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回答
展开全部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和平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CN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CN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CN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和平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CN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CN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CN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展开全部
怀着看灾难片的心情去《唐山大地震》,可是灾难的场面并没有多么的气势磅礴与叹为观止,那镜头下的中国却让人怀念与思考。
76年的中国,还是计划经济阶段,生活的形式是简单的,感觉却是幸福的,电影里小两口已经有了一对龙凤胎作为母亲的却还想要生孩子,在说着计划要孩子的时候母亲(徐帆饰演)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对孩子的热爱是那么的的纯粹与无私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生活质量的问题。
一家四口的日子没有任何的问题,父母健健康康的,孩子活泼可爱。虽然爱孩子的心是无私的,可是在对待男女平等的问题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中国式思维方式依然在无形中主导着大多数人去思考问题。当只剩下最后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双胞胎的姐妹两,女孩子就得做出牺牲让着男孩,这不是偏爱,这是一种习惯,一种重男轻女思想的延续。
地震突然来袭的时候,所有的幸福与小市民简单的生存方式被摇得碎如粉,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几分钟前还在灰扑扑的车里与丈夫玩车震,那简单的风情与浪漫表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着实难得,一句台词:“这么热的天,全唐山就我们俩做这事。”简单而生动的描述出了他们对现状的满足;几分钟后却阴阳两隔,生死殊途,没有半点的提示,没有一点点的预兆,在瓦砾倒下的那一刻,丈夫推了妻子最后一把,妻子得以死里逃生,这爱用生命划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预制板压着姐妹俩,母亲希望两个孩子都能留下,可是现实却要让母亲选择只能留下一个,她哭喊着,说出了救弟弟,那三个字在别人听来这无可置疑,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里那三个字就是炸弹,炸毁了她以前所认知的一切,生命的价值亲情的重要。女孩吃不到最后一个西红柿不是因为她是姐姐,那是因为她是女孩。母亲哭喊着放弃了女孩的生命,那一刻现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被突袭的灾难无限放大。选择,那一刻母亲到底该如何选择……
灾后……
母亲坚强的活在唐山,不愿随儿子的奶奶到山东去,因为她要维持这个家,那个最初一家四口的家,带着缺了胳膊的儿子,为儿子借钱装假肢,日子再艰难仍不愿意嫁人,她是为她死去的老公而活的,为那个四口之家的人而活的,她愿意一切都停留在地震前并为此努力。
女儿(张静初饰演),被人当作地震孤儿收养,她知道自己的亲身母亲还在,弟弟也还在,可是她认为家已经不在了,家不是在地震中倒塌了失去的,而是母亲说出的那三个字“救弟弟”把她心中的家摧毁了,后来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恋家,养育她的母亲在病危的时候还得父亲亲自去学校她才愿意回去见最后一面有着养育之恩的母亲。与男朋友(陆毅饰演)意外怀孕不愿去做人流,因为她——不愿意放弃生命,她敬畏生命,因为她曾被放弃过。
儿子(李晨饰演)在经历了灾难后,个性顽强,求生欲望强烈,他心疼母亲,不怕吃苦,踩三轮,独自出外闯荡,坚韧的性格让他后来在事业上有了不错的表现,知道感恩,汶川地震的时候身为公司老总的他亲自带队抗震救灾,他迁就自己母亲胜过自己的老婆,很难得!
32年后,两姐妹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偶遇,姐姐原以为自己割舍了32年的亲情已经不复存在,会随着她有意的掩藏与随着她远嫁它乡而如车站的月台消失在身后,可是血浓于水,分离32年的亲人只一眼相见亲情就如烈火般在心里燃烧起来,燃烧到她自责自己32年的行为,亲人毕竟是亲人。母亲跪下来泪眼悉索对女儿说:“对不起,对不起。”女儿32年幽幽怨怨的情感就都融入到了泪水中。
坟墓里的书包,课本,母亲的不愿搬家,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触动了女儿,她自责的蹲在自己的坟头哭着……,那一幕意义深刻,女儿不愿这墓被拆。房子可以塌,家却不会破,人会离去,情感却不会死……
灾难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
76年的中国,还是计划经济阶段,生活的形式是简单的,感觉却是幸福的,电影里小两口已经有了一对龙凤胎作为母亲的却还想要生孩子,在说着计划要孩子的时候母亲(徐帆饰演)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对孩子的热爱是那么的的纯粹与无私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生活质量的问题。
