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小倩》的故事来源自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聂小倩》,以及相关的当代影视作品。
《小倩》讲述的是贫困书生宁采臣和女鬼聂小倩的人鬼情缘故事。一路收债的宁采臣误入鬼幻世界并对聂小倩一见钟情,聂小倩原本只想吸取宁采臣的阳魂交差,却被宁采臣真情所打动。二人克服了重重障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 《小倩》海报
而《千与千寻》讲的是千寻意外来到神灵异世界后,为了救变成猪的爸爸妈妈,经历了很多磨炼的故事。故事情节估计大家都熟烂于心,这里就不展开赘述了。
《小倩》是徐克编剧和导演的作品,1997年在香港上映,而《千与千寻》是2001年在日本上映。从时间上来说,《小倩》确实比《千寻》上映得早,而宫崎骏团队要在看完《小倩》后,创作《千寻》也是够时间的。
● 《千与千寻》海报
网友为了证明《千寻》与《小倩》的“高相似度”,举了许多例子。笔者在这里综合整理了一下二者的相似之处。例如:
男女主都是人与非人的设定。两片的主角都有“宠物”相伴,宁采臣有爱狗金坚,千寻有被钱婆婆施法变成的老鼠坊宝宝。
● 两片中的主角都拥有“宠物”
片中除了有许多鬼神出没,还有一只黑化的大怪物,一边是小倩爱慕的“偶像”黑山老妖,另一边是吃撑了的无脸男。
姥姥和汤婆婆都是作为反派的老太婆形象出现的,都有“暴走”的场面。
● 两片中的反派都是“老太婆”
同时,两片的场景和情节等也有相似的地方。例如:
街景,到了晚上,鬼神之地一片歌舞升平的样子,建筑布局有相似之处。桥,宁采臣与小倩在桥上交谈,而千寻也在桥上与白龙相会。
● 街景对比
交通工具,投胎火车和电车都有“一去无回”的特点。
● 一去无回的交通工具
水,小倩为了躲避阳关,潜在水里,宁采臣就在水里与小倩互动;河川是白龙曾经的栖息地,也是第一次与千寻相遇的地方
● 两片中水元素的运用
在情节上,剧情都是人类误入鬼神之地,然后一方协助另一方逃离。鬼神排斥人类,《小倩》里的鬼怪听到人类的心跳声,要捉宁采臣;千寻混入油屋,也因人类的气味遭到嫌弃。
坠落,宁采臣和小倩一起从高空坠落,而千寻也有和负伤的白龙下坠的情节,还有前面提到的黑色大怪物和老太婆的暴走,等等。
● 两片中都有“坠落”的情节
笔者虽然赞同宫崎骏团队在创作《千寻》的时候,有可能对同样以鬼神世界为背景的《小倩》有所参考,但是部分相同元素的出项更多是巧合,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抄袭”。
因为虽然两个片子里有看似吻合的地方,但是最核心的剧情以及片子传达的寓意都是不一样的。
角色设定上,既然选择了鬼神题材,那么一人一鬼(非人)的男女主设定以及鬼神的大量出现是再正常不过了。
因此,黑色的运用也是很正常。黑山老妖的黑化让小倩反省了爱情;无脸男本身是个卑微的“小透明”,它的隐身技能需要用黑色到透明的渐变来表现,而它的黑化则是“失败社交”的体现。● 两片中都有黑化的大怪物
至于“宠物”,宁采臣的狗在片中的作用纯粹是卖萌增加笑料的,而老鼠坊宝宝本质上不能算是宠物,他是因魔法变成的,跟着千寻探索外面的世界,有一种“巨婴打破保护壁垒”的那么一个成长寓意。
而反派形象,姥姥是千年树妖,因失去阳魂的滋养而“老去”;汤婆婆意识到身边重要的东西都失去了,才暴怒的。这个侧面特写都被运用在片子中,是因为这个角度的确是表现面目情绪的最佳角度。
● 两片中的男女主都在桥上交谈
场景方面,晚上鬼神出没都属于正常设定,街景布局有些相似,这里不排除有做过参考,但是画风和建筑本身还是不一样的。说到桥,会让人想起奈何桥,一座跨越生死的桥。因此,桥可以说是鬼神世界里常用的元素之一。
水元素的使用方面,《小倩》中,水只是一个媒介的存在,而《千寻》中的水,作用不仅是人物相遇的契机,它还有着人类对环境破坏污染的隐喻。
● 《千与千寻》里被污染的河神
情节上,两个故事的主线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小倩》主要是人鬼的爱情故事,而《千寻》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内涵也更加耐人寻味。没有人鬼的冲突,就没有剧情的跌宕起伏。不同种类的存在,一开始总是势不两立,相互排斥。
至于男女主下坠的情节,那是因为不是凡人的那个都会飞,在受伤了剧情中就有一个高空坠落的情节可以发挥。
● 白龙被纸片攻击
作品里有相似的元素出现,可能是有所参考借鉴,也可能是偶然的,毕竟像鬼怪传说、古建筑风格等这些文化本身就是有相似之处的。如果仅仅说出现了前人作品中的元素就定义为抄袭,那未免太不尊重后人的创作了。
另外,宫崎骏也曾经公开表示对《小倩》的喜欢。宫崎骏与徐克私下有交情,对作品进行了交流讨论也不出为奇。● 《小倩》人物动画导演远藤哲哉
在《小倩》的制作表上,我们能看到几个日本人名字。其中远藤哲哉就是来自吉卜力工作室的,他是《龙猫》的副导演。据说宫崎骏与徐克曾经想一起合作,可惜未能实现,于是宫崎骏特意在徐克制作《小倩》的时候,派自己的团队成员去交流合作。
