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传播学 名词解释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很多人认为传播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传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不然,传播对于社会的发展运行都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传播是完全可以作为一个学科通过理性来学习研究的。
要回答传播学到底学什么,首先要知道传播是怎么来的,即传播的历史。
早期没有传播的概念,说服、修辞学这些是早期的萌芽。
启蒙运动时期:祛魅
印刷机——宗教改革,(基督教分为三支:东正教,天主教中世纪,新教)文化程度低,天主教掌握着圣经的解释权,印刷机出现后,中产阶级都有了自己的圣经,并且引入了其他国家的圣经,民众自主诠释,出现了各种宗教运动,路德提出了新教,普及了知识,反对并架空了教会,爆发了战争。反之极大地促进了印刷机的进步,印刷第一次高潮,出现了对新闻的控制和反控制思想,新闻出版自由,第一次出现了媒介控制权的争夺。两种简单的思想:控制和自由。欧洲死了三分之一的人,战争和流血
新闻自由时期:弥尔顿发表了《论出版自由》,主张真理的自由修正,过于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抵不过武器的批判,参与了出版检查,嘴上讲新闻自由,实际上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检查官,在新闻斗争中,不惜使用政治手段,没有纯粹的自由,背后有很多力量控制。
19世纪:人们意识到传播是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通过理性来把握,出现了社会科学。传播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2011年重大转折点,移动媒体,社交媒体,人类使用媒介的时间大大增加,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介时代,倒逼人类进一步思考传播是什么东西,社会是如何运行。
机器改变社会:工业社会,人口自由流动,乡土社会崩溃瓦解,之前的社会理论不适用。政治上法国大革命,颠覆了君主皇权,工业革命颠覆了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对立,宗教运动颠覆了宗教。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出现了社会科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的三大先驱,早期的西美尔,塔尔德等等都处于这个时期。
大众媒体出现:美国大众报业出现的标志:政党报刊发展为商业报刊,增大了受众人群,原先政党提供补贴,是政党喉舌,现在报纸独立,有了财权和话语权。
传播学史:
三大先驱:达尔文:社会的认识,非语言传播的认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
孔德第一次尝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社会科学之父,之后的西美尔(帕克把欧洲的社会学思想引入了美国,吸收了杜威的实证主义思想,建立了芝加哥学派,一个真正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开始成形),塔尔德,斯宾塞开始有了传播学的萌芽。
20世纪40年代,学科成熟的土壤,美国是传播学发展之地(实践,理论,战争,媒介),大众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新闻教育引领,新闻学研究传统是李普曼(实践),芝加哥学派欧陆社会学思想(理论),加之二战的到来,出现了传播的实际需求,美国战略宣传局吸纳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专家学者,着手研究战争宣传,四大奠基人,三论,战后,施拉姆把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建立了传播学。社会因素:出现了广播(声音传播),电影(画面传播),刺激了人们对传播学的兴趣。
20世纪50年代(过度保守),实用为王,经验学派的主力是实用主义色彩效果研究,强大效果论,追求短期的效果,后来出现了有限效果论。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美国引导了全球体系,需要投射自身力量,需要从内到外信服你,发展传播萌芽。50年代隐藏着变革的种子(为什么60年代能突然转变为适度效果论),电视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对于社会的冲击极大,与原先的报纸,广播的影响力不能同日而语,改变了美国的文化和传播学研究的方向,开始意识到,媒介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出现了技术学派的萌芽,开始思考为什么媒介的更迭能够带来社会的变化,英尼斯。对于有限效果论的质疑,出现了适度效果论,开始思考更加长期宏观的效果。法兰克福学派出现,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二战研究极权主义,在美国研究宣传,标志:启蒙辩证法,意识到大众传播的异化可以压迫剥削人民,马尔库塞留在了美国,美国没有反思,德国开始反思。