一家四口的日子没有任何的问题,父母健健康康的,孩子活泼可爱。虽然爱孩子的心是无私的,可是在对待男女平等的问题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中国式思维方式依然在无形中主导着大多数人去思考问题。当只剩下最后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双胞胎的姐妹两,女孩子就得做出牺牲让着男孩,这不是偏爱,这是一种习惯,一种重男轻女思想的延续。
地震突然来袭的时候,所有的幸福与小市民简单的生存方式被摇得碎如粉,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几分钟前还在灰扑扑的车里与丈夫玩车震,那简单的风情与浪漫表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着实难得,一句台词:“这么热的天,全唐山就我们俩做这事。”简单而生动的描述出了他们对现状的满足;几分钟后却阴阳两隔,生死殊途,没有半点的提示,没有一点点的预兆,在瓦砾倒下的那一刻,丈夫推了妻子最后一把,妻子得以死里逃生,这爱用生命划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预制板压着姐妹俩,母亲希望两个孩子都能留下,可是现实却要让母亲选择只能留下一个,她哭喊着,说出了救弟弟,那三个字在别人听来这无可置疑,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里那三个字就是炸弹,炸毁了她以前所认知的一切,生命的价值亲情的重要。女孩吃不到最后一个西红柿不是因为她是姐姐,那是因为她是女孩。母亲哭喊着放弃了女孩的生命,那一刻现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被突袭的灾难无限放大。选择,那一刻母亲到底该如何选择……
灾后……
母亲坚强的活在唐山,不愿随儿子的奶奶到山东去,因为她要维持这个家,那个最初一家四口的家,带着缺了胳膊的儿子,为儿子借钱装假肢,日子再艰难仍不愿意嫁人,她是为她死去的老公而活的,为那个四口之家的人而活的,她愿意一切都停留在地震前并为此努力。
女儿(张静初饰演),被人当作地震孤儿收养,她知道自己的亲身母亲还在,弟弟也还在,可是她认为家已经不在了,家不是在地震中倒塌了失去的,而是母亲说出的那三个字“救弟弟”把她心中的家摧毁了,后来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恋家,养育她的母亲在病危的时候还得父亲亲自去学校她才愿意回去见最后一面有着养育之恩的母亲。与男朋友(陆毅饰演)意外怀孕不愿去做人流,因为她——不愿意放弃生命,她敬畏生命,因为她曾被放弃过。
儿子(李晨饰演)在经历了灾难后,个性顽强,求生欲望强烈,他心疼母亲,不怕吃苦,踩三轮,独自出外闯荡,坚韧的性格让他后来在事业上有了不错的表现,知道感恩,汶川地震的时候身为公司老总的他亲自带队抗震救灾,他迁就自己母亲胜过自己的老婆,很难得!
32年后,两姐妹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偶遇,姐姐原以为自己割舍了32年的亲情已经不复存在,会随着她有意的掩藏与随着她远嫁它乡而如车站的月台消失在身后,可是血浓于水,分离32年的亲人只一眼相见亲情就如烈火般在心里燃烧起来,燃烧到她自责自己32年的行为,亲人毕竟是亲人。母亲跪下来泪眼悉索对女儿说:“对不起,对不起。”女儿32年幽幽怨怨的情感就都融入到了泪水中。
坟墓里的书包,课本,母亲的不愿搬家,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触动了女儿,她自责的蹲在自己的坟头哭着……,那一幕意义深刻,女儿不愿这墓被拆。房子可以塌,家却不会破,人会离去,情感却不会死……
灾难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8-08
展开全部
怀着看灾难片的心情去《唐山大地震》,可是灾难的场面并没有多么的气势磅礴与叹为观止,那镜头下的中国却让人怀念与思考。
76年的中国,还是计划经济阶段,生活的形式是简单的,感觉却是幸福的,电影里小两口已经有了一对龙凤胎作为母亲的却还想要生孩子,在说着计划要孩子的时候母亲(徐帆饰演)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对孩子的热爱是那么的的纯粹与无私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生活质量的问题。
一家四口的日子没有任何的问题,父母健健康康的,孩子活泼可爱。虽然爱孩子的心是无私的,可是在对待男女平等的问题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中国式思维方式依然在无形中主导着大多数人去思考问题。当只剩下最后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双胞胎的姐妹两,女孩子就得做出牺牲让着男孩,这不是偏爱,这是一种习惯,一种重男轻女思想的延续。
地震突然来袭的时候,所有的幸福与小市民简单的生存方式被摇得碎如粉,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几分钟前还在灰扑扑的车里与丈夫玩车震,那简单的风情与浪漫表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着实难得,一句台词:“这么热的天,全唐山就我们俩做这事。”简单而生动的描述出了他们对现状的满足;几分钟后却阴阳两隔,生死殊途,没有半点的提示,没有一点点的预兆,在瓦砾倒下的那一刻,丈夫推了妻子最后一把,妻子得以死里逃生,这爱用生命划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预制板压着姐妹俩,母亲希望两个孩子都能留下,可是现实却要让母亲选择只能留下一个,她哭喊着,说出了救弟弟,那三个字在别人听来这无可置疑,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里那三个字就是炸弹,炸毁了她以前所认知的一切,生命的价值亲情的重要。女孩吃不到最后一个西红柿不是因为她是姐姐,那是因为她是女孩。母亲哭喊着放弃了女孩的生命,那一刻现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被突袭的灾难无限放大。选择,那一刻母亲到底该如何选择……
