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微博引导网络舆情舆论?
2个回答
2016-12-15
展开全部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迅猛,政府高校政务微博也得到重视。尤其是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但是不成熟的政务微博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政府高校,如何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公共课题。
什么是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的特点是什么?
微薄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一条微薄的上限只有140字,这就限制了微薄的发布不可能是长篇大论,对一件事情也不可能做到完全透彻的发布。也就是说,微薄对于事件尤其是政务微薄只能够大概浅显的进行发布。不过微薄在时效性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让政府高校在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真相,发布相关信息。而这一点对于平息一些不实的信息甚至是谣言是很有帮助的,从近些年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来看,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政府发布信息渠道的不畅和滞后,导致不实信息在群体间传播。如果政府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运用微薄等相关信息发布工具引导舆论,那么对于解决群体性事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微博的现状如何?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需要指出的是,在微博用户暴涨过程中,手机微博的表现可圈可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同时,报告指出,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
政府高校官方微博使用上缺陷是什么?
从近些年来官方微薄使用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政府高校官方微薄与群众互动不够。从一些官方微薄来看,他们只是简单的发布一些政务信息,而没有起到解释,引导的作用。对与微薄上的粉丝的疑问不理不问,只知道发通知,公告。这无疑不利于引导舆论走向。在这一点上“平安北京”做的比较不错,对于一些北京市民的求助信息能做到及时的回复,对于相关信息的发布也力争平民化,采用百姓看得懂能够理解的文字来编写。这对于舆论引导将会有很好的作用。
2、政府高校官方微薄粉丝量不够,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政务微薄的粉丝量在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但是在微薄时代,粉丝的多少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政务微薄的话语权力量的。如果一个官方微薄没有人去关注,那么即使你发布信息也没有受众去关注。那么也就起不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3、政府高校官方微薄发布信息的力度不够。很多政府高校虽然有了官方微薄,但是只是一个空头名字,上面什么信息都没有。这明显就是一个僵尸微薄,挂羊头卖狗肉,不能够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这就表现了一些政府高校人员对与微薄在舆论引导上的力量的忽视。
政府高校如何利用微博引导网络舆论?
1.加强官方微薄的公信力建设。
政府高校在信息传播中应该担负起权威正确信息的发布,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政府在微博信息的发布中就应该注重正确,权威这两点。只有这一公众才会相信政府微博的公信力,那么才能够在舆论上接受政府的引导。
2.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的动态。
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政府信息发布的滞后,如果在一件关系到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事件发生后,如何在第一时间及时的将整个事情解释清楚就需要政府微薄慎重考虑。那些信息可以及时的告知公众,哪些信息涉及到政府机密都应该及时的发布出来。以免谣言、小道信息的滋生。
3.加强微博互动,做到有问必复,做到网下解决。
政府建立微博的初衷不仅仅是发布信息,更应该带动公众积极参与政策制定执行中,更应该体现微博参政的效果。公民通过微博手段进行政治参与的目标除了表达意见、提供建议外,更需要得到政府机关的明确答复,得到问题解决的明确思路,也就是说,微博参政效果的实现必须从网上走到网下,切实解决微博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微博作为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但是,如何将这种网络问政长期发展下去并且不断完善,这是摆在政府高校及政府官员面前的重要问题。总之,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在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要求,不断完善政府公共职能,我们任重而道远.
什么是微博?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的特点是什么?
微薄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一条微薄的上限只有140字,这就限制了微薄的发布不可能是长篇大论,对一件事情也不可能做到完全透彻的发布。也就是说,微薄对于事件尤其是政务微薄只能够大概浅显的进行发布。不过微薄在时效性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让政府高校在第一时间澄清事实真相,发布相关信息。而这一点对于平息一些不实的信息甚至是谣言是很有帮助的,从近些年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来看,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政府发布信息渠道的不畅和滞后,导致不实信息在群体间传播。如果政府部门能在第一时间运用微薄等相关信息发布工具引导舆论,那么对于解决群体性事件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微博的现状如何?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需要指出的是,在微博用户暴涨过程中,手机微博的表现可圈可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同时,报告指出,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
政府高校官方微博使用上缺陷是什么?
从近些年来官方微薄使用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的地方:
1、政府高校官方微薄与群众互动不够。从一些官方微薄来看,他们只是简单的发布一些政务信息,而没有起到解释,引导的作用。对与微薄上的粉丝的疑问不理不问,只知道发通知,公告。这无疑不利于引导舆论走向。在这一点上“平安北京”做的比较不错,对于一些北京市民的求助信息能做到及时的回复,对于相关信息的发布也力争平民化,采用百姓看得懂能够理解的文字来编写。这对于舆论引导将会有很好的作用。
2、政府高校官方微薄粉丝量不够,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政务微薄的粉丝量在一个什么样的数量。但是在微薄时代,粉丝的多少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政务微薄的话语权力量的。如果一个官方微薄没有人去关注,那么即使你发布信息也没有受众去关注。那么也就起不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3、政府高校官方微薄发布信息的力度不够。很多政府高校虽然有了官方微薄,但是只是一个空头名字,上面什么信息都没有。这明显就是一个僵尸微薄,挂羊头卖狗肉,不能够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这就表现了一些政府高校人员对与微薄在舆论引导上的力量的忽视。
政府高校如何利用微博引导网络舆论?
1.加强官方微薄的公信力建设。
政府高校在信息传播中应该担负起权威正确信息的发布,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说,政府在微博信息的发布中就应该注重正确,权威这两点。只有这一公众才会相信政府微博的公信力,那么才能够在舆论上接受政府的引导。
2.及时更新相关信息的动态。
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政府信息发布的滞后,如果在一件关系到社会各个阶层利益的事件发生后,如何在第一时间及时的将整个事情解释清楚就需要政府微薄慎重考虑。那些信息可以及时的告知公众,哪些信息涉及到政府机密都应该及时的发布出来。以免谣言、小道信息的滋生。
3.加强微博互动,做到有问必复,做到网下解决。
政府建立微博的初衷不仅仅是发布信息,更应该带动公众积极参与政策制定执行中,更应该体现微博参政的效果。公民通过微博手段进行政治参与的目标除了表达意见、提供建议外,更需要得到政府机关的明确答复,得到问题解决的明确思路,也就是说,微博参政效果的实现必须从网上走到网下,切实解决微博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
网络舆情监测要求达到实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能满足系统舆情信息服务市场三个要素,实时性:舆情获得越早,给应对和处置留下的余地就越大,而网络舆情的发展往往是爆发式的,机会稍纵即逝,一旦错失最佳时机将追悔莫及;全面性:网络舆情容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信息量大,容易使很多重要信息被忽略;准确性:海量信息条件下,如何准确地掌握问题核心,不为纷扰所困,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关键。微博作为网络问政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方面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但是,如何将这种网络问政长期发展下去并且不断完善,这是摆在政府高校及政府官员面前的重要问题。总之,充分发挥政务微博在引导舆论方面的作用,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要求,不断完善政府公共职能,我们任重而道远.
U传播
2024-11-19 广告
2024-11-19 广告
提到新闻营销媒体发稿,可以找深圳拓宽传媒有限公司咨询。U传播平台隶属于深圳拓宽传媒有限公司,汇集海量专业媒体资源,精准覆盖:覆盖6000+媒体资源(全国门户+行业媒体+地方媒体等),6000+微信大号媒体,6000+微博大号资源,为您的企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U传播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