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议论文智慧与学习的作文600字初中生,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最早听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在小学老师的口中。直到现在,大学老师也还是在说这句话。可见这句话,应该算得上一种观念,已然被大多数依靠“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人所认可,也正在潜移默化的教给自己的下一代。
有人或许会说,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只有“智慧”才能改变命运。我不否认,也无法去肯定的回答,因为我都还只是一个追梦少年,自己的梦想都还未曾实现,都还一直徘徊于知识与梦想的边缘。既然是这样,我也只能做到如此这般回答了。
说到知识,那我就在这里叙说一些不愿轻易提起的过往。不知从何时起,我忽然就对甘肃省会宁县有了一个支教情结,可是苦于没有机会,就一直拖着。机会永远垂青着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不假,最起码我相信了。在大二下学期一次刷朋友圈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条动态,最显眼的那行字就是“筑梦支教队招贤纳才了”,于是就迫不及待的想点进去看,打开之后,又是一个天大的惊喜,支教地点恰好有“那儿”。什么都不用多说了,果断报名,当时就填好报名表,接下来的一切也都很顺利,最终通过面试成为了去“那儿”支教队的一员。
七月底,我们一行十余人带着无比的憧憬与期待,经过8个小时的火车和3个小时的大巴的车程,终于到达了那所小学。幸好,看到的真实环境还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差劲,大家总算长舒了一口气。不是说接受不了更为严酷的环境,只是想如果这里的环境不那么残酷的话,孩子们能有稍微好点的学习环境罢了。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不至于说吃过苦中苦,至少是在贫瘠的环境中长大的,早已对黄土和北风产生免疫力了。可是同行的队员中,有南方的女孩,当时想着她们会不会坚持不下去?心里还不由得暗自窃喜,至于在那样的日子里,“喜”从何来,不得而知。
在支教的过程当中,家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我们也都很乐意去学生的家里唠唠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家里的基本情况,方便和学生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据当地的老乡说,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学生,也就只能依靠“考上大学这条路”才能走出大山,否则很难走出去。所以这里的孩子上学时都很认真,也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们可想而知,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学生,如果没有国家各方面政策的帮扶,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坐在教室里读书吗?我想是不大可能的。
记得在一节班会课上,我让每个学生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梦想。在那节课上,都有这样的声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我的梦想是音乐家,诸如此类,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而我当时却分神了,就在想这些“梦想”哪一个又不是依赖“知识”在支撑着呢?不经意间,我也对学生顺口说出了“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奖助学金都享受过的在校大学生,当然不止在大学,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同程度的享受过国家的资助,早都已经沐浴着国家的“春风”了。尤其是上大学之后,才更为真切的感受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知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农村子弟兵是依靠着国家各方面的政策才轻松愉快的活跃在大学的校园里。虽然农民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可是也难免少不了那些由于交不起学费而早早辍学的孩子,果真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由此看来,我们能顺利读完大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转眼间,为期二十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等我回过神时,已经坐在了回西安的火车上。回家的路上,脑子总闪现出那个季节,那个地方,遇到的那一路风土人情,仔细回想起来心头还不由得会泛起一丝苦楚。很庆幸,过了大半年了,还有好几个学生与我保持联络,我也很乐意去倾听他们无忧无虑的话语和笑声。
有时候,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打工的经历。暑假在工地上当过农民工,不止一次;暑假在小区还当过保卫人员;寒假在四、五星级酒店餐饮部当过传菜员、西餐厅当过服务员和客房部当过搬运工;周末在马路上发过传单,说起发传单,还经历过一件趣事,记得有一次是发公益募捐传单,当然我也是没有工资的,正发着就过来一位老太婆,不知怎么地,就和我聊了半个钟头,临走时还送我一句话:“小伙子,干点啥不好,学会干这个,就骗我们这些老年人,我们现在也变聪明了”,当时心里也有过委屈和迷茫,可是现在的我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兼职,就不一一说了。当初去打工,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想让自己增长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可是没去支教之前,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压根就不会去想那里的孩子竟然过得比我打工还“累”,而且他们还很努力的去学习,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上的真是太轻松了,也生活的太幸福了。
生活中,经常也会有这样的镜头出现在你的视线之内,在一个繁华热闹的街头,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跪在哪儿,向来来往往的行人低头问好,看起来很是值得同情。每次看到那些女孩的清澈的目光,我都会禁不住去想,是什么让他们生活的何以如此落魄,难道都不顾世俗的眼光吗?还是非得要如此这般才能勉强生存下来。又或许她们还太小,不懂得别人的眼光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总之,这样的苦难,若不是亲身经历过,又怎能说自己不是幸运的那一份子呢?在苦难中铸就的人格,一定是辉煌的;辉煌的人格,去不一定是苦难的。“铸人”的道路是曲折的,犹如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可是终归会实现。
“助学”是国家的好政策,“筑梦”是我的一段经历,“铸人”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三者互为掎角之势,缺一不可。至此,梦想不息,知识不止,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去勾勒伟大的中国梦吧!
