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第五元素?与其他同类素材电影相比有哪些亮点?
《第五元素》是知名导演吕克贝松根据自己16岁时第一次写的剧本改编拍摄的科幻片,目前豆瓣评分7.9,可谓是相当励志了。影片讲述的是通过集齐五大元素,即可引爆神秘力量的故事。影片上映后获奖不断,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荣获奥斯卡金像奖和欧洲电影奖提名,非常值得一看。
不可否认的是,1997年的《第五元素》,向我们毫无保留的展示了科幻赋予的更加充分的想象力,更加真实的还原了未来城市的影像。虽然影片的设定过于离奇,导演和摄影仍然给走进电影院的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提起导演吕克贝松也许有人并不熟悉,但提起他的其他作品,你会叹服。《这个杀手不太冷》《亚特兰蒂斯》都是吕克的作品。《第五元素》据说是吕克自己16岁创作的第一支剧本作品,此次涉足科幻领域,对其也是一次全新的常识。
从题材上来说,科幻片在欧美市场上并不少见。《第五元素》的成功,和导演的脑洞大开不无关系。观众大爱的橙色丽露,痞帅痞帅的布鲁斯威尔斯,还有那充满谜一样色彩的宇宙狂人,空中宇宙交通设想,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一次次惊呼过瘾,将心情推至兴奋极点。
同其他科幻片不同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天马行空的科幻背景,出人意料的人物出场设计,惊掉下巴的剧情节奏推进,以及在1997年年代背景下,那不按常理出牌的冷色调,都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好莱坞科幻片的声音。
时隔20年回头看,里面的情节看上去仍然那么新颖有趣,在《阿凡达》、《饥饿游戏》中都可以看到吕克科幻片的身影,可谓影响深远。
这部电影真的像吕克贝松根据自己的喜好、想象、思索而编造的一个童话:红发的天使(相对于翻译成“神人”,更愿意叫她天使)、柔肠硬汉、美轮美奂的失落天堂、蓝色的女高音歌手、老神父、夸张滑稽的主持人、丑角一样的反派,如此种种,加上常常让人大笑的情节。像我们小时候的过家家,你演什么,我演什么,布娃娃是孩子,小板凳可以是白马,攀一支树枝便是倚天剑,我们希望什么,我们想要什么,一切的情节和物事都在想象和假设里实现,然后不亦乐乎。不过,吕克贝松的希望和想要比我们那时候要具体和伟大,那是爱、是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