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怎样形成的?
2019-12-31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将使时空弯曲。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时空的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即天文学上的“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实际上黑洞真正是“隐形”的。
黑洞形成模拟示意图
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至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3倍太阳的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也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
根据科学家的猜想,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趋于零、密度趋向无限大的“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正像我们上面介绍的那样,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洞的起源,目前还没有定论。巨大黑洞不能由小黑洞聚合而成,就没有突然形成
中间质量黑洞的途径了吗?要存在这种可能关键之处在于是否能把具有太阳质量
100
万倍的天体凝缩至0.01光年以下的空间。作为一种可能性,美国哈佛大学的
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设想:在宇宙诞生之初由大质量的天体产生了中间质量的
黑洞。科学家们把这个过程用计算机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宇宙诞生30万年
时,大质量天体中发生了电离,大小凝缩至0.01光年以下。此时,宇宙中澄澈无
比,光能够通行无阻。由此产生的黑洞质量约为太阳的10万倍到100
万倍,基本
上是在与星系无关的空间形成的。
黑洞与星系遭遇,在力学的摩擦效应作用下,黑洞便落入星系的中心。如果
落入星系中心的黑洞一年间会附着一个太阳质量的物质的话,1
亿年后就会拥有
1
亿倍以上太阳质量,从而成为巨大黑洞。以类星体的能量来说,如此规模的质
量附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模型也不能完全自圆其说。考虑到一般的宇宙模
型,以这种机理形成的黑洞的数目比星系的数目要少得多。因此,在理论上,形
成巨大黑洞的确切过程应当说仍未明了,所以具有中间质量、围绕星系中心旋转
的M82
星系黑洞,是非常耐人寻味的。关键问题在于求出M82
星系黑洞的准确质
量,并搞清其形成的过程。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揭开巨大黑洞之谜,具有决定性
的意义。
巨大黑洞的起源之谜直到今天仍包裹在重重迷雾之中。黑洞是如何越变越大
的,巨大黑洞与星系的诞生和演化又具有怎样的关系,需要解释的疑问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