灾后……
母亲坚强的活在唐山,不愿随儿子的奶奶到山东去,因为她要维持这个家,那个最初一家四口的家,带着缺了胳膊的儿子,为儿子借钱装假肢,日子再艰难仍不愿意嫁人,她是为她死去的老公而活的,为那个四口之家的人而活的,她愿意一切都停留在地震前并为此努力。
女儿(张静初饰演),被人当作地震孤儿收养,她知道自己的亲身母亲还在,弟弟也还在,可是她认为家已经不在了,家不是在地震中倒塌了失去的,而是母亲说出的那三个字“救弟弟”把她心中的家摧毁了,后来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恋家,养育她的母亲在病危的时候还得父亲亲自去学校她才愿意回去见最后一面有着养育之恩的母亲。与男朋友(陆毅饰演)意外怀孕不愿去做人流,因为她——不愿意放弃生命,她敬畏生命,因为她曾被放弃过。
儿子(李晨饰演)在经历了灾难后,个性顽强,求生欲望强烈,他心疼母亲,不怕吃苦,踩三轮,独自出外闯荡,坚韧的性格让他后来在事业上有了不错的表现,知道感恩,汶川地震的时候身为公司老总的他亲自带队抗震救灾,他迁就自己母亲胜过自己的老婆,很难得!
32年后,两姐妹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偶遇,姐姐原以为自己割舍了32年的亲情已经不复存在,会随着她有意的掩藏与随着她远嫁它乡而如车站的月台消失在身后,可是血浓于水,分离32年的亲人只一眼相见亲情就如烈火般在心里燃烧起来,燃烧到她自责自己32年的行为,亲人毕竟是亲人。母亲跪下来泪眼悉索对女儿说:“对不起,对不起。”女儿32年幽幽怨怨的情感就都融入到了泪水中。
坟墓里的书包,课本,母亲的不愿搬家,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触动了女儿,她自责的蹲在自己的坟头哭着……,那一幕意义深刻,女儿不愿这墓被拆。房子可以塌,家却不会破,人会离去,情感却不会死……
灾难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
回答者: araza - 八级 2010-7-26 15:00
你自己看看去这么不拿唐山大地震不当回事小p孩
回答者: 120.4.124.* 2010-7-26 15:03
唐山地震的惨重是四百年的地震史上独有的,仅仅几秒种一座拥有几十万的唐山就变成了废墟。二十几万的生命就在一瞬间死亡,在地震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明天的梦想与我们现在又有什么两样呢?地震到来的那个晚上七月二十七日,大剧场里不也在轻歌曼舞吗庆祝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吗?百姓们不也是象我们现在一样在有滋有味地过着今天精心算计着明天的日子吗?岂料仅仅几秒种,一座城就被夷为平地?
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再现了过去灾难,也真实反映了唐山人形形色色而充满生气的生活。用各层人物的代表构建当时唐山社会缩影,市长,普通工人,机关干部,无业者,地痞流氓等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事业爱情和生存状态,如今看来仍是那样真实可触,可是一场地震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了死亡原来离他们是那么近,生命原来是这样脆弱,人生愿来是如此的无常.在这场灾难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发国难财,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有的却在死亡的考验中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珍惜生命爱护他人,人性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失去亲人的人,随缘自然重组一个家.死去儿子的母亲重新有了儿女,失去恋人的人也在相互给予情感伤痛的抚慰!
电视剧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姐妹爱情故事演绎得非常凄美哀惋几乎可以成为爱情绝唱版本,妹妹就在刚结婚的晚上,遭遇到了地震,她与爱人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七天,他们在死亡的黑暗中相互鼓励,当空气仅够一个人呼吸的时候,男人把生的希望给了他的爱人,咽气死去. 姐姐文燕,在地震抢险时因为余震而受重伤,当时被误以为已死,被扔到死尸车上,恋人周海光只有无助而凄切地呐喊。但是在路途中因为雷雨,她醒过来了.当她通过近一年医治回到唐山时,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却与妹妹结婚.妹妹为了把爱人还给姐姐,悄悄与丈夫办了离婚,可是姐姐为了成全人类最祟高的情感----母爱已报名进入儿童村,救助唐山的后代,发誓终生不嫁,远离爱情,在心灵的废墟上浇灌花朵,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走进了SOS儿童村成为一名”妈妈”.当我看到这里时, 在灾难中完成了人类伟大精神的升华时,我的泪水象缺堤的江水奔流不止,心灵感受悲喜交加强烈震憾!
