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自己克服失败的方法,从失败经历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100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不停的去找事情做。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去做。即使100件事里面有99件事是失败的,那也也有一件是成功的。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什么是永远成功的,也没有什么是永远失败的。只有做事与不做事的一个区别。不做永远是失败的,做那也就成功了一半。
近义词释义:
一、挫折 [ cuò zhé ]
释义:
1、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不要挫折 群众的积极性。
2、失败;失利:经过多次挫折 ,终于取得了胜利。
引证:邹韬奋《不相干的帽子》:“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
二、腐败 [ fǔ bài ]
释义:
1、物体腐烂。
2、行为堕落的。
3、[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
引证:艾芜《<丰饶的原野>前言》:“所写的长篇短篇,大都是写抗战期间人民的斗争和国统区的腐败的情形。”
2016-12-21
展开全部
伟大的战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与教训, 以下我们讨论其中三点:一、民族与内乱,必然招致外患的产生;二、团结与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三、 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民族团结在于社会和谐发展。
一、民族与内乱,必然招致外患的产生
战争源于日本的侵略, 日本侵略中国在于它称霸世界的野心、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及日本军人的冒险。然而, 就我国自身而言,日本的入侵首先在于当时国家不统一, 民族不团结。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完整的国防;没有民族的团结, 就没有抗敌的力量。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年以前的历史。辛亥革命了帝制,建立了中华,关于建立后的情形,孙中山先生在 年作了这样的评价,“……破坏虽然成功,建设上却一点没有尽(力)。 这十三年来,上社会上种种黑暗比前清更甚, 困苦日甚一日。故多数派即以此为口实而攻击革命党, 谓只有破坏能力,而无建设能力。此种话我们革命党虽不肯承认, 然事实上确是如此。……自成立后,皆操之派手内, 故虽革命党对于上,社会上做了种种的破坏,而苦于无机会以建设。故从各方面看来,中国自革命后并无进步,反为退步。……此种事实,谁负其责? 革命党不能不负其责。”
为此,孙中山改组,实行三大政策, 并发动了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以期打倒军阀,重整山河。然而, 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他的党内继承者虽然与党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旋即背叛革命, 捕杀党人,从此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内战。正是在这10年间, 日寇的侵略由局部扩大到全中国。国共战争之外, 内部又在进行一次比一次激烈的混战。从年至年26年间的时代,大战30 余次,其中年4月至11月的中原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在万以上, 消耗军费5亿元,战火波及20余省,双方死伤30多万人。给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损失。
在日寇步步进逼的侵略势头之下, 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加强国防力量,抵抗外族入侵,而是以其精锐部队,从 年12月至年12月,先后动用近万人次进行“围剿”红军的战事。“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他正坐镇南昌,以30万装备精良的“军”对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还口口声声“攘外必先安内”。 日军正是利用这个弱点,竟然以一个师团的兵力(加其它部队共约2万人)发动进攻,而当时驻东北4省的边防军和省防军(不包括入关12万人),共有14万人,此外,还有非正规武装(即、 公安队和各县自卫团等)约18万人。在的不抵抗政策下,日军仅用4个月又18天,就占领了东北3省,使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3 千万同胞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开始了屈辱的亡国奴生涯。
中国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对日抗战。9月20日,发表《为日本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反对日本强占东三省!”11月27日, 刚刚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发表对外宣言,召全国动员起来, 武装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和的反动统治。 满洲省委领导了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忠、赵一曼等民族英雄。
