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为什么不能击沉吉野号?
黄海海战中,交战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伤亡惨重,被击沉5舰而日本舰队竟无一艘战舰被击沉,被日本视为亚洲巨舰、誓要击沉的定远号在交战中虽然受伤惨重,但是依旧能作战。作为北洋水师旗舰的定远号,为什么不能击沉吉野号呢,是真的实力不行吗?
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甲午海战为什么会失败,清廷的腐败,北洋舰队管理无能,指挥失策等等各式原因,层出不穷。一场战斗的失败是综合的,但是我们回归
民间一直流传,清政府计划购买吉野号,但由于资金不足,最后被日本所购下。但实际上此舰非彼舰,李鸿章当初计划要购买的是:“4568吨,配有2门203mm速射炮、10门152mm速射炮、12门47mm速射炮、5个鱼雷发射管,航速22.8节,除航速慢一点以外,火力和装甲都在“吉野”号之上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 但由于日方从中作梗,导致清廷错过此舰。
吉野号是由英国舰船设计师瓦茨所设计的,与致远舰同属一脉。排水量高达4150吨,舰长109.73m,甲板宽度为14.17m,吃水5.18m,装配了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12座高式燃煤锅炉,15000匹马力,航速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军舰。
战争本身,海战拼的根本是装备,其次是指挥,战斗素养等。北洋舰队自成立开始,10年未添一艘新舰,还能抗衡日本联合舰队吗?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舰长94.5m,宽18m,吃水6m,装配有2台水平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7200匹马力,航速14.5节。定远舰中部43.5米长的舰体被一圈上部厚355mm,下部厚305mm,高3.85米的装甲带环绕成铁甲堡,铁甲堡前后的舰体全部覆盖着一层50mm厚的装甲甲板,那两个硕大的炮台更是全舰的防护重心,完全被“厚355mm,高3米多的装甲”围井包裹,两座炮台之间还有一座被203mm装甲环绕的装甲指挥塔,全部装甲重量为1461吨,占了舰体全部重量的20%,真是不折不扣的“铁甲舰”。
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定远舰飞桥上指挥,被305mm主炮发射时的巨大震动震塌了飞桥,跌落受伤。但从现在复原的定远舰来看,飞桥上层建筑在这里是中断的,被两座炮台分隔成前后两个部分,飞桥并不在炮台的正上方,从飞桥到上甲板的高度目测有4-5米高,若丁汝昌从这高度跌落,可能不仅是摔伤了。
对于飞桥是否被震塌,一直以来都争论纷纷。个人觉得飞桥两侧靠近船舷,离305mm主炮炮口很近,当主炮在特定水平角度发射时,炮口暴风确实会影响到飞桥,丁汝昌被炮口暴风吹落的可能性更大。
“吉野”舰装备4门6寸40倍口径速射炮,分别安装在军舰首尾楼甲板上,以及首楼末端主甲板两侧的耳台,这样吉野舰头就拥有3门主炮,火力攻击更猛。军舰两舷至尾楼之间还有8个耳台,各配置1门4.7寸40倍口径速射炮,有效射程7000米。除此之外“吉野号还装配了22门47毫米口径单管速射炮,5个14英寸鱼雷发射管,同时还配备了火炮测距仪。
而定远号装备有305mm后膛炮4门,150mm后膛副炮 2门, 75mm克虏伯炮4门、37mm五管机关炮 8门、57mm、47mm速射炮各2门,14寸鱼雷发射管3具,加上主炮共22门,而吉野号加上主炮共36门。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黄海海战中,清日双方100毫米主战火炮的理论发射数据:北洋舰队发射的炮数为2368发,日本联合舰队为46242发,双方的射速比是18.76,发射量达20倍。当时北洋舰队所使用的炮弹主要为黑火药开花弹,而即使是这种装黑火药的开花弹装备也极少,基本上是当年购舰时英德船厂随舰赠送的,北洋水师所配备的大部分还是不能爆炸的穿甲弹。而日军所使用的是填装新式的“苦味酸”炸药的开花弹,其威力是“黑火药”的100倍。
就两舰装备、航速相比,吉野打击火力更猛,精准度更高,定远舰与它相比是跑不过,也打不过。更何况北洋舰队还有战术指挥上的失误,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仅从装备角度分析,定远舰就稍逊一筹,又如何能击沉吉野号呢,能保住自身没有被击沉,还是依赖装甲的厚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