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受到国家级表彰,她为国家做出了哪些奉献?
在抗击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我们认识到了无数的医疗战士们。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前仆后继,我们做出巨大的贡献,不怕吃苦,我不怕困难。即便最累最难,他们也一直在咬牙坚持,始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并不是和军人一样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交锋,但同样他们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扛在肩膀,也是为我们去抵抗病毒,与病毒作斗争。
在这抗击疫情当中,我想大家都记住了这样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李兰娟院士。作为一名女性,她始终走在抗疫的前线,疫情期间,李院士不顾花甲年高,仍带队前往武汉,坚守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浙江力量”,用自己团队的专业知识,为大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李兰娟生于1947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1998年,她出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任职长达10年。并于2002年担任原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李兰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成功阻击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推动我国在新突发传染病防治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得知科技大奖奖金有300万元,李兰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奖金捐出来用于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发展,计划把奖金的1/3奖励团队,2/3捐给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兰人才基金,奖励和培养人才。
疫情当前,李兰娟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的有关情况汇报,查看了有关现场,明确自己的任务是研究疫情,向给国家一个交代,向国家进行汇报。
在武汉实地研判疫情的李兰娟向国家提出了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要知道,这些实时性建议给武汉人民群众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保障。而且也正是这些具有实效性的建议才能将疫情有效的控制住。
李兰娟院士已经73岁了,在他这个年纪,其实本可以享受晚年,不去操心一些事情,但是他仍然心计祖国,想为医学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事做,培养一点人才,是她的准则。
所以他始终走在前线,为大家做出努力,树立榜样。而且李兰娟院士的相关科研成果也是足够让大家去学习。这样的老一辈医生在自己的岗位坚持了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他们仍然明白自己的任务并不是休息,而是继续为祖国散发自己的每一份光亮。
先简单介绍一下李兰娟院士。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是一名感染病学家,有着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等称号,同时她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她还是国家健康科普部的第一批成员。
李兰娟院士首先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在非典的时候。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浙江首次出现了确诊病例。当时的李兰娟任职于浙江省卫生厅厅长,他判断病情之后就下达了三道指令。正是这三道指令,使得早期的传染源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浙江并没有发现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当时李兰娟院士发出这三道指令的时候 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这三道指令得以执行,她也经历了很多压力。但事实证明,三道指令行之有效。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了,李兰娟和钟南山等人受过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前往武汉。在一次会议中,她提出建议,武汉必须封城,做出了对疫情的预判。在今年的这次疫情中,李兰娟院士和其他医护人员依旧在疫情一线战斗着,这次疫情控制得住完全离不开他们的努力。
无论是非典还是流感,李兰娟院士始终坚守在抢救病人的一线,她还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兰娟院士还热心公益,用自己的钱设立人才基金,这样一位的院士受到国家级表彰理所应当啊。英雄就是英雄,我们应该向李兰娟院士以及其他在抗一线奋斗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致敬,向那些在疫情中牺牲的勇士致敬,谢谢他们为我们做出的努力。果断提出武汉封城建议的是李兰娟院士,这时也证明她的方案很有效,这个荣誉她当之无愧!
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还从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肠道菌群与肝硬化的秘密。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阐明了肠道微生态变化与重型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丰富了重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理论;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为肠道微生态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成功培育出无菌大鼠,建立了无菌动物实验研究平台;注重细菌耐药研究,引领细菌耐药研究小组发现六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
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使得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推广至全国;建立中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
率领课题组成功培养分离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测序,系中国大陆第二株登录GenBank;首次发现PBMC中有复制型SARS-CoV存在,对揭示“非典”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以李兰娟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在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