但是,当时以王明为首的“左倾”, 没有认识到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看不到中间派因要求而产生的积极变化, 也看不到内部正在发生的分化和破裂。相反,认为中间势力“是帮助来维持他的统治, 来使众不去反对与统治”的,因而,“这些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的力量来打击这些妥协的派。” 这样, 把一些原本可以团结的中间力量推向了一边,使自己更加固孤立。
他们没有在新的形势下高举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而一味强调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他们错误地照搬国际的指示, 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自然难以得到众的理解和拥护。这种错误,直到年12月瓦窑堡会议后才被纠正, 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由此看来,国家的、民族的不团结, 正是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契机。
二、团结与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年末,内战还在不断进行的时候, 对中国政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和党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方面,由于它的退让政策没有得到日本的响应, 相本变本加厉地侵占中国领土,特别是华北事变的发生, 迫使国民开始考虑调整它的对日政策。年11月19日, 在第五次上,提议通过了一个决议案, 中有“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但又表示:如果“最后关头”到来,那也只好“放弃和平”决心“牺牲”。 年1月,日本外相广田宏毅发表“取缔排日”、“中日满经济合作”、“共同防共”三原则。意在逼迫承认“满洲国”。 这是难以接受的。这时他才意识到:中日战争无法避免了, 于是一面交涉于前苏联以谋求援助;一面联络于,以期收抚归顺。
党方面,在瓦窑堡会议以后, 提出了建立广泛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与前来“围剿”的军队谋求团结,以缓和国内局势,为国共两党的协商做准备。
年初开始,国共双方进行了一些接触, 党提出重建二七年那样的统一战线,但却依然要先解除的武装, 再以方法解决。为此,他发动了年冬的“会剿”。张学良、 杨虎城在中国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为逼蒋, 毅然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国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这样,中国两个最大的政党,敌对10年之久的政党、 与党,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终于团结起来,共同走上了抗战的道路, 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的抗战有了崭新的面貌。全国各族空前地团结起来, 全国各个阶级、阶层空前地团结起来,全国各个地方空前地与统一起来。 这是以来中华民族未曾有过的团结, 这是以来中国政局前所未有的统一。四面八方、上上下下, 大家共同显示了一种意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
于是,在华北前线,在松沪战场,我们看到了不同省籍, 操着不同口音,身着不同服装的军人,他们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 有四川来的,也有广西来的,云南来的……
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个个大战的名字:从卢沟桥头的反击战, 到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松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缅北滇西作战等等;于是, 我们看到了一支支活跃在敌人后方,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 铁道游击队、雁翎队等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为、为、为挽救我们这垂危的民族,将一滴滴鲜血凝结起来,将一支支臂膀紧挽起来,面对敌人的屠刀,面对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于是,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竖立起一道新的万里长城, 它无处不在,它不处不有;它不再崩塌,不再陷落,不再被逾越。它由 4万万5千万的血肉筑成。
从此,日寇侵华的道路走向了下坡,它失去了往日的骄横, 再不能肆意践踏中国的领土,因为,他们每占领一寸中国的土地, 都要付出惨白的骨灰!
从此,中华民族不再任人宰割,因为为了, 我们宁愿与那恶魔共同毁灭!上海汽车司机胡阿富,为捣毁敌人的一车, 驾车冲入黄浦江;狼牙山上的五壮士, 在弹尽之际宁可跳下万丈深渊而不作俘虏;张自忠将军宁可战死决不后退;戴安澜将军率军远征, 马革裹尸;还有,还有那千万里之外的各地华侨, 他们不但倾其所有地为祖国捐钱、捐物,而且远渡重洋回国参战。在华北平原, 在江淮河汊、在滇缅公路,到处都洒着他们的鲜血,埋着他们的忠骨。 他们是带着父母、妻子的嘱托而来的,但他们却毅然选择了牺牲!