爱情只是这部电视背景故事或与地震联系紧密的线索而已,我从中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地震到来之前,自然给予了人们许多的警告,而且也被地震台台长周海光真切捕捉到了,他一直坚持唐山会有大震来到来,可是从北京来的专家因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局限而持相反的观点,由于周海光坚持要发临震预报而被被有关领导撤职。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一场巨大灾难即将到来而无力挽救更悲观绝望的哩。唐山为某些人的误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座城市的命运竟然就这样被错误地操纵了。由此不禁想到我们地球上所存在核武器,足以把地球炸翻八十次。只要有一个错误的念头出现,那么许多的生命将会惨遭杀害。
写完这篇文章时恰好在电视中看到新闻,菲律宾的一个村庄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淹埋了,有两百人死亡,一千五人失踪,仅五六十人存活。新闻说,失踪人生存的希望已很渺茫,被深深埋在十米深的泥桨之中,救援也非常无助。人类的种种灾难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着,能够平安活着,真的要看造化了。佛经中有一个偈子是这样写照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的。非常真切。“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
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死是最终的归宿,那我们就更应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天的价值和意义。
76年的中国,还是计划经济阶段,生活的形式是简单的,感觉却是幸福的,电影里小两口已经有了一对龙凤胎作为母亲的却还想要生孩子,在说着计划要孩子的时候母亲(徐帆饰演)表现出来的热情与对孩子的热爱是那么的的纯粹与无私完全没有考虑到自己生活质量的问题。
一家四口的日子没有任何的问题,父母健健康康的,孩子活泼可爱。虽然爱孩子的心是无私的,可是在对待男女平等的问题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中国式思维方式依然在无形中主导着大多数人去思考问题。当只剩下最后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双胞胎的姐妹两,女孩子就得做出牺牲让着男孩,这不是偏爱,这是一种习惯,一种重男轻女思想的延续。
地震突然来袭的时候,所有的幸福与小市民简单的生存方式被摇得碎如粉,无能为力的无可奈何。几分钟前还在灰扑扑的车里与丈夫玩车震,那简单的风情与浪漫表现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满足这着实难得,一句台词:“这么热的天,全唐山就我们俩做这事。”简单而生动的描述出了他们对现状的满足;几分钟后却阴阳两隔,生死殊途,没有半点的提示,没有一点点的预兆,在瓦砾倒下的那一刻,丈夫推了妻子最后一把,妻子得以死里逃生,这爱用生命划上了一个凄美的句号。
地震引起房子倒塌,预制板压着姐妹俩,母亲希望两个孩子都能留下,可是现实却要让母亲选择只能留下一个,她哭喊着,说出了救弟弟,那三个字在别人听来这无可置疑,可是在小女孩的耳朵里那三个字就是炸弹,炸毁了她以前所认知的一切,生命的价值亲情的重要。女孩吃不到最后一个西红柿不是因为她是姐姐,那是因为她是女孩。母亲哭喊着放弃了女孩的生命,那一刻现代人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被突袭的灾难无限放大。选择,那一刻母亲到底该如何选择……
灾后……
母亲坚强的活在唐山,不愿随儿子的奶奶到山东去,因为她要维持这个家,那个最初一家四口的家,带着缺了胳膊的儿子,为儿子借钱装假肢,日子再艰难仍不愿意嫁人,她是为她死去的老公而活的,为那个四口之家的人而活的,她愿意一切都停留在地震前并为此努力。
女儿(张静初饰演),被人当作地震孤儿收养,她知道自己的亲身母亲还在,弟弟也还在,可是她认为家已经不在了,家不是在地震中倒塌了失去的,而是母亲说出的那三个字“救弟弟”把她心中的家摧毁了,后来她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变得不再恋家,养育她的母亲在病危的时候还得父亲亲自去学校她才愿意回去见最后一面有着养育之恩的母亲。与男朋友(陆毅饰演)意外怀孕不愿去做人流,因为她——不愿意放弃生命,她敬畏生命,因为她曾被放弃过。
儿子(李晨饰演)在经历了灾难后,个性顽强,求生欲望强烈,他心疼母亲,不怕吃苦,踩三轮,独自出外闯荡,坚韧的性格让他后来在事业上有了不错的表现,知道感恩,汶川地震的时候身为公司老总的他亲自带队抗震救灾,他迁就自己母亲胜过自己的老婆,很难得!