虽然有吉卜力成员参与了《小倩》的制作,但是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远藤哲哉参与了《千寻》的制作以及有团队成员搬运了《小倩》的创作。
总而言之,不排除有《千寻》参考了《小倩》的可能,但局部的借鉴仍然属于创作的正常操作,这跟抄袭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千与千寻》制作揭秘
吉卜力工作室位于日本东京的郊区,在这里诞生了《千与千寻》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千与千寻》的创作很好地诠释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我们可以在《千寻》的人设、场景、声效、剧情和寓意等发现生活的影子。
● 搬家路上的千寻
千寻,一个性格不太合群、要躲在父母怀里的10岁女孩,源于宫崎骏一个朋友的女儿。宫崎骏每年都会邀请他们家来做客,所以他捕捉到了这个10岁小女孩最天然的性格。
他在想象:假如把她放入一个变化多端的异世界,她能自己会始终保持这样的状态吗?于是宫崎骏产生了要拍《千与千寻》这部电影的动机。
千寻爸爸的人设来源于宫崎骏的那个朋友,也就是“千寻”自己的爸爸。片子里爸爸开车找不着方向,吃东西时狼吞虎咽的样子,都是本人最真实的状态。而千寻妈妈则源自吉卜力团队里的一位女成员,宫崎骏把她吃饭时手肘垂直朝下的细节都放进了片子里。
可以说,一切与宫崎骏有交集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他的人设来源,然后被拍进他的作品里。
● 千寻与正在吃东西的父母
在吉卜力工作室附近坐落着一个开放式博物馆,里面展现了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中期的原始建筑。宫崎骏很喜欢在黄昏的时候进博物馆逛逛,结合现实取景,最终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就呈现在作品里。例如:油屋的门面,取景于日本四万温泉积善馆,红色桥梁,取景于它门前庆云桥。
● “油屋”取景于日本的四万温泉积善馆
每个星期,吉卜力工作室都要开会商讨一些制作细节。有一次,宫崎骏提到“白龙的受伤坠落”的情景应该这样表现:
作为一条龙,它不会坠地,而是啪一声地撞在墙上像只壁虎一样;当它抓着壁柜时,应该像蜥蜴一样有架势;而当它掉下来的时候,要像从树上掉下来的毒蛇,它会保持自己的姿势坠落,而不会软绵绵地滑下来;当龙受到了约束要反抗时,动作就应该像一条正被人宰杀的鳗鲡。
● 受伤的白龙
在故事里,还有一段千寻让白龙吃下丸子的情景。为了表现龙的嘴巴是如何被强行张开的,宫崎骏手舞足蹈地说:就像抓着狗的鼻子,然后强行给狗喂它不喜欢吃的东西那样,狗会努力紧闭嘴巴,同时露出牙龈。
年轻的团队成员能大致理解,但并不能准确感受到狗反抗的动作,因为他们不怎么养狗,养的都是猫。于是,他们特意去了兽医院,观察狗的牙龈,还把手伸进狗嘴巴时的情景拍下来,以便观察研究。
● 吉卜力团队去兽医院观察狗
作画是制作动画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团队需要画出关键动作,关键动作经过修正后,再从中填充其它动作的空隙。这些大量的工作通通都是手绘。
据不完全统计,《千与千寻》的原稿有上万张。当时,离上映还有六个月,团队的关键动作只画了一半。
● 串联关键动作图
为了赶上首映,团队不得不增加至40个关键动画创作员,以提高效率完成关键动画的制作。他们在加快工作速度的同时,又不能降低质量。完成了关键动作的作画还有中间画、场景、动画化、音乐音效、配音、剪辑等大量的工作。
面对紧张的工作,每个工作人员都需要争分夺秒地完成。每天晚上11点,团队成员还会轮流煮晚餐,吃点面条充饥。在最后一个月里,宫崎骏从来没在半夜之前离开过他的办公室。
● 疲惫的工作人员
声效是使观者感到身临其境的重要环节。团队去了不同的地方,将所有可能遇到的声音都录下来。水是动画里大量出现的元素,单单是水的声音就有千变万化。
不仅仅是水花的声音,还有刷地板的声音、收拾碗筷的声音、厨房制作食物的声音、穿不同鞋子走在不同地面的声音、汽车电车渡轮的声音等等。为了精确描述汽车的声音,团队还租用了一部与电影中千寻爸爸开的型号相同的汽车。
● 录制声音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从剧情中感悟到的很多,有成长、环保、社交、经济、救赎、爱情、友情……无处不来源于生活。
从人设到场景,从画面到声音,从剧情到寓意,宫崎骏把我们带进一个奇幻的世界,我们不会觉得虚无,反而觉得很踏实。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都找到贴近生活的东西,这大概是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