由此,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只要能够团结就可以生存; 只要能够统一,就有力量抗争。只有我们民族团结起来,统一一致, 我们才有力量抗击外侮,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发展。一个团结的民族, 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一个团结的民族,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抗力; 一个团结的民族,必将是与解放的民族。 这种力量是任何外部势力所难以摧垮、难以动摇的。
三、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民族团结在于社会和谐发展
14年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哪个阶级, 在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中,受到强敌入侵之时,都必须及时地高扬起民族的旗帜。 因为没有民族的,便没有阶级的。阶级矛盾, 必须受的制约。阶级斗争,必须有利于民族的、国家的和领土完整。 所以,无论哪个阶级及其政党, 都应把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放在政策的首位,为全民族的生存而奋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那些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能够挺身而出, 为全民族的生存牺牲奋斗的阶级及其政党,往往能够赢得全民族的支持与拥护。在这场斗争中, 谁最坚决、最勇于牺牲,为尽可能多的人谋利益,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而谁在民族危亡中观望、动摇,只为一己私利着想, 甚至损害民族利益,它就一定会被民族和所抛弃。
14年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一个遭受着民族的国度中, 阶级矛盾必须制约。而且是可以制约的。为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 各个阶级必须制约自身的利益,做出必要的牺牲。中国党提出的“地主实行减租减息”与“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成功地实现了为着民族利益,牺牲阶级的暂时利益(其实质是各个阶级的相互让步),维护全民族团结的目标。正由于战争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相互容,自我牺牲,才使中华民族紧密地团结起来, 将全部的意志与力量,都聚集在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之中。 我们的国力原本衰微,我们的民族原本贫弱,但她却能以这积贫积弱之躯, 抵挡了凶残的日本的侵略,不挠不屈地战斗,终于赢得了彻底的胜利, 究其原因,在于团结,而其所以能够从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迅速团结起来, 正由于中华民族各阶级之间的容让与自我牺牲精神。没有这种精神, 无法化解和减弱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与隔阂;没有这种精神, 无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遗憾的是,直到这时,我们民族才觉醒过来, 我们的民族才团结起来。向使这种觉醒和团结早日到来,日寇当不敢贸然进犯, 我国当有强大的力量抗击入侵。庆幸的是,我们毕竟明白了这个道理,因而,我们最终战胜了敌人。日本是被打倒了, 但这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不应被忘记。
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团结统一战胜了日本, 但是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 中华民族却再次面临着团结还是的问题,年4月至6月,中国党“七大”在延安召开, 在会上作了《论联合》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完整地论述了和解与妥协中的两大阶级及其政党共同建立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 阐述了中国党人对发展资本主义的认识:“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和本国封建主义的,不但是一个进步, 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 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 “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 ……即几个阶级联盟的新主义的国家形态和形态。”
同年5月,中国也召开了“六大”。大会拒绝了中国党关于建立联合的主张。5月10日,对大会代表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 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于是,14年抗战之后,中华民族不得不再受战争之苦, 不得不再之痛。中国--这个曾经了满清王朝, 领导国统区军民取得了抗战胜利的具有光荣历史的政党,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违背全民族的意愿,把中国再次推入战争的深渊。虽然, 它最终被抛弃了,但是,这场内战给中华民族所造成的创伤却久久未能愈合。它给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影响。 直到今天,祖国大陆与之间未能统一, 这种长久的局面制约着国内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多有阻碍。 而在外交方面更遗人以筹码,动辄施压于我国,又使我国外交频添掣肘,委实可悲!
