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由来“十三经”包括哪些书

 我来答
感性的善良飞猪
2017-06-28 · TA获得超过18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国子监内有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原置放于东西六堂,县位于国子监与孔庙的夹道之内。石碑上所搭空刻的十三经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共63万余字。经书由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命和珅为主刘墉为副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

十三经刻石-简介
十三经刻石原置于国子监六堂之前,以为师生学习研讨之用,后因国子监翻修改陈于国子监与孔庙之间的夹道内。国子监内有毁枝闭十三经刻石碑共190座,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生,大致来自高丽、逞逻、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十三经刻石-《十三经》的由来
“经“的本义,乃“编丝缀属之称,……以竹简为书,亦编丝追属也”,(掌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盖经之义,取象治丝。纵丝为经,横丝为纬;引申之则为组织之义。……后世以降,以六经为先王之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
古代典籍常由熟牛皮绳贯穿竹简而成,形制颇似纵横交织的纺织物,“韦编三绝”成语故事重中的“韦编”就是这种竹简书。在战国时代,不仅儒家典籍,其他各家各派的著作,也都称“经”。墨有《墨经》,道有《道经》,法有《法经》。武帝以后,儒学独尊,地位超乎众学之上,儒家典籍“五经”成为治国之法,人伦纤裂之常,“经”便从此成为儒家典籍的特称。
“经”的内容起初仅限于孔子删定的“六经”,即《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经》。到汉武帝时,《乐经》已经佚失,故武帝只立了五经博士。汉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所以到东汉,又增加了《孝经》和《论语》,合称“七经”。以后到唐代,《礼经》一分为三,成为《仪礼》,《周礼》、《礼记》。三部解释《春秋经》的“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也升格为“经”,这样加上原有的《诗经》,《书经》、《易经》,合称“九经”。宋代以后,“九经”又增添《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合称“十三经”。

《十三经》的内容
《十三经》是儒家学派的十三部经典著作。
十三经刻石
《周易》,十三经之首,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最初为占卜之书,后世对其不断的阐述说明,逐渐演变成一部无所不包的哲理性典籍。
《尚书》是中国历史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关于夏商周三代。
《诗经》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105篇,多为贵族文人所作的正乐;颂,40篇,是王侯祭祀宗庙时用的午乐。
《周礼》记载的是官制体系。
《仪礼》以“士”的日常礼仪为主,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中吉礼、凶礼、宾礼、嘉礼四个方面的各种礼仪规范。
《礼记》是对《仪礼》的补充。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三传之一,是我国编年史的初祖,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3年中,周朝和各诸侯之间的大事。
《春秋-公羊传》不讲历史,而是对《春秋》所记史实进行褒贬评论。
《春秋-谷梁传》也是一部对《春秋》所述史实进行评价的著作。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典籍。
《孟子》主张的核心是“仁政”。
《孝经》儒家伦理思想。
《尔雅》对古代文献中的词语做出解释。 *)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