联系看作一种必要。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做了调查。 从联系频率来看,在我们所调查的大学生中,51.57%的人每周和父母联系一次,36.61%的人每一两天和父母联系一次,8.66%的人每两周和父母联系一次,2.76%的人每月和父母联系一次,只有0.39%的人和父母的联系周期比一月更长。每一两天和每周与父母联系的人占总人数的88·18%,占绝大多数。因此,大学生和家人的联系频率还是比较高的。 从对与家人联系的态度来看,在家人打电话询问其情况时,65.64%的大学生感觉高兴,31.66%的大学生感觉一般,1.54%的大学生感觉反感,1.16%的大学生感觉其他。因此,大多数大学生(65.64%)是喜欢与家人联系的,绝大部分大学生(97·3%)并不反感与家人的联系。 从就业选择看,61.34%选择就业时会考虑离家的距离,38.66%选择就业时不会考虑离家的距离。 然而,从另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与家庭关系中的一些问题。 从大学生与家人联系的动机来看,22.79%的学生与父母联系的是出于思念,17.35%是为了倾诉,50.00%是为了不让家长担心,1.70%是出于家长的要求,8.16%是出于其他原因。因为思念和倾诉而与家人联系的人仅占40·14%,而占一半的人是出于不让家长担心的目的。 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特征: ①多数大学生并不把家人看作适合倾诉、有利于帮助自己解决自身烦恼的对象; ②由于思念而进行联系的比例较低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与家庭在情感上有一定的疏离。 从大学生与父母的联系过程来看,44.03%的情况是父母主动占多数,54.32%的情况是学生主动占多数,1.65%的情况是差不多。对这个问题在问卷中我们并未进行进一步的原因探究,但我们认为44.03%的父母主动占多数的情况中应该有一部分是因为子女和家人在情感上的隔阂,或者是由于子女不善于或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综合一、二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在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中,他们认为自己与家人的联系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的说来即大学生与家人的情感联系有疏离的状况。 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将就接下来的几组数据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的独立能力与意识 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6.67%认为父母因工作而顾不上自己对家庭关系没有影响,13.51%认为这样会使家庭关系疏远化,19.82%则认为这会使交流显得更为弥足珍贵。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44.94%曾经外出求学,55.06%未曾外出求学过。 对于外出求学是否为影响与家人的关系问题,46.09%的学生认为使感情更深厚,5.76%的学生认为使感情更疏远,48.15%的学生没有影响。 从上述三个问题可以看出,近半数的大学生曾经外出求学过,对于父母因工作而造成的忽略、外出求学所造成的与家人的距离等绝大多数人不认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独立能力和独立意识增强(而大学生身处异地的状况又更要求他们的独立能力和意识的增强),这是造成上述情况的重要原因。子女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可以使因为

日趋增多的如父母因工作而顾不上自己、外出求学等状况而造成子女孤单的情况减少。但同时,由于独立能力和意识的增强,子女对家庭在情感上的依赖性也降低,这是造成家庭情感疏离的原因之一。 与之对应的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农业生产特点,个人力量极其有限,农业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因此,人们与家庭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由于个人资源的有限,遇到问题时往往寻求家庭的解决。因此,传统农业社会的家庭情感也随之增强。大学生独立能力和意识的增强造成家庭情感的疏离是同样的道理。 职业结构的变迁 我们对调查问卷中的47份进行了具体的统计,在47位同学中: 15位同学的父母是农民,15位同学中,有10位经常参与家庭劳动,5位偶尔参与。 15位同学的父母是工薪阶层,其中8位同学经常和父母讨论他们的工作,6位偶尔为之,1位从没有过。9位同学的父母是个体工商业者,其中1位同学经常和父母讨论他们的工作甚至参与,5位偶尔为之,两位从不参与。5位同学的父母是工商业者,其中2位同学偶尔和父母讨论他们的工作甚至参与,三位从未有过。3位同学的父母是公务员,三位同学都偶尔和父母讨论他们的工作甚至参与。 根据我们的调查,92.75%的学生认为与父母讨论甚至参与其工作有利于家庭关系,7.25%则认为不利。而由于父母所从事职业的不同,子女与父母讨论甚至参与其工作的机会也有所不同。从我们的调查数据看来,农民和工薪阶层的子女与父母讨论甚至参与其工作的机会较多,而个体工商业者、工商业者的子女与父母讨论甚至参与其工作的机会则较少。 学习负担的加重 在参加调查的同学中,35.65%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有参加过课外辅导班或请过家教,64.35%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参加过课外辅导班或请过家教的同学中,57.94%是由于自己感兴趣,42.06%是由于家长要求。 在由于家长要求而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的同学中,43.68%有过因此而不开心的情况,56.32%没有因此而不开心过。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在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参加过课外辅导班或请过家教的人、因为家长要求而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的人以及因为家长要求而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请家教导致不开心的人在总人数中都不占多数,但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因为父母要求请家教或参加课外辅导班而使得子女不开心的情况对家庭关系应当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而这些在潜移默化中队大学生的成长都产生了影响。 在16位小学或幼儿园时期请过家教或参加过辅导班的同学中,8位家庭富裕,6位家庭小康,两位家庭贫困(考虑到地区物价差异等,以受调查者自身感觉为准)。从中我们可以推断一般情况下请家教或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孩子的家庭应当是比较富裕的。 我们认为学习负担的加重(以此处小学和幼儿园时期的课外辅导班和家教为例)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竞争的激烈化。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家长们往往不得不从小增强孩子的竞争能力和意识,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家庭家长往往更有这样的条件和意识(如上面所显示的),而承担了更多压力的子女可能和家庭产生一定的矛盾。 结论和思考 综合我们之前的调查,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总结:当代大学生依然把家庭看成一种必要,但大学生与家庭的关系的确存在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在这里来说就是大学生与家庭之间感情的疏离。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探究大学生与家庭关系的这样的变化与社会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我们此处所调查的大学生与家庭关系疏离的原因之中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