有人或许会说,知识改变不了命运,只有“智慧”才能改变命运。我不否认,也无法去肯定的回答,因为我都还只是一个追梦少年,自己的梦想都还未曾实现,都还一直徘徊于知识与梦想的边缘。既然是这样,我也只能做到如此这般回答了。
说到知识,那我就在这里叙说一些不愿轻易提起的过往。不知从何时起,我忽然就对甘肃省会宁县有了一个支教情结,可是苦于没有机会,就一直拖着。机会永远垂青着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不假,最起码我相信了。在大二下学期一次刷朋友圈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一条动态,最显眼的那行字就是“筑梦支教队招贤纳才了”,于是就迫不及待的想点进去看,打开之后,又是一个天大的惊喜,支教地点恰好有“那儿”。什么都不用多说了,果断报名,当时就填好报名表,接下来的一切也都很顺利,最终通过面试成为了去“那儿”支教队的一员。
七月底,我们一行十余人带着无比的憧憬与期待,经过8个小时的火车和3个小时的大巴的车程,终于到达了那所小学。幸好,看到的真实环境还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差劲,大家总算长舒了一口气。不是说接受不了更为严酷的环境,只是想如果这里的环境不那么残酷的话,孩子们能有稍微好点的学习环境罢了。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不至于说吃过苦中苦,至少是在贫瘠的环境中长大的,早已对黄土和北风产生免疫力了。可是同行的队员中,有南方的女孩,当时想着她们会不会坚持不下去?心里还不由得暗自窃喜,至于在那样的日子里,“喜”从何来,不得而知。
在支教的过程当中,家访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我们也都很乐意去学生的家里唠唠嗑。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家里的基本情况,方便和学生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据当地的老乡说,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学生,也就只能依靠“考上大学这条路”才能走出大山,否则很难走出去。所以这里的孩子上学时都很认真,也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我们可想而知,一个国家级贫困地区的学生,如果没有国家各方面政策的帮扶,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坐在教室里读书吗?我想是不大可能的。
记得在一节班会课上,我让每个学生都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梦想。在那节课上,都有这样的声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我的梦想是音乐家,诸如此类,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梦想。而我当时却分神了,就在想这些“梦想”哪一个又不是依赖“知识”在支撑着呢?不经意间,我也对学生顺口说出了“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奖助学金都享受过的在校大学生,当然不止在大学,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同程度的享受过国家的资助,早都已经沐浴着国家的“春风”了。尤其是上大学之后,才更为真切的感受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不知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农村子弟兵是依靠着国家各方面的政策才轻松愉快的活跃在大学的校园里。虽然农民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可是也难免少不了那些由于交不起学费而早早辍学的孩子,果真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由此看来,我们能顺利读完大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转眼间,为期二十天的支教生活结束了,等我回过神时,已经坐在了回西安的火车上。回家的路上,脑子总闪现出那个季节,那个地方,遇到的那一路风土人情,仔细回想起来心头还不由得会泛起一丝苦楚。很庆幸,过了大半年了,还有好几个学生与我保持联络,我也很乐意去倾听他们无忧无虑的话语和笑声。
有时候,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打工的经历。暑假在工地上当过农民工,不止一次;暑假在小区还当过保卫人员;寒假在四、五星级酒店餐饮部当过传菜员、西餐厅当过服务员和客房部当过搬运工;周末在马路上发过传单,说起发传单,还经历过一件趣事,记得有一次是发公益募捐传单,当然我也是没有工资的,正发着就过来一位老太婆,不知怎么地,就和我聊了半个钟头,临走时还送我一句话:“小伙子,干点啥不好,学会干这个,就骗我们这些老年人,我们现在也变聪明了”,当时心里也有过委屈和迷茫,可是现在的我始终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兼职,就不一一说了。当初去打工,一方面是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想让自己增长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可是没去支教之前,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压根就不会去想那里的孩子竟然过得比我打工还“累”,而且他们还很努力的去学习,相比之下,我们的大学上的真是太轻松了,也生活的太幸福了。
生活中,经常也会有这样的镜头出现在你的视线之内,在一个繁华热闹的街头,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跪在哪儿,向来来往往的行人低头问好,看起来很是值得同情。每次看到那些女孩的清澈的目光,我都会禁不住去想,是什么让他们生活的何以如此落魄,难道都不顾世俗的眼光吗?还是非得要如此这般才能勉强生存下来。又或许她们还太小,不懂得别人的眼光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总之,这样的苦难,若不是亲身经历过,又怎能说自己不是幸运的那一份子呢?在苦难中铸就的人格,一定是辉煌的;辉煌的人格,去不一定是苦难的。“铸人”的道路是曲折的,犹如理想中的大同世界,可是终归会实现。
“助学”是国家的好政策,“筑梦”是我的一段经历,“铸人”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三者互为掎角之势,缺一不可。至此,梦想不息,知识不止,让我们怀揣着梦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去勾勒伟大的中国梦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