32年后,两姐妹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偶遇,姐姐原以为自己割舍了32年的亲情已经不复存在,会随着她有意的掩藏与随着她远嫁它乡而如车站的月台消失在身后,可是血浓于水,分离32年的亲人只一眼相见亲情就如烈火般在心里燃烧起来,燃烧到她自责自己32年的行为,亲人毕竟是亲人。母亲跪下来泪眼悉索对女儿说:“对不起,对不起。”女儿32年幽幽怨怨的情感就都融入到了泪水中。
坟墓里的书包,课本,母亲的不愿搬家,一切的一切的深深的触动了女儿,她自责的蹲在自己的坟头哭着……,那一幕意义深刻,女儿不愿这墓被拆。房子可以塌,家却不会破,人会离去,情感却不会死……
灾难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
回答者: araza - 八级 2010-7-26 15:00
你自己看看去这么不拿唐山大地震不当回事小p孩
回答者: 120.4.124.* 2010-7-26 15:03
唐山地震的惨重是四百年的地震史上独有的,仅仅几秒种一座拥有几十万的唐山就变成了废墟。二十几万的生命就在一瞬间死亡,在地震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明天的梦想与我们现在又有什么两样呢?地震到来的那个晚上七月二十七日,大剧场里不也在轻歌曼舞吗庆祝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吗?百姓们不也是象我们现在一样在有滋有味地过着今天精心算计着明天的日子吗?岂料仅仅几秒种,一座城就被夷为平地?
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再现了过去灾难,也真实反映了唐山人形形色色而充满生气的生活。用各层人物的代表构建当时唐山社会缩影,市长,普通工人,机关干部,无业者,地痞流氓等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事业爱情和生存状态,如今看来仍是那样真实可触,可是一场地震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了死亡原来离他们是那么近,生命原来是这样脆弱,人生愿来是如此的无常.在这场灾难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发国难财,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有的却在死亡的考验中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珍惜生命爱护他人,人性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失去亲人的人,随缘自然重组一个家.死去儿子的母亲重新有了儿女,失去恋人的人也在相互给予情感伤痛的抚慰!
电视剧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姐妹爱情故事演绎得非常凄美哀惋几乎可以成为爱情绝唱版本,妹妹就在刚结婚的晚上,遭遇到了地震,她与爱人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七天,他们在死亡的黑暗中相互鼓励,当空气仅够一个人呼吸的时候,男人把生的希望给了他的爱人,咽气死去. 姐姐文燕,在地震抢险时因为余震而受重伤,当时被误以为已死,被扔到死尸车上,恋人周海光只有无助而凄切地呐喊。但是在路途中因为雷雨,她醒过来了.当她通过近一年医治回到唐山时,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却与妹妹结婚.妹妹为了把爱人还给姐姐,悄悄与丈夫办了离婚,可是姐姐为了成全人类最祟高的情感----母爱已报名进入儿童村,救助唐山的后代,发誓终生不嫁,远离爱情,在心灵的废墟上浇灌花朵,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走进了SOS儿童村成为一名”妈妈”.当我看到这里时, 在灾难中完成了人类伟大精神的升华时,我的泪水象缺堤的江水奔流不止,心灵感受悲喜交加强烈震憾!
爱情只是这部电视背景故事或与地震联系紧密的线索而已,我从中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地震到来之前,自然给予了人们许多的警告,而且也被地震台台长周海光真切捕捉到了,他一直坚持唐山会有大震来到来,可是从北京来的专家因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局限而持相反的观点,由于周海光坚持要发临震预报而被被有关领导撤职。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一场巨大灾难即将到来而无力挽救更悲观绝望的哩。唐山为某些人的误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座城市的命运竟然就这样被错误地操纵了。由此不禁想到我们地球上所存在核武器,足以把地球炸翻八十次。只要有一个错误的念头出现,那么许多的生命将会惨遭杀害。
写完这篇文章时恰好在电视中看到新闻,菲律宾的一个村庄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淹埋了,有两百人死亡,一千五人失踪,仅五六十人存活。新闻说,失踪人生存的希望已很渺茫,被深深埋在十米深的泥桨之中,救援也非常无助。人类的种种灾难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着,能够平安活着,真的要看造化了。佛经中有一个偈子是这样写照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的。非常真切。“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
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死是最终的归宿,那我们就更应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天的价值和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0-08-05
展开全部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这几天,身边一直听闻着电影《唐山大地震》种种情节,由于近期睡眠不足,准备过几天去看,昨晚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冲动,选择抢先观看,我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去看电影的习惯,十点多了还没找到一起陪同的对象,让我十分郁闷。想到侄女还在东门,就逮上侄女前往金光华南国陪同观看,洗了个澡,直接打车到金光华广场南国影院,11点左右到广场门口,侄女已经提前到达,可能比较晚,影城里人不多,电脑选位上空位也很多,买好票,到附近吃了点东西,上来入场,我们还是第一个进场的,可能我们比大家还要期待吧!
