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作者简介

600字,一篇搞定... 600字,一篇搞定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98504bb
高粉答主

2019-08-2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16
展开全部

《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

作者简介:

1、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1908年4月7日生于江苏南汇周浦镇。傅雷年幼丧父,母亲贤淑,极富主见,曾请先生教子认字、授英语与算术。1919年傅雷进镇小学二年级,一学期后转往上海,入南洋中学附属小学。1921年考取教会学校徐汇公学。傅雷原名怒安,十五岁时易名为字,另取名为雷。

1928年2月3日抵马赛,次日至巴黎。他持严济慈信,经郑振锋介绍进法国西部的贝底埃补习法语。同年秋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主修文艺理论。课余去卢浮美术史学校和梭旁恩艺术讲座旁听,观赏法国艺术馆、博物馆的美术名作。

1932年和表妹朱梅馥结婚。同年参加庞薰琹等组织的“决澜社”,发表社签名宣言,与倪贻德合编《艺术旬刊》,主持庞薰琹个人画展。授课外,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翻译外国文学及撰写艺术理论文章之中。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

1979年4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办傅雷朱梅馥追悼会,柯灵致悼词,宣布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是错误的,应予改正;文革中所受诬陷迫害,一律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骨灰移葬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2、朱梅馥

朱梅馥(1913年—1966年),女,1913年出生于上海。她是近代中国文学家傅雷之妻。杨绛称其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于一身。

朱梅馥,生于1913年2月20日,上海南汇县城。原名朱梅福,缘于出生之时正是阴历元月十五,腊梅盛开。

父亲朱鸿,清朝秀才,后来教书为业。母亲杨秀全,有三兄一姐。

朱梅馥女士初中就读于上海教会学校稗文女校念,高中进入另一所教会学校晏摩氏女校,曾学过钢琴。

在四岁时,傅雷的父亲蒙冤入狱,他的母亲为其父洗刷冤屈,无暇照顾自己幼小的女儿,致使他的两个弟弟与一个妹妹死去。她14岁时与傅雷定下婚约。

1932年,她与著名翻译家傅雷在上海结婚。婚后育有三子,长子夭折,次子傅聪生于1934年,留居英国,钢琴家;三子傅敏生于1937年,教育家,编辑有《傅雷家书》传世。

1966年9月3日,文革爆发,时局混乱。不堪中,她与丈夫傅雷选择了一死,她为傅雷准备好温水服毒药,为保持尊严将他摆正在沙发上,后撕下床单上吊自尽。时年五十三。

1979年4月,朱梅馥与傅雷夫妇二人的骨灰盒移入上海革命烈士公墓。

朱梅馥女士性格温柔,文静随和,贤淑豁达,被友人亲切称之为“菩萨”。

扩展资料: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夫妇非常细心,儿子的信都妥善收藏,重点内容则分类抄录成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傅雷家书 百度百科-傅雷 

百度百科-朱梅馥

王发龙说时尚
2021-02-01 · TA获得超过70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傅聪去世在国内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不是因为他的钢琴才艺,而是因为《傅雷家书》。《傅雷家书》风靡一时,现在更是中学生的必读书目,几乎家喻户晓。傅聪作为《傅雷家书》的收信人,自然大家都非常关心。

我读过几次《傅雷家书》。我第一次读,已经上大学了。当时我都呆住了,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父亲,对孩子有这么深厚的爱,关心又是无微不至,从吃饭到钢丝会不会弄伤手,都事无巨细的关心。这么好的父亲,竟然还时时刻刻在忏悔,说自己过于严厉、偏激,虐待了孩子,对不起孩子。而且,这位父亲又是如此的懂艺术,在书信中时时刻刻给傅聪做艺术的熏陶……

注意:钢丝上有小条子,注明号数,切勿丢掉,否则以后不易分清。钢丝弹性很足,有滩上眼睛身手的围线。你自己千万不可随便拉开,一定要让动手做的人收场,而且每次换的时候,号数布条就要缚上去,否则要弄糊涂的。望你牢记在心上,千万千万!

我没有见过这样的父亲,自己的父亲不是,周围人的父亲也不是。我们的父亲,不会这么细致的关心我们,也不会表达感情,从来就是严厉,不苟言笑,没有一句这种感情的话。即便是行为上,也基本是硬梆梆。我从小对父亲是客气而疏远。至于艺术品味,父亲更没有,我敢说,傅雷提到的这些艺术家,他一个都不知道,也不懂欣赏。

于是,我深深喜爱上了这本书。

02

后来,看的书多了,了解了一些傅雷的八卦,同样非常震惊。从现代观念看,傅雷是个妥妥的渣男,一位暴君似的父亲。

傅雷的妻子叫朱梅馥,她是傅雷的表妹。两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傅雷19岁,朱梅馥14岁就订了亲。从俩人的照片就可以看出来,朱梅馥容貌秀丽,傅雷不如妻子好看。

