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兵直指长安,诸葛亮为何不听魏延之计?
历史是当今的借鉴,允许假设和推理。
好吧,咱们就假设魏延的“子午谷”奇计现在开始实施。
主将魏延,精骑五千人,马一万(要携带粮食),兵进子午谷,奇袭长安。
第一种情形:
如诸葛亮所预料的一样,中途被发现了。曹魏设下伏兵,塞阻子午谷通道。魏延率骑兵转为步兵,开始强攻,魏军加强防御,双方僵持不下。时日延绵,粮草用尽,魏军援军又到。魏延损兵折将,原路返回,魏军掩杀。
结果:蜀军精锐丧尽,无功而返,士气大挫。
第二种情形:
魏军得到消息太晚,救援不及,魏延已到达长安城下,开始攻城。魏军凭坚城固守,蜀军弃马强攻,却始终难以拿下。时间拖延下去,魏军援军终于到达,分出一支部队,切断子午谷归路。
结果:魏延率残部杀出重围,辗转回到蜀汉,精锐尽失,士气大挫。
第三种情形:
象魏延预料的一样,魏延奇袭成功,夏侯懋惊惶弃城而走,魏延占据长安,夺下粮草。
这是魏国的西都啊,等于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魏国的头上,是可忍而孰不可忍!曹叡亲引大军来救,双方在长安进行你死我活的大战。
首先,五千人能守住长安城吗?再者,诸葛亮怎么办?是不是必须要全力出击,以策应魏延?诸葛亮的大军是绝对不敢退还的,硬着头皮也要上,不然这个政治影响就大了。
好吧,魏吴两国提前进入生死决战了。以蜀汉现在的实力,能行吗?
别指望孙权,他日思夜想的情景终于出现了。他就会等着,一直等到魏蜀两国一个在太平间里横尸,另一个在重症监护室痛苦地呻吟,他并不介意来补一刀。
第四种情形:
魏延奇袭成功,夺下长安,而魏帝曹叡并不救长安,而是继续增兵压住诸葛亮。
这是最令人头疼的局面。记住,不久前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幕:当刘邦与项羽在正面战场上生死搏杀,项羽步步紧逼,刘邦节节抗击,而侧翼战场上韩信顺风顺水。刘邦无奈,派人去请韩信来援,夹攻项羽。韩信的谋士蒯通对韩信说:当此之时,君助汉王,则汉王胜,君助项王,则项王胜,不若两不相帮,则君可自立!
当拿下长安,坐地得城,又有粮草,而又可以趁势招兵买马,拿下长安周边地区的情况下,以魏延狂傲的性格,这可是他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他会率兵前来夹击魏军吗?
我认为他不会。以我这样的人都能看出来的机会,魏延应该早就揣在肚子里了。
三足鼎立何如四方互制啊。
记住,诸葛亮首先是蜀汉的丞相,是个政治家,然后才是个军队统帅。
四种结果都分析了,大家觉得,哪一个对蜀汉有利?
子午谷奇计,在刘备时代是可行的,那时候还有关张赵马黄,还有刘备。
但现在是刘禅时代。没有谁能制住魏延。这个人,没有强大的控制力,是不能让他单飞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真正的目的是这样的:
一、北伐首先是个政治仗。没有北伐,蜀汉政权就不存在建立的政治基础。继承汉统就是句空话,刘家就没有做皇帝的理由。
二、蚕食魏国,以攻代守,尽量消耗魏国的力量。如果任由魏国发展,蜀道天险是不足为凭的。
三、维持吴蜀联盟。如果没有进攻,三方各安,吴蜀联盟就没有任何理由继续维持下去。只要蜀汉保持攻势,魏与吴就始终处于敌对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