前天听网友说,他在看这电影的时候,全场是抽泣的声音,就他没有哭,我在佩服他的同时,也更期待自己亲身感受。刚和侄女见面我就问她带好纸巾没有,她说带了两包,看来她是准备好好痛哭一场了。我也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发泄积累内心的痛苦,也有准备的选择了一件棉质衣服,随时准备拿衣服擦拭涌泉般的泪水。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这是我看之前在网上了解到的影片简介。
中国唐山-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在仅仅几秒钟后,唐山夷成废墟,656100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世界罕见(此段数据来源网络)
开播前,全场肃静,还特意提醒侄女把手机关掉声音,以免手机铃声干扰到大家,都准备好全心投入的状态,我心跳也加速,死死盯住屏幕,担心错过每一个镜头。
当镜头放到大强和元妮在车后厢亲热的时候,全场还传来笑声时,突然地震来临,我一下把心拉到了脖子上,也隐约感觉到坐在身边的侄女晃动了一下身子,应该也被这场面吓到了。我们担心他们家里还熟睡着的两个孩子,这可能就是大家最担心的。那一瞬间,天地摇晃,罹难场面极其惨烈,内心被狠狠的撞击了一下。
影片放到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时候,这一刻,现场隐约传来了抽泣声,也带动我积累多时的情感一下爆发,在眼圈打滚的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影片随着时间,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带到了另一个场面。收拾了一下心情,从归平静,偷偷看了一眼身边侄女,她比我还要坚强,竟然对视微微笑了一下。
中间一段就跟看情感连续剧一样,讲述大学期间女儿文登和读研究生的师兄恋爱怀孕,因文登不愿意打胎而导致分手,文登把孩子生了出来。而弟弟文达背上行囊外出打工,自己开了公司,还开上宝马,带回了媳妇。本来睡眠不充足的我,看到这里确实让我有些睡意,影片放了毛主席逝世的场面,我在想,影片是讲述大地震,关毛主席他老人家什么事了?接着放到了姐姐和弟弟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最后在汶川地震,同时参加救援队而相遇,却没有发生任何故事就姐弟相认,让我很莫名其妙,影片怎么可以忽视了这个过程?本来还抱有期待姐弟相认的感人镜头,最终都没有出现,直接就转换到弟弟带着姐姐回家见妈妈。
在电影放到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电影里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已的女儿活命而同意把女儿的脚据掉,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弃舍!做这样的决定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这一秒,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再次在眼中打转,我硬是强忍着没让泪水掉下来。
在姐姐文登和妈妈元妮相认的场面里,我承认自己没被感动,和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相比之下,这显得不够动情,而是有点过于虚假,毕竟徐帆这年龄还演绎不出一个老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影片整体上让我个人还是很满意的,特别那句“亲人,永远是亲人”让我特别有感触。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亲人,正是这些人间真爱让场面感动,让观众落泪。
走出影院,平复了心情,没有和侄女互相说感受,坐上的士直接回家,躺在床上回顾了刚过去的电影情节,迷迷糊糊就入眠了。 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再现了过去灾难,也真实反映了唐山人形形色色而充满生气的生活。用各层人物的代表构建当时唐山社会缩影,市长,普通工人,机关干部,无业者,地痞流氓等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事业爱情和生存状态,如今看来仍是那样真实可触,可是一场地震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了死亡原来离他们是那么近,生命原来是这样脆弱,人生愿来是如此的无常.在这场灾难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发国难财,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有的却在死亡的考验中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珍惜生命爱护他人,人性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失去亲人的人,随缘自然重组一个家.死去儿子的母亲重新有了儿女,失去恋人的人也在相互给予情感伤痛的抚慰!
这几天,身边一直听闻着电影《唐山大地震》种种情节,由于近期睡眠不足,准备过几天去看,昨晚还是忍不住内心的冲动,选择抢先观看,我从来就没有一个人去看电影的习惯,十点多了还没找到一起陪同的对象,让我十分郁闷。想到侄女还在东门,就逮上侄女前往金光华南国陪同观看,洗了个澡,直接打车到金光华广场南国影院,11点左右到广场门口,侄女已经提前到达,可能比较晚,影城里人不多,电脑选位上空位也很多,买好票,到附近吃了点东西,上来入场,我们还是第一个进场的,可能我们比大家还要期待吧!
