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十月初五是达摩祖师圣诞。达摩,天竺人,禅宗二十八代佛祖,将禅学带入中土第一人,是中土禅宗的初祖。他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土,历尽艰辛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与高深武艺。他行医济世,遍施爱心,在下层百姓中广结善缘。其经历充满传奇性、戏剧性。
每逢祖师圣诞,僧俗信众皆焚香明烛,虔诚拜祭。在中国寺院中,尤其是唐代以后的禅宗寺院,一般都设有祖师殿。祖师殿供有三位祖师,一是达摩,居中;二是百丈怀海,居左;三是本寺的开山祖师,居右。祭祀仪式在祖师殿举行。达摩的诞辰是十月初五,故在十月初四,知客便挂出告示牌:“明日恭逢达摩老祖圣诞良辰,是晚、明早课毕,闻钟声,齐诣祖师殿礼祖,午前上供。”
这是一年中祖师殿殿主最忙的一天。他要率领手下僧人尽快在祖师殿中间设起祭筵,供奉香炉、水瓶、香案,上间摆放禅椅、拂子、椸架、法衣,下间设椅子、经案、香、烛经卷,等等。
祭祖礼仪比较简单,无非烧香、跪拜、供茶、诵经等,但却要反复地、一次次地进行。当日晚课之后,钟头便撞响大钟三声,众僧集于祖师殿,首先由住持上香、行礼、供茶,接着众僧向祖师行三跪拜礼,并跟着维那念诵、作回向,第一遍祭祖就算结束了。暮钟鸣响之后,众僧齐集祖师殿诵经做法事,全寺僧众及仆役到达摩像前参拜,这是第二遍祭祖。第三遍祭祖是在十月初五早课后,钟头再次撞响大钟三声,众僧再到祖师殿,仍是先由住持上香、上汤、上粥、上茶,维那则唱三遍“奈麻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众僧齐和三遍;再一次唱诵《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接着诵《变食咒》十四遍,《甘露咒》、《普供咒》各三遍。最后由维那将达摩祖师创立本宗的丰功伟绩叙说一番,全寺僧众向祖师三拜,祭祖仪式即告结束。
农历十月初五是佛教节日:恭迎达摩祖师圣诞日。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印度人,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意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印度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 和昙林等 ,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
达摩祖师,原印度人 ,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
南朝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洛阳伽蓝记》卷一)。
他的名字原本叫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是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的大弟子,成为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自小就聪明过人,因为香至王对佛法十分虔诚,因此从小菩提达摩就能够遍览佛经,而且在交谈中会有精辟的见解。
般若多尊者在游历天竺国时,一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菩提达摩被般若多尊者普度众生的理想,以及丰富的佛学智慧所吸引,就拜在般若多尊者的门下,成为禅宗的门徒,而且发愿要将当时印度分裂的佛法思想统一起来,使佛法在印度重新振兴。后来菩提达摩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在天竺国内弘扬佛法。有一天,他听到自己的侄子,继承南天竺王位的异见王,为了自己的国家不受外邦的欺凌,要采取禁止信仰的法令。
于是,菩提达摩便派弟子婆罗提前往劝谏,波罗提不辱师命,成功地扭转了异见王的禁教政策,并且使异见王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宗)。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义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
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通称达摩,又称初祖达摩或初祖菩提达摩。他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传说他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达摩祖师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达摩祖师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土历尽艰辛,他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驻锡嵩山少林寺,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艺,传衣钵于二祖慧可大师。后出禹门游化终身,其经历充满传奇性和戏剧性。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等地传授禅教。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据《景德传灯录》在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即禅宗的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达摩祖师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的思想,对中华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
“二入四行”是达摩禅法的核心内容。所谓“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属于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属于禅的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四行”指“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其要旨在于以清净本性了悟佛法以至觉悟之境。
“二入四行”又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壁观”为达摩禅法之精髓。关于壁观的涵义,唐代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载:“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所谓“壁观”应指“心如墙壁”,即心静如墙,而非传说中的面壁而观。
达摩祖师的思想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达摩祖师圆寂于洛滨,葬熊耳山。
佛历计算的方法:即将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减去佛寿八十岁,即得五四三为佛涅盘年数(佛涅盘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再将五四三年加今年公元一九七二年,即得二五一五年。但到今年佛诞起,应增加一年,故今年一九七二年佛诞后的佛历是二五一六年。计算佛历方法,依此类推。如计算佛陀降生到现在有多少年?应将佛降生时在公元前六二三年,再加今年公元一九七二年,即得二五九五年,但到今年庆祝佛诞日,再加一年,已有二五九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