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8幻影凶间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这些个结局是看的人自己的联想还是有好几个结局拍出来了
到底有几部不同的?这几个结局是什么意思? 展开
结局的四个意思:
结局一:
Mike放火烧房间,身陷火海而死.在葬礼后,酒店经理Olin将Mike的遗物给Lily,Lily没有接受离开.
结局二:
Olin自己打开盒子,开录音机听到了Mike和女儿Katie的对话.电影最后是Mike的鬼魂在烧焦的1408与女儿一起生活.
结局三:
Mike放火烧房间,身陷火海而死.出版社老板Sam在葬礼后回到办公室,发现了一个寄自Mike在加州邮局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一叠完整的小说草稿,封面写着"1408, by Mike Enslin"
结局四:
Mike在听到录音后,决定不让Lily知道这件事情 。
出处:
《1408幻影凶间》(1408 phontom horror)是由米凯尔·哈佛斯特朗姆执导,约翰·库萨克、塞缪尔·杰克逊、玛丽·麦科马克等主演的一部惊悚剧情片。
影片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在密闭空间发生的恐怖故事。2007年6月22日,影片在美国上映。
内容简介:
主人公迈克·安瑟林(约翰·库萨克饰)是一个恐怖小说家。将装神弄鬼作为本职工作的迈克,平日里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
为了完成自己的新书,迈克决定找一家“闹鬼”的房间住上十天,而胆大包天的他最终选择了传闻中最阴森恐怖的海豚酒店的1408号房间。
酒店经理杰拉尔德·奥林(塞缪尔·杰克逊饰)拿出在那个房间中历年来数十起离奇死亡事件的照片,来力劝迈克不要冒险,但迈克满不在乎,坚持着自己的选择。
而在搬进1408号房间后,一件件离奇的超自然现象让迈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鬼神人生观。大量恐怖惊悚的真实体验为迈克的新书着实积累了素材,但问题的关键是,他必须得先活着走出那个房间。
扩展资料:
1408幻影凶间解析:
开头那场主人公迈克•恩斯林签售的戏和约翰•库萨克和塞缪尔•L•杰克逊唯一的一场对手戏,俩人一唱一拆台,都很有意思。接
下来主人公就在自己的坚持下入住凶间了,迈克开始做一个再也醒不过来的梦,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一连串匪夷所思超现实的令主角仓皇不及的恐怖图景开始上演。
“噩梦”的设计上还是有些意思的,但可能考虑到分级,看下来不是很恐怖,只有在天花板的通风道上被死尸的追逐还算紧张,其次在导演剪辑版里最后结尾突然在后车镜里显示的迈克烧焦的脸孔也算惊人一吓。
片子在中间部分,迈克似乎逃出那个房间,与妻子团聚,看望年迈的父亲,但最后又沦落回那个醒不来的梦魇中,一切才刚刚过了一个小时。
电话里传出:“您可以一遍遍的度过这难忘的1小时”,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绝望?