20世纪60年代(过度反叛)风起云涌,从原先的保守变得反叛,盛极而衰,战后一代开始怀疑上一代,出现了左派,整个世界处于革命的海洋,处处是革命,资本主义盛极而衰,新的一代是反叛的一代,挑战社会等级——民权运动,挑战性别不平等——女权主义,挑战现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挑战国际秩序——反对殖民主义。第三世界国家独立,需要新的力量来反抗宗主国,导致了批判学派的迅速发展,经验主义研究从短期变为长期,原因是电视的普及、批判学派技术学派的思想开拓了经验学派的视野,出现了反对实证主义的潮流,出现了定型的研究方法,传统的经验研究处于反思调整。经验学派——适度效果论,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的洛文塔尔、马尔库塞批判流行文化中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伯明翰建立了文化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学派产生,霍加特、威廉斯开始开拓大众文化的新取向,赫伯特席勒出版《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传播政治经济学开始出现新的发展。(美国越战,认识到了美国民主国家的虚伪性,青年反思,摇滚,麦克卢汉,法国结构主义学派)
20世纪70年代(大繁荣时期),经验学派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转向了强大效果论时期,不仅仅关注短期效果,也关注长期效果,考虑到了社会心理和媒介影响:第三人效果理论,沉默的螺旋。法兰克福学派进入了第二代,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文化研究学派崛起,霍尔里程碑人物,编码模式。葛兰西带来了整个批判学派传播学转向。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发展,技术学派:麦克卢汉沉寂,波兹曼创立了媒介环境学派。
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媒介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全球传播出现,经验学派研究详细的情景下的效果研究。冷战结束,解除管制运动,媒介逐渐私有化集中化垄断化,出现了大型跨国垄断媒介集团。互联网出现后,新媒体成为传播研究的主流。现如今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
传播学是一个更新迭代很快的学科,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播学研究呈现爆炸式繁荣。
要回答传播学到底学什么,首先要知道传播是怎么来的,即传播的历史。
早期没有传播的概念,说服、修辞学这些是早期的萌芽。
启蒙运动时期:祛魅
印刷机——宗教改革,(基督教分为三支:东正教,天主教中世纪,新教)文化程度低,天主教掌握着圣经的解释权,印刷机出现后,中产阶级都有了自己的圣经,并且引入了其他国家的圣经,民众自主诠释,出现了各种宗教运动,路德提出了新教,普及了知识,反对并架空了教会,爆发了战争。反之极大地促进了印刷机的进步,印刷第一次高潮,出现了对新闻的控制和反控制思想,新闻出版自由,第一次出现了媒介控制权的争夺。两种简单的思想:控制和自由。欧洲死了三分之一的人,战争和流血
新闻自由时期:弥尔顿发表了《论出版自由》,主张真理的自由修正,过于理想。正如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抵不过武器的批判,参与了出版检查,嘴上讲新闻自由,实际上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检查官,在新闻斗争中,不惜使用政治手段,没有纯粹的自由,背后有很多力量控制。
19世纪:人们意识到传播是可以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通过理性来把握,出现了社会科学。传播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2011年重大转折点,移动媒体,社交媒体,人类使用媒介的时间大大增加,进入了一个新的媒介时代,倒逼人类进一步思考传播是什么东西,社会是如何运行。
机器改变社会:工业社会,人口自由流动,乡土社会崩溃瓦解,之前的社会理论不适用。政治上法国大革命,颠覆了君主皇权,工业革命颠覆了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对立,宗教运动颠覆了宗教。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出现了社会科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的三大先驱,早期的西美尔,塔尔德等等都处于这个时期。
大众媒体出现:美国大众报业出现的标志:政党报刊发展为商业报刊,增大了受众人群,原先政党提供补贴,是政党喉舌,现在报纸独立,有了财权和话语权。
传播学史:
三大先驱:达尔文:社会的认识,非语言传播的认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
孔德第一次尝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社会科学之父,之后的西美尔(帕克把欧洲的社会学思想引入了美国,吸收了杜威的实证主义思想,建立了芝加哥学派,一个真正的传播学研究领域开始成形),塔尔德,斯宾塞开始有了传播学的萌芽。
20世纪40年代,学科成熟的土壤,美国是传播学发展之地(实践,理论,战争,媒介),大众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新闻教育引领,新闻学研究传统是李普曼(实践),芝加哥学派欧陆社会学思想(理论),加之二战的到来,出现了传播的实际需求,美国战略宣传局吸纳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专家学者,着手研究战争宣传,四大奠基人,三论,战后,施拉姆把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建立了传播学。社会因素:出现了广播(声音传播),电影(画面传播),刺激了人们对传播学的兴趣。