今天,我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挥舞屠刀, 直闯国门的侵略已成过去。但是,、霸权主义以及利益集团。 仍然不断地我们,侵犯我国的,阻挠我国的统一。因此, 在和平发展时期维护民族的团结与统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维护中华民族今日的统一与团结呢? 从抗战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众之所以能够团结起来, 关键在于利益的趋近和目标的一致。 在于各阶级各阶层能够比较妥善地处理与其它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不使一方利益过分超出他方利益之上而损害他方利益。因此,我们今天在致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过程中, 必须注意控制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及利益集团在社会收益中的差距。 合理的经济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差距超过一定的限度, 就会导致基层社会的乃至对抗。因为, 没有经济上的平等就没有上的平等,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环境。 只有使我们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利益,都能满怀希望地生活,社会才具有向心力, 民族也才具有凝聚力。 在当代致力于祖国的富强与统一正是我国各阶级各阶层共同一致的最好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 我们仍将聚合起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拚搏不息。
中国近现代史一再证明了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团结,就没有发展;没有平等,就没有团结; 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高举着富强与统一的旗帜, 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强国。
一、民族与内乱,必然招致外患的产生
战争源于日本的侵略, 日本侵略中国在于它称霸世界的野心、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及日本军人的冒险。然而, 就我国自身而言,日本的入侵首先在于当时国家不统一, 民族不团结。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完整的国防;没有民族的团结, 就没有抗敌的力量。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年以前的历史。辛亥革命了帝制,建立了中华,关于建立后的情形,孙中山先生在 年作了这样的评价,“……破坏虽然成功,建设上却一点没有尽(力)。 这十三年来,上社会上种种黑暗比前清更甚, 困苦日甚一日。故多数派即以此为口实而攻击革命党, 谓只有破坏能力,而无建设能力。此种话我们革命党虽不肯承认, 然事实上确是如此。……自成立后,皆操之派手内, 故虽革命党对于上,社会上做了种种的破坏,而苦于无机会以建设。故从各方面看来,中国自革命后并无进步,反为退步。……此种事实,谁负其责? 革命党不能不负其责。”
为此,孙中山改组,实行三大政策, 并发动了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以期打倒军阀,重整山河。然而, 出师未捷身先死,他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他的党内继承者虽然与党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旋即背叛革命, 捕杀党人,从此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内战。正是在这10年间, 日寇的侵略由局部扩大到全中国。国共战争之外, 内部又在进行一次比一次激烈的混战。从年至年26年间的时代,大战30 余次,其中年4月至11月的中原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在万以上, 消耗军费5亿元,战火波及20余省,双方死伤30多万人。给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损失。
在日寇步步进逼的侵略势头之下, 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加强国防力量,抵抗外族入侵,而是以其精锐部队,从 年12月至年12月,先后动用近万人次进行“围剿”红军的战事。“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他正坐镇南昌,以30万装备精良的“军”对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还口口声声“攘外必先安内”。 日军正是利用这个弱点,竟然以一个师团的兵力(加其它部队共约2万人)发动进攻,而当时驻东北4省的边防军和省防军(不包括入关12万人),共有14万人,此外,还有非正规武装(即、 公安队和各县自卫团等)约18万人。在的不抵抗政策下,日军仅用4个月又18天,就占领了东北3省,使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3 千万同胞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开始了屈辱的亡国奴生涯。
