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区农用地等别分布规律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一)区域概况v三江平原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包括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市所属县(市)及鸡西市所属鸡东、密山、虎林等县(市)和哈尔滨市所属依兰县。三江平原以完达山为界,北部为三江冲积平原,南部为兴凯湖平原。该平原区海拔 50 ~ 80 米,地形平坦,地势较低,东部地区沼泽地是全省主要湿地分布区。年平均气温 2℃~ 4℃,全年≥ 10℃有效积温为 2400℃~ 2800℃,年均降水量 600 毫米左右。三江平原地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三江汇合地带,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埋藏浅、储量大,有利于发展农田灌溉。土壤以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为主,潜在肥力较高。该区光、热、水、土条件优越,在全省各指标区中仅次于松嫩平原东部。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耕地面积大,国有农场多,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经过多年开发治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洪、排水、灌溉工程体系,并有一定数量的后备土地资源,是黑龙江省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自然质量等别地域分布规律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范围为 4 ~ 13 等,最低等地出现在三江平原东部的抚远县和饶河县,这两个县位于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下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多水年容易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加上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土壤黏重,肥力较低,自然条件较差。最高等地出现在宝清、密山、勃利等县(市),位于三江平原高地,排水条件好,加上土质肥沃,有效积温高,无霜期长,光、热、水、土条件优越。总体上,三江平原区东部低洼地带自然质量等别最低,中部和南部最高,西部和北部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自然质量等别居中。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及地域分布如下:
4 ~ 6 等地:面积 552529.47 公顷,主要分布在该区东部的同江、抚远、饶河、绥滨、萝北等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黑龙江、乌苏里江沿岸耕地易受洪水威胁,土地开发较晚,以旱地为主。
7 ~ 9 等地:面积 4294868.40 公顷,主要分布在该区西部的佳木斯、桦川、桦南、依兰、汤原及南部的虎林、密山、七台河、勃利等县(市),全年≥ 10℃有效积温为 2400℃~ 2600℃,年均降水量 600 毫米左右,土壤以黑土、草甸土、白浆土为主,光、热、水、土条件好,但山前地区地形起伏变化大,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以旱地为主,在江河沿岸以及地下水丰富的地方水田面积较大。
10 ~ 13 等地:面积 373068.47 公顷,主要分布在中部及南部的宝清、集贤、桦川、桦南、勃利、鸡东、密山等县(市),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土壤以黑土、白浆土为主,全年≥ 10℃有效积温为 2400℃~ 2800℃,年均降水量 550 ~ 600 毫米,光、热、水、土条件优越,农用地以耕地为主,水田比重较大,是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
图4-7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分布图
从图 4-7 可以看出,三江平原区 4 ~ 6 等地面积占该区面积的 10.58%,7 ~ 9 等地面积占82.27%,10 ~ 13 等地面积占 7.15%。自然质量等别面积以 9 等地最多,占分等面积的 37.11%,自然质量等别面积分布出现偏态型的态势。三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区域分布规律,一是地域分布规律呈现由中间向四周的放射状,以该区集贤、友谊、宝清、密山、等县(市)为中心,自然质量等别由中心向四周从高到低呈递减分布;二是自然质量等别随地势增高而增加,三江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洪涝灾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地势低洼的地方内涝严重,自然质量等别较低;地势较高处,由于排水条件好,受洪涝威胁不大,自然质量等别较高;三是经过综合治理后,改善了排水条件,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所有所提高,近年三江平原区结合涝区治理大力发展水田,提高了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水田区的自然质量等别普遍较高。
产生三江平原区自然质量等别区域分布的差异性,主要是由水分和土壤条件造成的。三江平原地势低洼,土壤以白浆土为主,土质黏重,排水条件差,加上河流众多,降水较多时,江河泛滥,内涝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20 世纪 80 年代进行了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有“先排水后开荒”之说,就是这个道理。今后三江平原区土地利用应重点解决防洪排水问题,同时,利用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水田,建成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v(三)利用等别地域分布规律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范围为 4 ~ 13 等,利用等别地域分布以中部和南部最高,北部和西部次之,东部最低。利用等别最低值出现在东部的抚远县和饶河县,最高值出现在中部的密山市。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面积及地域分布如下:
4 ~ 6 等地:面积 615062.80 公顷,主要分布在东部的抚远、饶河、同江、虎林等县(市),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该等别分布区地势低洼,多沼泽区,排水不畅,易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威胁。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用地利用水平低。
7 ~ 9 等地:面积 3081767.21 公顷,主要分布在佳木斯、桦川、桦南、依兰、汤原、勃利、七台河、鸡东、虎林等县(市)。该等别范围内地势较高,但一些山前平原坡耕地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耕地以旱地为主,沿河及地下水丰富地区,水田面积较多,农业生产条件一般,农用地利用水平中等。
10~13等地:面积305956.13公顷,主要分布在宝清、集贤、友谊、勃利、密山等县(市),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农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抗洪除涝能力强。耕地中水田比重较大,全区农业发达,农用地利用水平高。
图4-8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面积分布图
从图 4-8 可以看出,三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等别范围为 4 ~ 13 等,其中,4 ~ 6 等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 15.37%,7 ~ 9 等地面积占 76.99%,10 ~ 13 等地面积占 7.64%。利用等别分布规律与自然质量等别基本相似,但比自然质量等别更为偏态,说明三江平原区农用地利用有较大潜力。
(四)经济等别地域分布规律
三江平原区经济等别范围为 3 ~ 13 等,总体上,东部经济等最低,北部和西部次之,中部和南部最高。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经济等各等别面积及地域分布如下:
3~6等地:面积869115.90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区东部的同江、抚远、饶河、绥滨、萝北、虎林等县(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农用地利用以旱地为主,经营粗放,广种薄收,经济效益差。
7 ~ 9 等地:面积 2947551.59 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西部和北部的各县(市),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投入和产出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10 ~ 13 等地:面积 186118.65 公顷,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中部和南部各县(市),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水田较多,粮食单产水平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高,经济效益好。
从图 4-9 可以看出,三江平原区农用地经济等别范围为 3 ~ 13 等,其中 3 ~ 6 等地面积占分等面积的 21.71%,7 ~ 9 等地面积占 73.64%,10 ~ 13 等地面积占 4.65%。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影响,三江平原区经济等别分布规律和利用等别分布规律大体上相似。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利用等别、经济等别的区域分布规律大体上相似,东部各等别较低,西部和北部次之,中部和南部最高。农用地经济等别中,7 ~ 9 等地比重较大,反映出该地区中产田比重大,今后农用地利用应以改造中产田为主。同时,利用当地光、热和水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结合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抽水灌区建设,大力发展水田,建成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和水稻生产基地。
图4-9 三江平原区农用地经济等别面积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