20世纪50年代(过度保守),实用为王,经验学派的主力是实用主义色彩效果研究,强大效果论,追求短期的效果,后来出现了有限效果论。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美国引导了全球体系,需要投射自身力量,需要从内到外信服你,发展传播萌芽。50年代隐藏着变革的种子(为什么60年代能突然转变为适度效果论),电视的出现和迅速普及,对于社会的冲击极大,与原先的报纸,广播的影响力不能同日而语,改变了美国的文化和传播学研究的方向,开始意识到,媒介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想,出现了技术学派的萌芽,开始思考为什么媒介的更迭能够带来社会的变化,英尼斯。对于有限效果论的质疑,出现了适度效果论,开始思考更加长期宏观的效果。法兰克福学派出现,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二战研究极权主义,在美国研究宣传,标志:启蒙辩证法,意识到大众传播的异化可以压迫剥削人民,马尔库塞留在了美国,美国没有反思,德国开始反思。
20世纪60年代(过度反叛)风起云涌,从原先的保守变得反叛,盛极而衰,战后一代开始怀疑上一代,出现了左派,整个世界处于革命的海洋,处处是革命,资本主义盛极而衰,新的一代是反叛的一代,挑战社会等级——民权运动,挑战性别不平等——女权主义,挑战现有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挑战国际秩序——反对殖民主义。第三世界国家独立,需要新的力量来反抗宗主国,导致了批判学派的迅速发展,经验主义研究从短期变为长期,原因是电视的普及、批判学派技术学派的思想开拓了经验学派的视野,出现了反对实证主义的潮流,出现了定型的研究方法,传统的经验研究处于反思调整。经验学派——适度效果论,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的洛文塔尔、马尔库塞批判流行文化中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伯明翰建立了文化研究中心,文化研究学派产生,霍加特、威廉斯开始开拓大众文化的新取向,赫伯特席勒出版《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传播政治经济学开始出现新的发展。(美国越战,认识到了美国民主国家的虚伪性,青年反思,摇滚,麦克卢汉,法国结构主义学派)
20世纪70年代(大繁荣时期),经验学派对于传播效果的研究转向了强大效果论时期,不仅仅关注短期效果,也关注长期效果,考虑到了社会心理和媒介影响:第三人效果理论,沉默的螺旋。法兰克福学派进入了第二代,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文化研究学派崛起,霍尔里程碑人物,编码模式。葛兰西带来了整个批判学派传播学转向。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发展,技术学派:麦克卢汉沉寂,波兹曼创立了媒介环境学派。
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媒介进一步发展,有线电视,全球传播出现,经验学派研究详细的情景下的效果研究。冷战结束,解除管制运动,媒介逐渐私有化集中化垄断化,出现了大型跨国垄断媒介集团。互联网出现后,新媒体成为传播研究的主流。现如今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
传播学是一个更新迭代很快的学科,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播学研究呈现爆炸式繁荣。
展开全部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欢迎来到**网www.**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
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受者也有复杂的背景:个人层面、组织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20、归纳: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
21、演绎: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
22、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23、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区别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的抽样形式。
非随机抽样:调查目的仅是对问题做初步探索,获得研究的线索和提出假设,而不是由样本推论总体,采用的抽样方式。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欢迎来到**网www.**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
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受者也有复杂的背景:个人层面、组织组织层面、社会层面。
20、归纳: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
21、演绎: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
22、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23、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区别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的抽样形式。
非随机抽样:调查目的仅是对问题做初步探索,获得研究的线索和提出假设,而不是由样本推论总体,采用的抽样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