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
手舞足蹈
拼音
shǒu wǔ zú dǎo
成语典故
1、《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
2、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詹鍈义证:“高蹈是说高兴得举足顿地,犹之乎说手舞足蹈。”
3、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酒酣之后,君臣复相嘲谑,手舞足蹈。征舒厌恶其状,退入屏后,潜听其言。”
4、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手舞足蹈起来。
5、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互相拥抱了。”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