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孔子的“德政”,你站在现代的立场如何看待? 5

 我来答
孟轲南柯
2020-04-01 · TA获得超过17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750
采纳率:39%
帮助的人:785万
展开全部
中国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以德治国”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早期的周公。殷商的灭亡引发了人们对治国方略的深入思考。商朝的最高统治者自称是“天”、“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他们是受“天”保护的,他们的统治也是万世不变的,他们把自己的意志说成是“天”的意志,要老百姓对其统治逆来顺受。然而,奴隶的暴动,却使“天命改降于周”。这种历史的大变革使得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不得不反思其中所蕴涵的历史教训。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只辅佐那些有德之人。“德”在周公那里被提到治国安邦的高度来认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遂成为治国的重要方略,他不断告诫统治集团的人,特别是“天子”和诸侯国的“国君”,要以相应的“德”去证明自己是“天”、“上帝”在人间的合格执行者,是“天命”合格的承载者,为此,统治者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关于德政,我的看法如下。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当时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最值得重视的是,儒家的鼻祖孔子曾明确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孔子曰:“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还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认识基本上正确反映了德治不同于法治的特点,阐明了“为政以德”的独特作用。后来,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扬儒家的“以德治国”,唐朝史官吴兢编著的《贞观政要》可以说是一部代表作。该书以生动真实、简洁明了的文风,运用对话加轶事的形式追记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的业绩与治国经验,以及他与有关大臣们所讨论的种种治国问题,进而提出了一整套关于如何“为政以德”的统治谋略。唐太宗正是由于头脑比较清醒,励精图治,纳谏任贤,轻徭薄赋,改革吏治,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的德治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成就了空前繁荣的“贞观之治”。
所谓的德政,不是一个人的,是一整个时代的,只有全体国民共享的政治繁荣,才可称得上真正的治世。
匿名用户
2020-04-01
展开全部
两方面,减轻负担会让一部分人丧失上进心,不劳而获。只想着贪小便宜,而不是勤勤恳恳, 下地种田。
也有可能会给人们一个机会,在任何时代任何想法都有利有弊,只是比重不同,我是 不喜欢孔夫子的仁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