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包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这样几个基本因素,这几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党和国家、学校、家庭,客体是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丰富到任何一物、一事、一人、一理都可以在其教育过程中发挥意想不到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个工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诠释。
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七大虽然没有具体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但却从四个方面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原则与依据。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解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基本的行为规范的问题。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有区别的,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符合上述核心价值体系的四条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观念系统,是人们对现实价值体系选择和追求的观念形态,是价值取向的反映。价值观来源于社会形态的深层结构与运行关系。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有什么样的社会才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首先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政结构和发展状况的反映,也是对人们理想中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期盼。
2、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
核心价值观既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和发展状况的反映,也是对人们理想中个人发展目标和社会关系状况的期盼。也就是说,虽然“社会现实状况”——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和发展状况是一种教育,但只要事实的教育,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教育主体遵循教育对象成长规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对事实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成功矫正。事实没有完美的。
特别是“和谐、公正、发展、创新、仁爱、共享”,它们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同时又具有极其的复杂性。“近年来,有人大肆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应奉行的‘普世价值’以此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十分有害的。
如何使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需要努力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环境。价值概念和价值理论的确立,不仅始终需要有其客观基础,也需要以其真理性认识作为前提,才能具有现实性和可靠性。如果离开了事物的客观性和认识的真理性,单纯从人们的主体性甚至仅从其主体意志出发,而讲价值和价值实现,那么就有可能滑向主观唯心主义。所以舆论的引导、良好而舆论环境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价值观的形成除了对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舆论的导向作用,更主要在于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价值主体实现将外在社会崇尚的价值取向内化为自我的价值观,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同或否定,形成自我对社会价值取向。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实践平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认识真实自我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2、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