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也者,其为人之与欤是什么意思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意思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翻译如下: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扩展资料:
在《诗经》里面讲,“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代表“君子”爱护人民就像爱护亲人一样。“弟有顺逊义”,所以“弟”有恭顺、逊让、谦逊、礼让的意思在里面。“故善事兄长为弟”,一个人很恭敬地去侍奉他的兄长,这就是做到弟。
而这个弟是用心去做,所以接下来讲“增作悌,示人以心中不忘先后次弟、须顺而逊也”。加个心字旁,那就昭示我们,心中不能忘记长幼尊卑,对兄长、对长辈,都要有恭顺、谦逊的态度。我们很熟悉的《三字经》里有一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说孔融懂得顺逊的态度。
可能讲到这里,很多人有点不平衡, “当大哥真好,当弟弟的都得恭敬他。”告诉大家,其实哥哥的责任更重。像我父母那一辈,当哥哥、当姐姐的,有的六七岁就开始煮饭。我的一个同事说,他五岁就开始做饭了。他是老大,得照顾弟弟妹妹。
古人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要懂得从这里看。“男怕入错行”,老板怕选错下属,但是只要懂得从孝悌去看, 就不会偏差太多。
大家看一看,现在女孩子找对象,有没有去调查他孝不孝顺。有没有去看他会不会跟兄弟打架。都没有。那恐怕在劫难逃。要决定这些人生大事,都要用理智判断,不能凭一时的感觉。告诉大家,最重视感觉的地方,就是离婚率最高的地方。
在论语中以“仁”为根本所以可以这样解释: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孝:对父母孝顺;悌:对兄弟友爱;
节选自《〈论语〉理读·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简单释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本确立了,道自然就发生了,而什么是根本呢,在儒家中,仁道是与众人相处之道,是爱人之道。爱父母手足是根本,爱别人众人是枝梢,此为根本,根本若能立住,仁爱之道便容易生发。
这句话告诉我们,若想世界充满爱,想尊重上司和友善同事,不如像尊重他们那样礼遇我们的父母,像友爱同事一样善待我们的手足。人生的根本在孝悌之行。有了孝悌,自然就懂了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