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可以分享一些吗?
一、历年考题
找到几套完整的考题试卷,从头到尾把每个题目完整地思考一遍。通过这个过程认识公务员考试的题型、题量及基本知识点分布。对公务员考试有一个初步了解,同时明确复习的方向。从中了解五大题型中每个知识点所出现的频率及命题方式,总结自身的薄弱环节,确定接下来复习的重点。最后再做考题,严格按照时限做。准备近三年的考题试卷,每套都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练习,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仿真模拟在考场中的感觉,增强自身的经验感。同时每套题都采取不同的做题顺序,找准适合自己的做题状态。
二、专项题库
公考题目的命题方式越来越灵活,必须要我们灵活地掌握解题技巧,真正了解命题人的意图才能够解决。所以广大考生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在每类题型中都使自己的思维方式与命题人保持高度一致。考生通过上述对于考题的研究,会明确自己的弱项,找到自己的短板,从而确定复习重点。此时,建议考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专项教材,训练。通过采用专项教材,深入研究每类题型的命题思路和意图,学会从命题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读懂题意。
三、错题本
在行测复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做错一些题目。这时错题本就派上用场了,把每个做错的题记录下来,经常看一下,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问题,重要的就是对每个错误的剖析及改正,这就是错题本之所以珍贵的原因。公务员考试亦如此,需要我们吸取教训,避免因犯同样的错误而浪费时间。
行测八大技巧
常识判断是公务员考试行测中比较简单、用时较短的一部分,也是许多小伙伴丢分的一块。
其实常识判断的难点不在于知识的深度,而在于广度,因为它的涉及面比较广。行测常识判断要想拿高分,除了要靠我们平时知识的积累,当然也有一些方法可以使用。今天为大家总结了8个答题技巧,分享给小伙伴们。
一、首尾两端法
首尾两端法适用于有关历史事件排序的选择题。这类题型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连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此类题型可以采用首尾两端法进行判断(从头或从尾判断),即从这一串事件的头或尾进行分析判断,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无需对各事件的具体时间进行分析,这样即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也能大大提高命中率。
例题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解析】本题无需分析各个事件的具体时间,只需掌握大致的时间段即可,可对各个选项从头或从尾进行判断。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对A项从头分析,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晚于文景之治,故排除。
第二步,对B项进行从尾分析,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岳飞抗金发生在南宋,故排除。
第三步,对D项进行从尾分析,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年间,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应晚于安史之乱,D项错误。
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C。
二、题干分析法
题干分析法,主要适用题干很长或者带有词语定义的行测常识题目。
尤其是对于词语定义这样的题目,定义本身可能就是答案,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和斟酌题干上面。
例题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解析】此题先是说明了什么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然后说我国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最后问的是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对于不知道我们国家的收入分配方针政策的考生,就可以从题干入手,去看定义,定义强调的是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即这种分配结构的目的,是要保证大部分人都能有中等收入,同时缩小社会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比例,这就是一个“平均”的过程,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社会的公平。答案显然是C。
三、词义联想法
词义联想法是指根据题干和选项中的信息词进行联想,从而选出与信息词有关联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的做法。
例题
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
A.能量守恒定律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黑洞理论
【解析】宇宙起源的理论,属于比较生僻的科技常识。
先通读题干,可以看到“起源”是本题中对该理论最关键的提示,因此确定其为信息词。
再分析选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大爆炸”非常形象的说明了新事物产生的一个方式,正与信息词“起源”相对应。正确答案为B。
四、排除法
排除法可谓是万能法,它似乎适合于每一种题型。在解答客观题时,排除法便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并且它也最适合于单项选择题。
有些题甚至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在遇到比较难的题型时,即使不能通过排除直接得出答案,也可以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例题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下列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的是()。
A.支持文化企业在海外投资,投标,营销,参展和宣传活动
B.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的准入政策,喜迎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C.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享受税收优惠 D.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
【解析】政府投入保障政策,其中谈到“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转变投入方式”具体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
A、B两项属于“文化贸易促进政策”,故排除。C项属于“文化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属于“政府投入保障政策”。故正确答案为D。
五、去同存异法
这种解题技巧使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
当阅读完试题题干及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例题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应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限制性规定的约束()。
A.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共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B.用人单位取得大量订单,为了在短期内完成交货,必须组织突击生产的
C.交通运输路线、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D.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紧急处理的
【解析】通过审题,这道题的A、B、C三个选项都出现了“公众利益”这样的字眼,只有B选项说的是“用人单位”,与其它三个选项不一样。那么根据“求同存异”法,这道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B。
六、第一印象法
对于行测常识判断中的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
但静下来仔细考虑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情况下,小伙伴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确定正确选项,便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选法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样选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例题
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 )。
A.缺煤、富油、少气
B.富煤、缺油、少气
C.缺煤、缺油、多气
D.富煤、富油、多气
【解析】题干要求概括我国的能源条件,我国的能源条件,首先我想到的是我国煤储藏量是世界第一的,且我国的一半左右的煤油都是依靠国外进口。所以看到此题,直接选择B项。故答案选择B项。
七、比较法
在行测常识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小伙伴们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例题
“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协商不代替、监督不对立,为了大目标、同唱一台戏”。概括了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 维护国家主权和政治统一
B. 维护祖国的统一
C. 领导统一战线
D.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解析】首先看选项,A项的“维护主权统一”和B项的“维护祖国统一”是同一个含义的不同说法。因此,单选题的情况下,A、B两项就同时排除。则正确答案在剩余C、D两项之间。
再看题干,“帮忙”、“监督”等关键词明确表明不可能是C项的“领导”地位。故答案选择D项。
八、猜测法
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
猜测法,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耗费过多时间并影响考生的情绪。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注意: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
例题
关于一氧化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是人工煤气的主要成分,煤气中毒元凶——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B.一氧化碳无味,煤气的味道来自于加臭剂,泄漏时容易被发现
C.一氧化碳溶于水,所以在煤灶上放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D.一氧化碳泄漏要打开窗通风或呼救
【解析】一氧化碳不溶或仅微溶于水,所以在煤灶上放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C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天然气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CO对人体危害极大,它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于氧的结合力,会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从而使人发生窒息,严重时引起人的内脏出血、水肿及坏死。
当中毒后发生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即使能意识到是一氧化碳中毒,但往往已经丧失控制行动的能力,不能打开窗通风或呼救。
此时若不被人发现,发生死亡事故的可能性很大。CO的特性使人难以觉察它的存在,被人们称为“沉默杀手”。因此选择C选项。
希望政华教育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微信关注“招警小志”公众号,每天推送公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