前天听网友说,他在看这电影的时候,全场是抽泣的声音,就他没有哭,我在佩服他的同时,也更期待自己亲身感受。刚和侄女见面我就问她带好纸巾没有,她说带了两包,看来她是准备好好痛哭一场了。我也可以趁此机会好好发泄积累内心的痛苦,也有准备的选择了一件棉质衣服,随时准备拿衣服擦拭涌泉般的泪水。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这是我看之前在网上了解到的影片简介。
中国唐山-东经118.1度、北纬39.6度,在距地面16公里深处的地球外壳,比日本广岛原子弹强烈400倍的猛烈爆炸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在仅仅几秒钟后,唐山夷成废墟,656100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人民币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世界罕见(此段数据来源网络)
开播前,全场肃静,还特意提醒侄女把手机关掉声音,以免手机铃声干扰到大家,都准备好全心投入的状态,我心跳也加速,死死盯住屏幕,担心错过每一个镜头。
当镜头放到大强和元妮在车后厢亲热的时候,全场还传来笑声时,突然地震来临,我一下把心拉到了脖子上,也隐约感觉到坐在身边的侄女晃动了一下身子,应该也被这场面吓到了。我们担心他们家里还熟睡着的两个孩子,这可能就是大家最担心的。那一瞬间,天地摇晃,罹难场面极其惨烈,内心被狠狠的撞击了一下。
影片放到元妮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时候,这一刻,现场隐约传来了抽泣声,也带动我积累多时的情感一下爆发,在眼圈打滚的眼泪差点就掉了下来。影片随着时间,把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带到了另一个场面。收拾了一下心情,从归平静,偷偷看了一眼身边侄女,她比我还要坚强,竟然对视微微笑了一下。
中间一段就跟看情感连续剧一样,讲述大学期间女儿文登和读研究生的师兄恋爱怀孕,因文登不愿意打胎而导致分手,文登把孩子生了出来。而弟弟文达背上行囊外出打工,自己开了公司,还开上宝马,带回了媳妇。本来睡眠不充足的我,看到这里确实让我有些睡意,影片放了毛主席逝世的场面,我在想,影片是讲述大地震,关毛主席他老人家什么事了?接着放到了姐姐和弟弟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最后在汶川地震,同时参加救援队而相遇,却没有发生任何故事就姐弟相认,让我很莫名其妙,影片怎么可以忽视了这个过程?本来还抱有期待姐弟相认的感人镜头,最终都没有出现,直接就转换到弟弟带着姐姐回家见妈妈。
在电影放到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电影里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已的女儿活命而同意把女儿的脚据掉,当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我们只能选择,选择弃舍!做这样的决定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这一秒,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再次在眼中打转,我硬是强忍着没让泪水掉下来。
在姐姐文登和妈妈元妮相认的场面里,我承认自己没被感动,和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相比之下,这显得不够动情,而是有点过于虚假,毕竟徐帆这年龄还演绎不出一个老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影片整体上让我个人还是很满意的,特别那句“亲人,永远是亲人”让我特别有感触。灾难面前,我们想到的永远是自己的亲人,正是这些人间真爱让场面感动,让观众落泪。
走出影院,平复了心情,没有和侄女互相说感受,坐上的士直接回家,躺在床上回顾了刚过去的电影情节,迷迷糊糊就入眠了。 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再现了过去灾难,也真实反映了唐山人形形色色而充满生气的生活。用各层人物的代表构建当时唐山社会缩影,市长,普通工人,机关干部,无业者,地痞流氓等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事业爱情和生存状态,如今看来仍是那样真实可触,可是一场地震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了死亡原来离他们是那么近,生命原来是这样脆弱,人生愿来是如此的无常.在这场灾难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发国难财,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有的却在死亡的考验中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珍惜生命爱护他人,人性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失去亲人的人,随缘自然重组一个家.死去儿子的母亲重新有了儿女,失去恋人的人也在相互给予情感伤痛的抚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唐山地震的惨重是四百年的地震史上独有的,仅仅几秒种一座拥有几十万的唐山就变成了废墟。二十几万的生命就在一瞬间死亡,在地震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他们对明天的梦想与我们现在又有什么两样呢?地震到来的那个晚上七月二十七日,大剧场里不也在轻歌曼舞吗庆祝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吗?百姓们不也是象我们现在一样在有滋有味地过着今天精心算计着明天的日子吗?岂料仅仅几秒种,一座城就被夷为平地?
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再现了过去灾难,也真实反映了唐山人形形色色而充满生气的生活。用各层人物的代表构建当时唐山社会缩影,市长,普通工人,机关干部,无业者,地痞流氓等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事业爱情和生存状态,如今看来仍是那样真实可触,可是一场地震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了死亡原来离他们是那么近,生命原来是这样脆弱,人生愿来是如此的无常.在这场灾难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发国难财,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有的却在死亡的考验中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珍惜生命爱护他人,人性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失去亲人的人,随缘自然重组一个家.死去儿子的母亲重新有了儿女,失去恋人的人也在相互给予情感伤痛的抚慰!
电视剧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姐妹爱情故事演绎得非常凄美哀惋几乎可以成为爱情绝唱版本,妹妹就在刚结婚的晚上,遭遇到了地震,她与爱人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七天,他们在死亡的黑暗中相互鼓励,当空气仅够一个人呼吸的时候,男人把生的希望给了他的爱人,咽气死去. 姐姐文燕,在地震抢险时因为余震而受重伤,当时被误以为已死,被扔到死尸车上,恋人周海光只有无助而凄切地呐喊。但是在路途中因为雷雨,她醒过来了.当她通过近一年医治回到唐山时,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却与妹妹结婚.妹妹为了把爱人还给姐姐,悄悄与丈夫办了离婚,可是姐姐为了成全人类最祟高的情感----母爱已报名进入儿童村,救助唐山的后代,发誓终生不嫁,远离爱情,在心灵的废墟上浇灌花朵,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走进了SOS儿童村成为一名”妈妈”.当我看到这里时, 在灾难中完成了人类伟大精神的升华时,我的泪水象缺堤的江水奔流不止,心灵感受悲喜交加强烈震憾!
