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矿成矿期构造环境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生代以来,中国东部和东亚濒太平洋地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构造隆起带和沉降带,构成了一个巨型多字型构造,控制着该区中生代以来的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以及挽近时期的地势轮廓。李四光教授曾指出:“斯米诺夫所谓的太平洋金属成矿带主要部分,看来是与新华夏系构造的一部分相当的”。在中国境内,这一辽阔的金属成矿带与新华夏系、华夏式构造带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与成矿带附近地面出露或潜伏的侵入岩体伸展方向一致的。
胶东地区,北东、北北东向构造-岩浆金矿成矿带的形成时期主要是中生代,并一直延续至今,而在燕山期最为重要。自然,中生代构造格局的演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继承了古生代的构造格局,并逐渐演变而来,这一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提供了该区金矿成矿的重要条件。
首先是燕山期交代-重熔岩浆期后载金热液的产生。三叠纪末起始,我国大陆东部边缘,由于构造应力作用和沂沭断裂再度复活的制约,导致地幔的局部上隆,晚侏罗世达到构造岩浆活动的高峰期。由于应力的释放,鲁东地区产生了强烈的挤压和断陷,胶莱拗陷的急剧下沉和胶北隆起的迅速上隆,断裂构造持续剧烈活动,破坏了孕育在栖霞复背斜轴部固熔体的平衡状态。应力的释放、减压所带来热熔点的降低,促使热熔体状态转变。同时,与地幔相联系的岩汁的掺和作用以顶蚀方式向上渗熔交代,具备了形成交代重熔花岗岩浆的地质温压条件,即形成了交代-重熔花岗岩(玲珑花岗岩),矿液向边缘相集中,背景区进而得到富化形成矿源体。随着交代-重熔岩浆的演化侵入(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叠加超覆于矿源体之上,在内外接触带形成矿化带。
胶东西北部地区地壳运动以从古生代东西向构造向中生代北东、北北东向构造过渡为特色。早燕山期较强烈逆时针力偶扭动,晚燕山期的区域上隆为主,显示为剪切、挤压到引张变形构造地域的变化过程。
成矿时期活动或形成的构造体系控制着金矿的形成和分布。新华夏构造体系在基底东西向构造带的基盘上强烈活动,复合叠加,对胶东金矿的成矿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是金矿成矿期的成矿构造体系。
2024-11-22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