中国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对日抗战。9月20日,发表《为日本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反对日本强占东三省!”11月27日, 刚刚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发表对外宣言,召全国动员起来, 武装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和的反动统治。 满洲省委领导了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忠、赵一曼等民族英雄。
但是,当时以王明为首的“左倾”, 没有认识到由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使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看不到中间派因要求而产生的积极变化, 也看不到内部正在发生的分化和破裂。相反,认为中间势力“是帮助来维持他的统治, 来使众不去反对与统治”的,因而,“这些派别是最危险的敌人,应该以主要的力量来打击这些妥协的派。” 这样, 把一些原本可以团结的中间力量推向了一边,使自己更加固孤立。
他们没有在新的形势下高举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而一味强调阶级的对立和斗争。他们错误地照搬国际的指示, 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自然难以得到众的理解和拥护。这种错误,直到年12月瓦窑堡会议后才被纠正, 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由此看来,国家的、民族的不团结, 正是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契机。
二、团结与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年末,内战还在不断进行的时候, 对中国政局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和党的政策开始发生转变。
方面,由于它的退让政策没有得到日本的响应, 相本变本加厉地侵占中国领土,特别是华北事变的发生, 迫使国民开始考虑调整它的对日政策。年11月19日, 在第五次上,提议通过了一个决议案, 中有“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但又表示:如果“最后关头”到来,那也只好“放弃和平”决心“牺牲”。 年1月,日本外相广田宏毅发表“取缔排日”、“中日满经济合作”、“共同防共”三原则。意在逼迫承认“满洲国”。 这是难以接受的。这时他才意识到:中日战争无法避免了, 于是一面交涉于前苏联以谋求援助;一面联络于,以期收抚归顺。
党方面,在瓦窑堡会议以后, 提出了建立广泛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与前来“围剿”的军队谋求团结,以缓和国内局势,为国共两党的协商做准备。
年初开始,国共双方进行了一些接触, 党提出重建二七年那样的统一战线,但却依然要先解除的武装, 再以方法解决。为此,他发动了年冬的“会剿”。张学良、 杨虎城在中国党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为逼蒋, 毅然发动“西安事变”。在中国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这样,中国两个最大的政党,敌对10年之久的政党、 与党,在民族存亡的关头,终于团结起来,共同走上了抗战的道路, 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从此,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中国的抗战有了崭新的面貌。全国各族空前地团结起来, 全国各个阶级、阶层空前地团结起来,全国各个地方空前地与统一起来。 这是以来中华民族未曾有过的团结, 这是以来中国政局前所未有的统一。四面八方、上上下下, 大家共同显示了一种意志--团结起来,共赴国难。
于是,在华北前线,在松沪战场,我们看到了不同省籍, 操着不同口音,身着不同服装的军人,他们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 有四川来的,也有广西来的,云南来的……
于是,我们听到了一个个大战的名字:从卢沟桥头的反击战, 到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松沪会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缅北滇西作战等等;于是, 我们看到了一支支活跃在敌人后方,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平原游击队、敌后武工队、 铁道游击队、雁翎队等等。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为、为、为挽救我们这垂危的民族,将一滴滴鲜血凝结起来,将一支支臂膀紧挽起来,面对敌人的屠刀,面对敌人的炮火, 前进!前进!前进!进!
于是,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竖立起一道新的万里长城, 它无处不在,它不处不有;它不再崩塌,不再陷落,不再被逾越。它由 4万万5千万的血肉筑成。
从此,日寇侵华的道路走向了下坡,它失去了往日的骄横, 再不能肆意践踏中国的领土,因为,他们每占领一寸中国的土地, 都要付出惨白的骨灰!
从此,中华民族不再任人宰割,因为为了, 我们宁愿与那恶魔共同毁灭!上海汽车司机胡阿富,为捣毁敌人的一车, 驾车冲入黄浦江;狼牙山上的五壮士, 在弹尽之际宁可跳下万丈深渊而不作俘虏;张自忠将军宁可战死决不后退;戴安澜将军率军远征, 马革裹尸;还有,还有那千万里之外的各地华侨, 他们不但倾其所有地为祖国捐钱、捐物,而且远渡重洋回国参战。在华北平原, 在江淮河汊、在滇缅公路,到处都洒着他们的鲜血,埋着他们的忠骨。 他们是带着父母、妻子的嘱托而来的,但他们却毅然选择了牺牲!