爱情只是这部电视背景故事或与地震联系紧密的线索而已,我从中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地震到来之前,自然给予了人们许多的警告,而且也被地震台台长周海光真切捕捉到了,他一直坚持唐山会有大震来到来,可是从北京来的专家因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局限而持相反的观点,由于周海光坚持要发临震预报而被被有关领导撤职。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一场巨大灾难即将到来而无力挽救更悲观绝望的哩。唐山为某些人的误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座城市的命运竟然就这样被错误地操纵了。由此不禁想到我们地球上所存在核武器,足以把地球炸翻八十次。只要有一个错误的念头出现,那么许多的生命将会惨遭杀害。
写完这篇文章时恰好在电视中看到新闻,菲律宾的一个村庄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淹埋了,有两百人死亡,一千五人失踪,仅五六十人存活。新闻说,失踪人生存的希望已很渺茫,被深深埋在十米深的泥桨之中,救援也非常无助。人类的种种灾难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着,能够平安活着,真的要看造化了。佛经中有一个偈子是这样写照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的。非常真切。“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
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死是最终的归宿,那我们就更应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天的价值和意义。
这部电视剧不仅仅是再现了过去灾难,也真实反映了唐山人形形色色而充满生气的生活。用各层人物的代表构建当时唐山社会缩影,市长,普通工人,机关干部,无业者,地痞流氓等等,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事业爱情和生存状态,如今看来仍是那样真实可触,可是一场地震突如其来,侥幸活下来的人认识到了死亡原来离他们是那么近,生命原来是这样脆弱,人生愿来是如此的无常.在这场灾难中有的人迷失了自我发国难财,甚至一步又一步走向了犯罪深渊,;有的却在死亡的考验中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更加珍惜生命爱护他人,人性展现出更加夺目的光辉..失去亲人的人,随缘自然重组一个家.死去儿子的母亲重新有了儿女,失去恋人的人也在相互给予情感伤痛的抚慰!
电视剧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姐妹爱情故事演绎得非常凄美哀惋几乎可以成为爱情绝唱版本,妹妹就在刚结婚的晚上,遭遇到了地震,她与爱人在废墟中被埋了整整七天,他们在死亡的黑暗中相互鼓励,当空气仅够一个人呼吸的时候,男人把生的希望给了他的爱人,咽气死去. 姐姐文燕,在地震抢险时因为余震而受重伤,当时被误以为已死,被扔到死尸车上,恋人周海光只有无助而凄切地呐喊。但是在路途中因为雷雨,她醒过来了.当她通过近一年医治回到唐山时,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却与妹妹结婚.妹妹为了把爱人还给姐姐,悄悄与丈夫办了离婚,可是姐姐为了成全人类最祟高的情感----母爱已报名进入儿童村,救助唐山的后代,发誓终生不嫁,远离爱情,在心灵的废墟上浇灌花朵,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走进了SOS儿童村成为一名”妈妈”.当我看到这里时, 在灾难中完成了人类伟大精神的升华时,我的泪水象缺堤的江水奔流不止,心灵感受悲喜交加强烈震憾!
爱情只是这部电视背景故事或与地震联系紧密的线索而已,我从中看到了更重要的东西,地震到来之前,自然给予了人们许多的警告,而且也被地震台台长周海光真切捕捉到了,他一直坚持唐山会有大震来到来,可是从北京来的专家因受到知识和经验的局限而持相反的观点,由于周海光坚持要发临震预报而被被有关领导撤职。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一场巨大灾难即将到来而无力挽救更悲观绝望的哩。唐山为某些人的误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座城市的命运竟然就这样被错误地操纵了。由此不禁想到我们地球上所存在核武器,足以把地球炸翻八十次。只要有一个错误的念头出现,那么许多的生命将会惨遭杀害。
写完这篇文章时恰好在电视中看到新闻,菲律宾的一个村庄就在放松警惕的时候,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淹埋了,有两百人死亡,一千五人失踪,仅五六十人存活。新闻说,失踪人生存的希望已很渺茫,被深深埋在十米深的泥桨之中,救援也非常无助。人类的种种灾难几乎天天都在发生着,能够平安活着,真的要看造化了。佛经中有一个偈子是这样写照生命从生到死的过程的。非常真切。“如从险峰堕地坏,岂于此空受安乐,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
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死是最终的归宿,那我们就更应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天的价值和意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