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为何与姜维水火不容?

 我来答
绝地EB92
2018-06-28 · TA获得超过1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8
采纳率:57%
帮助的人:61.9万
展开全部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丢失荆州,兵败身死,引发了一系列恶性连锁反应。孙刘联盟破裂,刘备出兵东吴,张飞意外被杀,夷陵之战失败导致蜀汉实力大损,紧接着刘备羞愤交加,一命呜呼。原来欣欣向荣形势大好的蜀汉,突然极盛而衰,千钧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丞相诸葛亮的肩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诸葛亮不愧是经天纬地之才,危急关头他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带领蜀汉度过了危机。

在苦心经营几十年后,诸葛亮操劳过度,鞠躬尽瘁,病死在北伐前线。诸葛亮是蜀汉的擎天一柱,他的逝去,是蜀汉立国以来遭遇的最严重损失之一。好在诸葛亮深谋远虑,对于身后大局做出了一番妥善安排,为蜀汉留下一套忠诚干练的领导班子。以蒋琬、费祎等人主持全面,以姜维主持用兵,使得蜀汉在诸葛亮故去后,依然得以保持了数十年的稳定。

不过,诸葛亮百密难防一疏,他做梦也没料到,他苦心搭建的蜀汉人事格局,却差点被一个人意外打破。此人正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故去后,刘禅已经是个二十七岁的成年人,凡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意。他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对朝廷的把控。诸葛亮留下的人事班子中,姜维出身魏国降将,诸葛亮雄才大略,有足够的自信掌控姜维,刘禅的胸襟和才干平平,不可避免地对姜维有一定疑虑之心。

于是,刘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蜀汉第一号忠臣诸葛亮的后代,忠心首先毋庸置疑。加之古人多盲目崇信出身论,所谓将门有将,诸葛亮那么大本事,诸葛瞻的能耐想必小不了多少。于是,在刘禅的着意栽培下,诸葛瞻从一个懵懂少年,一步步成长为蜀汉重臣,三十出头就担任蜀汉卫将军、军师将军等要职,成为蜀汉朝廷一颗最耀眼的新星。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诸葛瞻却和姜维之间,最后成为水火不容的对头。《三国志注》记载,景耀五年,诸葛瞻上书刘禅,指责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建议罢免他大将军之职,想就此终结姜维的仕途,砸了他的饭碗。刘禅虽然偏向诸葛瞻,但他也深知姜维的才干一时无人可以替代,加之前线吃紧,所以来了个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没有表态。

景耀六年,蜀汉来到了国破家亡的最后时刻。《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诸葛瞻领兵与邓艾决战,并战死沙场。开战前他悲愤地说:“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进不守江油,吾有三罪!”死前都对姜维满腹怨气,可见两人成见之深。诸葛瞻与姜维水火不容,到底是为了何事?一个是诸葛亮的儿子,一个是诸葛亮的弟子,二人之间究竟有何过节?

原因其实只有两个字,这两个字就是“兵权”。姜维是个聪明人,不仅善于谋国,还精于谋身之道。他深知自己在蜀汉根基浅,知己和靠山诸葛亮死后,他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只有一招,就是拥兵自重,挟战自重。只要蜀国魏国之间一直打仗,边防形势紧张,姜维身为蜀汉第一流军事专家,兵权就会一直在他手里,他的地位自然稳如泰山。

故此他才会不顾蜀汉大臣的群起反对,一意孤行,以发扬丞相遗愿为名,一而再,再而三北伐曹魏,挑起战端。而另一面,诸葛瞻已经成长起来,并且身为蜀汉卫将军,是蜀汉军中仅次于大将军姜维的二号人物,但兵权却长期被姜维一手把控,搞得诸葛瞻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头牌位。他对姜维挟战自重的用心洞若观火,为了夺回兵权,他才会一次次向姜维发难,二人之间水火不容。更让他气恼的是,姜维还公然打着继承诸葛亮遗志的旗号北伐中原,所以诸葛瞻才会做出失态之举,上表弹劾姜维,与之公开决裂。

不过事实证明,诸葛瞻确实不是将帅之才,在绵竹一战中全军覆没,证明了他的才干远逊于姜维。他虽然最终争夺兵权失败,但蜀汉两大重臣在危急存亡之际却不能同舟共济,实为可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