由此,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只要能够团结就可以生存; 只要能够统一,就有力量抗争。只有我们民族团结起来,统一一致, 我们才有力量抗击外侮,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发展。一个团结的民族, 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一个团结的民族,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反抗力; 一个团结的民族,必将是与解放的民族。 这种力量是任何外部势力所难以摧垮、难以动摇的。
三、民族利益高于阶级利益,民族团结在于社会和谐发展
14年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哪个阶级, 在国家民族处于危亡之中,受到强敌入侵之时,都必须及时地高扬起民族的旗帜。 因为没有民族的,便没有阶级的。阶级矛盾, 必须受的制约。阶级斗争,必须有利于民族的、国家的和领土完整。 所以,无论哪个阶级及其政党, 都应把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放在政策的首位,为全民族的生存而奋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那些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能够挺身而出, 为全民族的生存牺牲奋斗的阶级及其政党,往往能够赢得全民族的支持与拥护。在这场斗争中, 谁最坚决、最勇于牺牲,为尽可能多的人谋利益,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而谁在民族危亡中观望、动摇,只为一己私利着想, 甚至损害民族利益,它就一定会被民族和所抛弃。
14年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一个遭受着民族的国度中, 阶级矛盾必须制约。而且是可以制约的。为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 各个阶级必须制约自身的利益,做出必要的牺牲。中国党提出的“地主实行减租减息”与“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成功地实现了为着民族利益,牺牲阶级的暂时利益(其实质是各个阶级的相互让步),维护全民族团结的目标。正由于战争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相互容,自我牺牲,才使中华民族紧密地团结起来, 将全部的意志与力量,都聚集在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之中。 我们的国力原本衰微,我们的民族原本贫弱,但她却能以这积贫积弱之躯, 抵挡了凶残的日本的侵略,不挠不屈地战斗,终于赢得了彻底的胜利, 究其原因,在于团结,而其所以能够从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迅速团结起来, 正由于中华民族各阶级之间的容让与自我牺牲精神。没有这种精神, 无法化解和减弱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与隔阂;没有这种精神, 无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与统一。
遗憾的是,直到这时,我们民族才觉醒过来, 我们的民族才团结起来。向使这种觉醒和团结早日到来,日寇当不敢贸然进犯, 我国当有强大的力量抗击入侵。庆幸的是,我们毕竟明白了这个道理,因而,我们最终战胜了敌人。日本是被打倒了, 但这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不应被忘记。
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团结统一战胜了日本, 但是在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之际, 中华民族却再次面临着团结还是的问题,年4月至6月,中国党“七大”在延安召开, 在会上作了《论联合》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完整地论述了和解与妥协中的两大阶级及其政党共同建立中国未来的宏伟蓝图, 阐述了中国党人对发展资本主义的认识:“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和本国封建主义的,不但是一个进步, 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 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 “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 ……即几个阶级联盟的新主义的国家形态和形态。”
同年5月,中国也召开了“六大”。大会拒绝了中国党关于建立联合的主张。5月10日,对大会代表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 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于是,14年抗战之后,中华民族不得不再受战争之苦, 不得不再之痛。中国--这个曾经了满清王朝, 领导国统区军民取得了抗战胜利的具有光荣历史的政党,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违背全民族的意愿,把中国再次推入战争的深渊。虽然, 它最终被抛弃了,但是,这场内战给中华民族所造成的创伤却久久未能愈合。它给我们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影响。 直到今天,祖国大陆与之间未能统一, 这种长久的局面制约着国内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多有阻碍。 而在外交方面更遗人以筹码,动辄施压于我国,又使我国外交频添掣肘,委实可悲!
今天,我国的周边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挥舞屠刀, 直闯国门的侵略已成过去。但是,、霸权主义以及利益集团。 仍然不断地我们,侵犯我国的,阻挠我国的统一。因此, 在和平发展时期维护民族的团结与统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维护中华民族今日的统一与团结呢? 从抗战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众之所以能够团结起来, 关键在于利益的趋近和目标的一致。 在于各阶级各阶层能够比较妥善地处理与其它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不使一方利益过分超出他方利益之上而损害他方利益。因此,我们今天在致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过程中, 必须注意控制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及利益集团在社会收益中的差距。 合理的经济差距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是差距超过一定的限度, 就会导致基层社会的乃至对抗。因为, 没有经济上的平等就没有上的平等,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环境。 只有使我们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利益,都能满怀希望地生活,社会才具有向心力, 民族也才具有凝聚力。 在当代致力于祖国的富强与统一正是我国各阶级各阶层共同一致的最好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 我们仍将聚合起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拚搏不息。
中国近现代史一再证明了统一,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团结,就没有发展;没有平等,就没有团结; 没有共同的目标,就没有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高举着富强与统一的旗帜, 努力建设一个富裕和谐的强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