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豆的栽培技术有哪些?

 我来答
北京创典文化
高粉答主

2020-01-03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3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1244万
展开全部

在大豆的栽培技术方面,古代先民除了注意整地、抢墒播种、精细管理、施肥灌溉、适时收获、晒干贮藏、选留良种等外,最突出的有轮作和间、混、套种,肥稀瘦密和整枝。

关于轮作和间、混、套种,在《战国策》和《僮约》中,已反映出战国时的韩国和汉初的四川很可能出现了大豆和冬麦的轮作。后汉时黄河流域已有麦收后即种大豆或粟的习惯。

从《齐民要术》记载中,可看到至迟在6世纪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已有大豆和粟、麦、黍稷等较普遍的豆粮轮作制。陈旉《农书》还总结了南方稻后种豆,有“熟土壤而肥沃之”的作用。

其后,大豆与其他作物的轮作更为普遍。如《山西农家俚言浅解》就谈到有“一年豌豆二年麦,三年糜黍不用说,四年茭谷黑豆芥,五年回头吃豆角”的农谚,这是山西朔县包括大豆在内的轮作制的经验。

大豆与其他作物的间、混、套种的历史也很早,《齐民要术》中有大豆和麻混种,以及和谷子混播作青茭饲料的记载。宋元间的《农桑衣食撮要》说桑间如种大豆等作物,可使“明年增叶二三分”。

明代《农政全书》说杉苗“空地之中仍要种豆,使之二物争长”,清代《橡茧图说》亦像橡树“空处之地,即兼种豆”,介绍的是林、豆间作的经验。

清代《农桑经》说,大豆和麻间作,有防治豆虫和使麻增产的作用。总之,大豆和其他作物的轮作或间、混、套种,以豆促粮,是我国古代用地和养地结合,保持和提高地力的宝贵经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