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磁共振时,为何医生让家属陪患者而医生却出去呢?
核磁共振没有辐射,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之内的信号重建成像。医生出去却让家属留下主要是需要操作设备,而设备较为封闭,家属留下可帮助照顾患者,也协助防止意外。
因为人的眼睛没有透视人体的能力,而很多疾病的病灶都处于身体组织的内部深处,所以科学家们利用自然界的射线或者原子本身的活动特征代替人眼透视人体。最先发现X射线穿透性的是伦琴,X射线由于波长比较短,对人体组织的穿透能力很强,因为人体组织尤其是骨骼等密度大的组织对X射线的消耗更强,因此在成像板上,骨骼的影作为清晰,软组织的影就比较模糊,若X射线强的话甚至留不下影子。
伦琴发现X射线的特点后就喜欢拿X射线到处拍片,比较著名的一张图像是他媳妇手部的影像,骨骼和戒指的影子十分清晰,因此X射线也曾被称为伦琴射线。
根据X等射线的特点,医务人员们发现这岂不是可以拿来协助治疗骨骼等系统的疾病,于是就有了X胸片、骨骼成像等应用;后来发明了CT,CT是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对人体进行扫描,本质上也是利用人体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对超声波的反射也不同,密度越大反射越强),综合多种信号得出断层扫描,可以很好地分析位于软组织或者骨骼等系统的疾病。
X片和CT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一般做的时候医生也是要出去的,放射室的门也都是用很厚的金属门,但其实放射剂量并不大,一年进行几次拍片对人体几乎没有影响,医生在为病人拍片时要出去主要是因为病人多每天都要拍很多片子,导致他们相较于一般人接触的放射剂量多得多,也因此他们的假期稍多。此前,美国的一个经济学的报刊刊文说放射导致癌症病人数量增多,但其实癌症更多的是环境影响,做一次X射线或者CT受到的辐射剂量本身就比较小,而且接触时间很短,使人体细胞恶变的可能性非常低。
而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归根结底是原子等基础粒子,而原子也有一些固有的光谱,在经受外界能量刺激的时候,原子会吸收能量发生能级跃迁和回迁,然后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谱,利用这种性质也可以成像。核磁共振主要是利用氢原子,人体不同组织中氢的分布不同,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使原子核因射频信号而共振将射频能量吸收发生能级的跃迁,随着氢原子的活又将能量以光谱的形式释放出来,而具备能量的光波就可以在类似于硝酸银的底片上呈现出组织的像。
不同组织的物质构成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这种手段可以较好地分辨各类组织,受射频信号的影响,还可以利用碳等原子的性质进行摄影。这是一种利用磁场拍片的技术,对人体无害,目前还没有核磁引发疾病的案例。不过因为利用了较强的磁场,在做核磁共振成像的时候,身上不能佩戴金属制品,尤其是铁镍制品,在强大的磁场中,这些物质会被设备吸引甚至穿透人体组织导致尾箱。而心脏起搏器、金属镶的牙齿等在磁场中会受到磁场影响磁化被吸引,所以做核磁前需要更多的问诊,避免金属造成的意外事件。
核磁共振可以多参数,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能够更好地显示组织器官的结构,增加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做核磁共振时医生要出去主要是为了操作设备,而核磁共振仪器需要将人置入一个较为狭窄的设备内,若是有幽闭恐惧症或许心理上难以承受,家属留下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较为平稳的心态,有利于检查的进行。家属也可以协助发现一些意外事件,比如患者自己忘了身体里有什么金属制品。
现代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比较广泛,它能很清晰地呈现软组织的影,可以协助医生诊断各类疾病,对于某一特定器官组织,核磁共振设备还可以剥离干扰信号,只留下比如心脏血管、脑部血管的影像,可以使医生更精确地定位病灶的位置、范围和侵袭影响。
做核磁共振时,为何医生让家属陪患者而医生却出去?
做核磁共振时,为何医生让家属陪患者而医生却出去?
做核磁共振时,医生为什么让家属陪患者,而医生自己却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