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什么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定义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之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思想: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
(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扩展资料: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创立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它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一起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个别企业的高度计划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织布工人起义。
工人阶级已经迫切要求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工具,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自身解放斗争的自觉性。当时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也日益暴露了客观世界的唯物辩证的本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使阶级关系明朗化、简单化,并清楚地暴露了阶级矛盾和物质经济利益的直接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开拓了世界市场,打破了国家间、民族间和地区间的隔绝孤立的状态,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
同时,自然科学中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R·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三大发现,以及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也提供了关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及其过程之间联系的清晰的图画。这一切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客观可能。
2、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论证的统一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辩证唯物主义
2024-11-05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同时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它在对物质的定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统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全面的描述,并强调对物质的理解必须结合辩证法。以下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详细阐述:
1. 物质的基本定义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被定义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一切”。这种定义具有几个重要特点: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这意味着无论人类是否感知它,物质世界都客观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广泛性和普遍性:物质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物理实体,而是涵盖一切客观存在。这包括宏观的物质(如星球、山河),微观的粒子(如原子、电子),以及其他未被认识的客观事物。
哲学层面的抽象性:物质在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定义是抽象的,它不再是具体的物体,而是一个哲学范畴,用来标志一切可以独立存在的客观现实。
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上的基本问题之一,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物质的第一性和意识的第二性。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源于物质的复杂运动过程(如神经系统的活动)及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物质,意识便不可能存在。
意识的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在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也不忽视意识的能动性。意识不仅是对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还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能够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因此,意识能够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影响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实践的中介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的中介作用,意识的形成、发展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意识通过实践作用于物质世界,实现了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控制。
3. 物质与运动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的存在总是伴随着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从微观到宏观的一切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
运动的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承认运动的形式多样性,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等。这些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丰富的物质运动过程。
静止是相对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暂时状态,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反映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是物质在运动中的特殊状态。
4. 物质观的辩证性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是通过辩证法的方式进行的,这意味着物质的存在和变化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并且这种变化体现了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普遍联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物质世界不是孤立的,各种事物之间通过一定的条件和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发展和变化: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对立统一等辩证法规律来解释物质世界的发展过程。世界的变化是由其内部的矛盾推动的,这种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根本作用。
5. 历史唯物主义与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用于理解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主要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生产方式的重要性: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文化意识的发展和变化。
6.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在于它对物质的客观性、普遍性以及运动和发展的辩证理解,并且它融入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广泛适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能够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从宇宙学到生物学,物质的定义和范畴可以不断扩展,以涵盖新的发现和知识。
动态和发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它强调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动态和发展的观点与现代科学中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理解是一致的。
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一种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哲学体系,它在对物质的定义、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统一等方面提出了科学而全面的解释。
物质是客观实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现实,是一切存在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具有第二性。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具有能动性和目的性。
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事物的变化体现了辩证法规律,矛盾推动着物质世界的发展。
通过结合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静止性,把物质理解为不断运动、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客观实在,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意识的科学解释。这种物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为理解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