迈克没有选择退房,因为“即使你离开这个房间!你也永远不会摆脱这个房间!”这就是为什么凶间里会有那么多人自杀,房间可以逃脱。
折磨内心的桎梏却无法拆封,迈克最终在火焰里与邪恶的房间同归于尽。
也印证了房间里那个邪恶的声音“火烧死”,也就像迈克自己说的那样“ 也许这一切都是虚幻,也许连我自己都不真实,但这火焰...无疑是真实的。”
所谓房间就是自己的心房,迈克一直是在跟自己的心魔做斗争,之前自杀的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个房间能够唤醒了人性记忆中不好的东西,你所回避的阴暗面,当他们统统显现出来时,你只有去面对。
这种架构可以参照同样是史蒂芬•金《闪灵》,房间里浮现出的死者残影,幻境空间以及很多恐怖场景的隐喻,当然电影来讲,没有《闪灵》那么阴沉可怖。
迈克在梦魇中才看到自己的内心始终是自私的,他由于不相信鬼神魂灵,而不能诚心实意的给予自己无法治愈的女儿以死后的希望,天堂的梦幻,包括自己的父亲、妻子,他也无从慰藉。
迈克是害怕回忆,这份懦弱让他背离了妻子,背离了家庭,他天真的以为脱离了家庭就可以忘记自己的女儿,他探索鬼魂的举动看似勇敢却无非在遮掩他内心的恐慌与自责。
这一系列的矛盾情绪在邪恶的房间里激烈摩擦与冲撞,于是那些看似荒诞离奇的恐怖事件到头来还是源于他内心潜意识里的人性撞击下的崩溃与决堤。
最后在短暂的虚假现实里,他看清晰了,内心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注意与关心他的亲人,那才是他活着的意义,然而这一切似乎来的太晚。
当迈克又回到那个噩梦中时,他平静了,不在挣扎,不在幻想苏醒与逃脱,他从未惧怕过鬼魂,他真正惧怕的东西该面对的都已经面对了,迈克也知道了。
自己也只有在瓦解中才能重生,他选择了自己的坟墓,那里才是自己新的开始。
他潇洒的点着烟一口一口的吸食,只有被点燃的东西还有那么点真实,只有自己被燃烧才能炽杀自己虚假的外表,点燃真正的心灵!
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重拾信仰的启寓,信仰不一定是宗教,迈克找回的就是好莱坞永恒的东西:家庭!他站在凶间的废墟中戏虐的抽着烟。
内心看着自己化为灰烬的躯体,破损的房间外是夕阳的余辉,释然,他再没有恐惧了,身后女儿天使般的叫着他的名字,漫漫血腥回家路。
资料参考来源:百度百科-1408幻影凶间
作家进入房间一段时间后,就陷入一种感官体验被蒙蔽的气氛里。一般人看到的感官印象背后存在一个较为恒定的物质结构,人们能感到自己内心的情感,但情感是无形的、无法具化的能量。但是,在这个房间(空间)里,人的情感能量会逐渐具化。换句话说,这与一些宗教里对地狱的描述很像——罪人们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刑具折磨。
刚开始,作家所看到的印象一开始就是普通的客房,这说明他的心境较为接近普通生活的水平。随后,他所看过的受害者的图片、酒店管理者的映像、他所写的一些恐怖小说中的印象,就开始具化出来。再到以后,整个酒店有如错综复杂的迷宫,一个个分隔的小场景,其实就是他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影片后期,他曾封存压抑的种种相互冲突的情感开始以场景的方式具化出来,而他自己则作为一种观察者而见证。整个影片此时几乎使人忘记了“恐怖”这个主题,而变成了作家内心的自我惩罚的情感。所以,房间本身并未做什么,那些现象和作家是一体的(除了那个修电的工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如佛陀般清净,他完全可以安然无恙地走出来。正是“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天气就是灰蒙蒙的了然无趣,但在另一个人看起来却充满生气。影片中有一个场景,是整个房间被冰冻,恰恰就是在作家看到了自己嘲讽妻子给濒死的女儿讲童话故事,摔门而去的场景之后,正是作家心里荒凉冰冷的写照。
无论哪个结局,都是作家自己放火烧了旅店。这把火在宗教上也叫“审判之火”“火湖”“永恒的死亡”等,其实并不是惩罚之用,而是一个人身心情感最终协调统一,幻象消灭的过程。所以,作家心里也燃起一把火的同时,他在物理世界里也烧了一把火。
剪辑版的结局充满象征意义(某种意义上整部影片都可看成是象征,而不是写实影片)。最后作家作为一种“主体人格”的象征,死了。酒店经理那段情节,可以看成是“原本人格的残像”,而录音机可以作为一种“媒介”,透过这媒介,酒店经理——附属人格的情感由于被渗透,也目睹了一刹那的幻象。最后,烧焦的房间、灵魂,代表一个人那种自我禁锢的空间已经不复存在。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