但傅雷是才子啊,去法国留过学,而且学的是艺术。自古才子多风流,法国巴黎又是一个风流之国都,傅雷在巴黎结交了好几位女朋友,还闹到了要自杀、退婚。

不过朱梅馥还是跟傅雷结婚了,结婚后,傅雷的风流韵事还是不断。傅雷出轨就出轨吧,但他情绪激动,如果情人不理他,他还要死要活,只能让朱梅馥出面,再让情人过来。朱梅馥给他们端茶倒水。这事还被张爱玲写进了她的小说。

在做父亲方面,更是差劲。他脾气暴躁,无缘无故打孩子。杨绛在文章中说到过,她和钱锺书去傅雷家,大人在客厅谈话,傅聪在客厅外偷听。傅雷把傅聪、傅敏兄弟俩厉声呵斥,让杨绛和钱锺书非常尴尬。

傅聪鼻梁上有个疤,就是被傅雷用盘子砸出来的。弹琴不好,打;不听傅雷的话,打;自作主张,打……

傅聪的访谈中,很多次提到了傅雷对他的打骂。

等我了解这些,再去看《傅雷家书》,那真的是观感完全不一样。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远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傅雷还经常抱怨傅聪不给他写信。我本来以为是搞文学老爸对儿子的思念之情,现在看来,傅聪可能是不愿意回信。傅聪在访谈里说,他不看《傅雷家书》,因为太过于激动,不愿意回忆往事……这个往事也许有很多意味……

好孩子,你忙,你提笔远不如弹琴那么容易。好吧,我们不再要求你多写信。

等到今天还没接到你一个字,挂念之至。

亲爱的孩子,这一回你隔了差不多二十天才有信来。

03

不知道傅雷写信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想象着自己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想象着这些信文采斐然,能感动儿子?

如果傅聪在身边,他还会如此温情脉脉,循循善诱吗?

不过,随着他处境的困难,也许年龄上升,体力下降,在《家书》的后半段,傅雷的说教慢慢变少,在某种意义上,把儿子当平等的人看待了。另外,他的信中并没有提及他的困难处境,还是婆婆妈妈的各种琐事的交代,让生活尽量岁月静好。我第三遍读《傅雷家书》的时候,这种反而让我感动了。

在1966年6月3日,这是《傅雷家书》中的最后一封信,傅雷是1966年9月2日去世的。傅雷在信中说

你岳父本说等他五十生辰纪念唱片出版后即将寄赠一份,请他暂缓数月,等唱盘解决后再说。我记错了你岳父的生年为一九一七,故贺电迟了五天才发出;他来信未提到(只说收到了礼物),不知电报收到没有?

04

很多文人的文章跟言行不一样。

像元稹,写了著名的悼念亡妻的诗词,诚知此恨人人,贫贱夫妻百事哀。他本人其实一直在外招蜂惹蝶,他是《西厢记》里面张生的原型,崔莺莺是他曾经的情人,始乱终弃说的就是元稹。

还有卢梭,写下了教育名篇《爱弥儿》,书中满是对孩子的爱。真相是,卢梭一共有5个孩子,这5个孩子全部被他送到了孤儿院。

所以,傅雷这种不一致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傅雷家书》风靡全国,成为必读书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在中国文化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亲的权威至高无上。在现代社会,有批人想要维护这个,但要契合时代,因此中国的父亲形象也需要有所改变,希望又是威严,又是权威,又有温情。曾国藩有点不符合时代了。需要找其他人。

这种形象不好找。

朱自清的《背影》算是一个,但一篇文章过于单薄。而且,如果要揭开真相,朱自清的父亲非常不堪。《背影》的第一段: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这段话的背景是,朱自清的父亲在徐州当官,偷偷娶了房姨太太,惹怒了老家的姨太太,老家的姨太太到徐州大闹。朱自清的父亲的官丢了,祖母被气死了。

因此,傅雷被挑中。

其实,我们国家有些作家是很爱、很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像梁启超、鲁迅、钱锺书,但他们在这些方面要么没写,要么写得很少。

更为关键的是,有时候,不怎么样的父亲,也许因为真的是愧疚还是其他原因,落笔的笔墨比真正尊重孩子的家长要浓烈,更道貌岸然一些。就像元稹写的悼亡诗也是让人听了无不落泪,心中戚戚。

《傅雷家书》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被选中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orever__猫爪
推荐于2017-11-18 · TA获得超过194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睡姿樱桃
2010-07-30 · TA获得超过16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傅雷家书》作者: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从三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巴尔扎克名著《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梅里美的《嘉尔曼》等三十余部翻译作品。写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专著,以及《贝多芬的作品及精神》、《评〈三里湾>》、《评〈春种秋收〉》等论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丿無語灬
2012-08-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9万
展开全部
傅雷(1908.4.7—1966.9.3),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版,现已出齐。

傅雷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游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