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分类概述
2020-01-16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盆地分类原则的不同,可能使同一盆地有不同的名称。
根据规模盆地可分为:超巨型(>100万km2)、巨型(50万~100万km2)、大型(10万~50万km2)、中型(1万~10万km2)、小型(<1万km2);据盆地的平面形态则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三角形、菱形等;据盆地的剖面形态则分为:对称的和不对称的盆地;据盆地边缘性质可分为:断陷型和非断陷(坳陷)型(图8-1),前者又分为单断(箕状)型和双断(地堑)型;据沉积作用与盆地形成时间的配置关系又可分为:先成盆地、同生盆地和次生盆地,或地貌盆地、沉积盆地和构造盆地;据盆地形成的地质时代或构造阶段可称作: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中新生代盆地等,或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盆地等;据盆地下伏地壳结构可分为:陆壳、洋壳和过渡壳上的盆地,薄壳和厚壳盆地等;据盆地发育经历的旋回性有:单旋回和多旋回盆地等;据盆地发育时充填补偿情况分为:过补偿盆地、补偿盆地和补偿不足盆地(饥饿盆地)。
多数地质学家较普遍采用的是以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早期是以槽台说为基础的固定论的盆地分类,近期则是以地球动力学、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
图8-1 盆地简单形态分类(据Chapman,1976)
( 一) 固定论的分类
固定论 ( 即槽台理论) 认为地壳构造运动以垂直方式为主,此观点在 20 世纪 70 年代前颇为盛兴。Weeks ( 1952) 和 Успенская ( 1967) 把含油气盆地划分为 “地台” ( 稳定区) 和 “活动区”两大类。在我国石油勘探中应用最广的是 Брод ( 1965) 的盆地分类: 地台平原型、山前坳陷和山间坳陷。
( 二) 板块构造理论的分类
加拿大学者 Wilson ( 1968) 首先注意到大洋开合的不同发展趋势,指出大洋的演化呈现为张开和关闭的旋回阶段,由于大洋盆地是全球最大的构造 - 地貌单元,它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因此,大洋开闭的旋回主宰了地壳表层活动和演化的全局。这是板块理论的精髓。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不断完善,其中 Dickinson ( 1976) 的分类观点被广泛采纳。Dickinson 把盆地分为 “裂谷型”和 “造山型”两大类,前者以离散板块运动和张性构造为主,是由于地壳变薄而发生的下沉作用; 后者以聚敛板块运动和压性构造为主,系由于板块俯冲而引起地壳下沉,也可能由于沉积负荷加大而促进地壳下降。在此基础上细分为 16 种盆地。
( 三) 地球动力学的分类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在岩石圈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盆地分类方案。此观点认为盆地内沉积及构造样式的演化受地球动力学环境控制,含油气盆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遭受各种应力作用 ( 图 8 -2) ,据此将盆地所处环境划分为 4 大类: 拉张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然后再依据盆地所处的地壳结构和大地构造位置进一步细分。
图8-2 断层动力学模式和盆地的形成(主应力轴σ1>σ2>σ3)
(据刘和甫,1986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